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案例教学
内容摘要:通过对课题实验中学三位语文教师课堂观察,从微观层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的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加深对不同类型文本教学重点、文本内容选取以及文本教学组织的认识,从而从整体上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要求。基于此,笔者将从如何选取适宜的文本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文本教学及不同类型文本如何教学三个层面,对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进行提炼。
关键词:初中语文连续性本文阅读教学
一.文本教学内容的选取
1.关注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教材文本形式必须以文学类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教材没有任何存在价值。2011年语文新课标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不只是考试和PI课题实验A带来的启示,而是基于此文本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的主战场不能缺少非连续性文本的存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的选取首先必须立足于教材,适宜地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在这一点上,中学的三位教师体现出了积极创造性利用教材文本的价值。无论是作家名片的制作,还是目录复习法或是图文解课等,都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材编写中融入非连续性文本,不仅只是一个象征,它们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内容的选择部分,必须尊重教材编者的意图,重视语文教材非连续性文本,发挥好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关注课外文本材料
在对课题实验中学的课题实验教师进行访谈时,她曾提出针对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可以多多利用学校的画报、通知栏等学生熟悉的文本形式,这也是非连续性文本选取的策略之一,即增强课外文本阅读的机会,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课堂内外文本结合,学以致用。《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课外非连续性文本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药品说明书、商标图画、产品使用说明等等,关键在于如何提取课外的文本资源。
二.文本教学内容的组织
1.明确要求,准确把握学段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作为统贯阅读教学活动的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它们共同统筹了语文阅读教学组织的过程。可以说,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实质上是一些分解得更为细小的阅读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正是语文阅读教学组织的基础。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组织必须明确课程目标的要求,准确把握学段特点进行教学组织。2011年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及第四学段都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但却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相较于第三学段“简单”和“找出”的教学要求,第四学段则需要学生能够阅读“复杂”且能“领会”、“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是语文的本源,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思想精髓。语文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迎合考试的需求,而是能够方便学生运用于生活,切实指导学生的生活阅读需求。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组织过程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践中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3.注重与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迁移
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较弱,不仅与他们概括思维发展有关,更与他们长期阅读文学类连续性文本的惯性不可分割。面对图文结合、图表信息陈列的文本多数学生显得不适应,不知从何下手阅读,特别是对非连续性文本语言信息的提取、结论的推导产生了跨越障碍。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教学组织过程应该注重两类文本的相互转换和迁移。笔者认为,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是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教师、文本实现真正的对话,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相得益彰。
三.文本教学内容的实施
1.采用“定位分析”,快速抓住关键信息
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如何提取文本有价值的信息,三位教师对文本教学处理的共同特点为:教会学生如何提取文本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整合。从案例的分析结果来看,笔者将其教学方法总结为:定位关键信息,分析整合信息。从现行人教版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无论是图文转换、片断阅读,还是图文转换,都需要现对文本主要信息进行提取,从而引学生最快速的理解文本内容。完成信息提取教学后,还需要教师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文本意义的重整。根据对图文漫话、片断阅读以及文字拟写的案例分析,笔者认为语文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的定位教学,需要教师关注文本的三个特点:(1)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如八年级《母爱无边》图文信息的转化,“母爱无边”的文字信息就已经提示了阅读教学所需要注意的重点。(2)阅读要求。阅读要求是阅读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阅读目的进行定位,直指勒心,然后提取所需的信息。(3)图与文字。图与文字是学生最终能够对文本进行解释的关键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示学生把图画的理解与文字信息联系起来,才能够达到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解释和评价。
2.采用片断联系法,解释文本内容
一般来说,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或“写作动机”,即便是多个文本组合,也只是针对同一主题内容进行阐述。但正如一位教师所说的任何一个文本,一旦进入课堂,它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对多个或者单个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其整体性抑或是完整性都是不能分割的。在片断类文本案例分析中,无论是八年级的《青春随想》还是七年级的“写法借鉴”,都强调非连续性文本结构的整体性,两位教师都注重文本前后内容的相关性,八年级的教师特别将这种教学策略称之为“片断联系法”。针对多重文本的阅读教学,用片断联系法来解释文本内容,其教学实质是对材料或图表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3.采用举例联想,得出有意义结论
笔者整理了课题实验中学教师的课后访谈,她们都提到初中生逻辑思维发展较弱,在进行图画文本教学时,除了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更需要通过举例阐释文本的内容。课题实验教师尤其指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能够从文本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需要在教学中采用“举例和联想”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和自主建构意义的能力。总之,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语文阅读的一个分支,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狭小的领域,但从长远来看,其教学意义和教学价值却是十分重要的。当前,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研宄还在不断上升,文本研究的形式愈发多样化,提出的教学策略也愈发充实。笔者认为,本研究基于教学实践提出的策略,从文本内容的选取到文本内容的实施,都只是为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提供新的视野,在教学实践中,仍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理念,灵活的、辩证的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素芹.《谈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15.33.
[2]杨东华.《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
蓝小锋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