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家政学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天津家政学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一)中级职称评审 获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职在岗满6个月;获硕士学位,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中专毕业人员不能直接申报中级,至少需提升学历至大专。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8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天津市初级职称申报条件:
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并从事拟聘任专业技术工作;
大学本科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大专毕业的,从事拟聘岗位任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中专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满足上述学历条件,可以有资格申请天津市初级职称了
副高级职称评审,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二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
本科家政学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三孩”政策的持续推进等一系列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接连出台,本科家政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也进一步扩大,但当前在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本科的家政学核心课程设置的研究为更加科学的设置和理论体系评价标准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家政学;核心课程;课程设置;现状;建议
一、研究背景
家政服务业事关千家万户福祉,既是朝阳产业,也是爱心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两年来,在“家政36条”的政策赋能下,家政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商业模式深度变革,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驶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快车道。即使在2020年,家政行业受疫情影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很多家政企业依然实现逆势增长。到2020年底,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经营规模达到5700多亿元,从业人员总量超过3000万人,家政服务业正在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届家政博览会致力于打造一个家政服务业融合创新平台,促进家政全产业链联动发展,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二、本科家政学核心课程设置现状
(一)当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陈旧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覆盖面不断被拓展,高等学校之间进行分化转变为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不断增加,以本校为例的高校正不断向社会中心范围移动,高校的主要任务已经由培养社会精英改为培养合格的具有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可以适应当前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能够直接进入到企业或机构中进行工作,进行劳动。这种变化最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了转变,他们一时无法理解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把以研究型人才为基本作为讲授课程的目标,力图培养出更多的科研人员。这种教育理念投射到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目标与策略上,表现为无视高等教育的实际发展趋势,如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升以及教育信息化程度提升,在这种忽视的影响下会主要追求多学时和理论化学习。
2、缺乏本校特色
家政学作为新兴学科配合朝阳产业的发展,缺乏理论依据和本校特色的这类型缺点表现得最为明显,我国家政学本科的建设历史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和国外的研究环境、教学环境不甚相同,虽然有很多学者不断进行着家政学专业本土化研究,但是研究结果的运用还是不尽人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国内高校之间和国内与国外高校的互相模仿痕迹严重,虽然是基于不同的院系进行设置,也是基于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理论支持,也没有对本校的教学特色进行深入探究,甚至不考虑自己的招生生源问题就照搬成熟的高校方案,也没有经过反复论证,就无法做出可以符合本校办学理念、人才定位和区域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问题。本科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导致了人才培养方案表述空话多、虚化多等问题。有些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之前并为对本专业的开设实际进行探究,家政学多数属于一级学科社会学下设的二级学科,还有一部分师范类院校设定到了教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那么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关系与区别并没有被很明确的指出来,只是说“应用型人才”或者“创新型人才”却没有明确判断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参考学校发布的文件和其他专业发布的文件,他们怎么写,我就怎么写,制定完以后也不会公示给学生,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一个问题。
三、本科家政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建议
核心课程结构设置以就业为中心的家庭服务结合职业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要求,构建职业型家庭职业培训,强调职业资格和素质。设置课程程序标准。本科家政学教育应努力遵守课程内容和专业标准。改革职场课程,组织职场学习,改革教学方法和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和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创和共享,教育显著提高学习计划的质量,将工作要求,业务流程,专业资格,企业文化理念,商业道德和专业教育得以教育课程内化。
1、家政学核心课程内容应和专业标准相适应
引入兼职企业教师开设专业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科的明亮度、新鲜度和亲切感,将家政人员的需求直接带入符合专业标准的课堂,此外,通过对接专家和本科家政学核心课程设置需求,学校和公司共同确定培训目标,制定课程,并建立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通过职业分析,组织构成家庭服务专业的主要活动,区分支持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建立社会同类专业知识的连接点,建立课程和教育内容,生产现状和做法,要求。本科家政学核心课程设置也开始呈现出专业化、年轻化、学科化、产业化四大趋势,在我国家政学核心课程设置与服务和本科家政人才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行业的激烈需求和公众的低满意度家政学核心课程设置与服务和本科家政学专业人才作为新兴产业,有效供给仍然不足,在促进就业、精准扶贫、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科建设应稳步加大对家政学核心课程设置与服务和本科家政学专业人才和本科家政学产业的政治和财政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了对家政核心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出台相关标准和方案。家政学人才培养与教育管理分工日益精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家政学核心课程设置应满足社会基础设施需求
家政学本身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表现出与行业的密切联系。在家政学核心课程设置与服务,本科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培训中,根据专业要求,通过实地和区域研究,本地高科技研究,行业专家建议和家庭护理经理建议,系统地获得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邀请企业管理层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与教育管理教育工作者、家政主管人员、家政教育主管人员、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组成工作委员会,审查目标和职业教育计划。每年都会根据市场和社会发展对员工发展计划进行审查,使家庭护理专家的培训能够很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离开课堂后有资格在公司工作。
参考文献
[1]董纯才.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207.
[2]Ralph W.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40.
[3]张华著,钟启泉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1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