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称新闻 > 天津女性学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天津女性学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中华智刊网 网络日期:2023-06-27 02:18:00人气:281

天津女性学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一)中级职称评审 获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职在岗满6个月;获硕士学位,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中专毕业人员不能直接申报中级,至少需提升学历至大专。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8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天津市初级职称申报条件:

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并从事拟聘任专业技术工作;

大学本科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大专毕业的,从事拟聘岗位任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中专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满足上述学历条件,可以有资格申请天津市初级职称了

副高级职称评审,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二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属于妇科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盆底组织慢性损伤,进而引发盆腔脏器或是生理功能异常,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排泄障碍等,最主要的就是尿失禁(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据临床报告显示,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尿失禁患病率在8.5%-58.0%之间,国内患病比例则在18.5%-57.7%之间,而在盆腔脏器脱垂的研究中,有学者显示,子宫脱垂的患病率在25.5-25.9%之间,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成年女性常见的病症,一定程度影响着妇女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就针此病症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流行病学;盆腔脏器脱垂

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与健康都有了新的要求。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虽然没有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但是会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并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卫生问题。在国外很多国家中FPFD的治疗费用已经远远高于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治疗费用,此项病症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2]

一、流行现状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受自身控制而自行流出,临床将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充溢性尿失禁(OUI),一般情况女性的尿失禁主要以SUI和MUI为主,有学者研究表示,我国的尿失禁患病率在30.2%左右,而国外患病率则在50%以上,严重困扰着成年妇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很多妇女都将受到尿失禁的困扰,与目前调查结果显示的高患病率比较,低就诊率应该是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多数女性并未对此类疾病有所重视。早在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就对盆腔脏器脱垂有了明确的定义,其是指女性引道节段的前缘或是子宫颈达到(超出)处女膜缘以上1厘米[3],也就是临床中所说的子宫脱垂和引道前后壁脱垂。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19-79岁的女性,有50%以上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且发病率在国内外也存在很大差异,8.8%-50%不等,美国研究学者预测,与2010年比较,2040年的盆腔脏器脱垂患病人数将增加46%以上,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提示:此病症有很高的医疗需求。

二、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

尿失禁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常见病症之一,受地区和调查对象等方式的不同,国内外对尿失禁以及盆腔脏器脱垂的调查数据存在不同。目前研究认为女性尿失禁的发生于年龄、体重、便秘、雌激素、流产次数、引道分娩、高血压和会阴损伤存在相关性,其中年龄、体重、便秘和会阴损伤、引道分娩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膀胱颈会逐渐下移,肛提肌逐渐下降都会导致尿道周围支持结构变薄弱进而引发POP[4]。也可以说年龄与POP 的发生呈现正相关态势,尿失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上升,在50-59岁的时候达到高峰,之后下降,70岁左右急促上升。西班牙研究学者表示妊娠期妇女的尿失禁发病率在34%左右,分娩次数和分娩的方式也会影响着该疾病的发生,台湾的Kun-Ling Lin 表示:分娩次数增加尿失禁的发病率,孕期控尿正常的女性,在产后5年发生尿失禁的概率在19%左右,英国学者报道显示不同的分娩方式产后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剖宫产组明显低于经阴道分娩组,妊娠对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的影响可以表现在多种方面。妊娠期间,体重的增加与肌纤维呈现负相关态势,由此可见,妊娠期体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负面影响。随着妊娠时间的演唱,子宫的位置会增大且有所改变[5],压力向前、下作用于盆底组织,妊娠晚期的宫缩回造成腹压增加,临产和生产时会受宫缩力的作用,胎头不断下降会严重挤压周围组织,导致盆底组织拉伸变薄,再加上分娩时受到损伤,进而导致盆底结构受损。雌激素是女性一生的重要激素,对于绝经期的妇女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通过增加尿道阻力而增加膀胱的灵敏度,进而达到提高控尿能力的作用,而雌激素下降则会导致盆底组织张力降低,进而削弱并降低尿道的胶原蛋白成分,增加患尿失禁的概率。超重或是重度肥胖会增加FPFD的患病风险,有学者研究表明,腹型肥胖与尿失禁的发病率呈现正相关状态,尿失禁患者在体重下降时漏尿的症状会明显减轻,反之,则会加重,说明肥胖不仅会造成腹压高,造成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还会增加PFD的相关病症,两者在相互作用下增加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慢性疾病中的高血压、便秘等病症都会诱发FPFD,原因是因为长期增加腹压,而腹压的增加已经被认为盆腔脏器脱垂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会因为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尿失禁或是POP等表现。除了上述常见的因素外,国外研究学者提示UI和POP的 发生可能与文化水平、遗传或是吸烟等存在相关性,这将会使今后研究的内容。

发病机制也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加而增大,雌激素水平低下会在一定程度减少粘膜下血管,造成尿道粘膜萎缩,进而影响尿道密闭性,长期的腹压增高会造成盆底肌肉、韧带松弛等,再加上盆底部神经的损伤等因素会造成控尿能力下降,进而引发尿失禁。

三、尿失禁的手术治疗进展

    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高且危害大,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当前治疗遵循的原则根据疾病的程度进行,轻度或是中度患者以盆底肌孙连为主,重度患者或是非手术治疗无效者直接应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对盆底肌进行解剖与重建,恢复正常的控尿能力,目前手术方法有200种,常用的手术方式为阴道前壁修补术,阴道悬吊带术以及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等[6]。阴道前壁修补术是由1913年Kelly的阴道前壁缝合术发展而来的,在手术时需要将阴道前壁全程切开,之后将耻骨宫颈筋膜折叠缝合并将膨出的膀胱表面覆盖,之后将阴道前壁多余的部分剪去,进而缩小尿道内径,抬高膀胱颈。近年来,有学者改良了Kelly术,应用阴道前壁修补术联合经阴道前壁尿道下筋膜横行双褥式折叠缝合术显著提高了近期治愈率,但是手术后,尿道生理弧度消失,很有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进而复发尿失禁病症,该手术虽然简单易行,但是长期疗效欠佳,已经受到了泌尿学家的质疑,提出此种手术仅仅适用于盆腔器官膨出或是轻度尿失禁患者。

阴道悬吊带术的主流手术有经阴道尿道中断无张力悬吊术(TVT)、经闭孔阴道无张力悬吊术(TVT -O)等,TVT术,待患者麻醉后行阴道前壁尿道中段处做1-1.5cm以及耻骨上缘中线旁开2cm的分别做0.5cm的两个切口,从阴道切口穿过尿生殖膈经耻骨后间隙从耻骨上缘两切口传出,手术过程中全程应用膀胱镜检查膀胱是否有损伤,此种手术方式长期治愈率较高;TVT -O术麻醉与TVT相同,从阴道切口向阴道前壁两侧分离直到耻骨降支上的三分之一内侧,将蝶形导引器插入其中,并沿蝶形导引器导入螺旋穿刺棒,将其贴近耻骨降支转动穿刺棒,穿过闭孔从出口穿出,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阴道壁,此种手术方式的一年治愈率在90%以上,与TVT相比,疗效相当,手术路径与耻骨尿道韧带的生理解剖相符合,并发症较少[7]

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经腹部,另外一种是缝针法,常用的经腹手术是Burch术,和MMK术,缝针法有Raz术、Pereyra术,以上均遵循两个 原则:提高膀胱尿道交界处,以此达到缝合阴道周围组织的目的,且受力组织结实和持久,以此加强腹压增强时的压力,达到向尿道传导的作用,提高控尿能力。MMK术的短期治愈率很高,约为89%[8],随着时间的延长,减少治愈率,10年后只有30%左右。Burch术则能够作用在腹腔镜下完成,无论是经腹腔还是腹膜外,都能够较早的恢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且具有出血少、分离精细、解剖准确等优点,为此,此种手术方式被认为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金标准,虽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手术时间较长和学习曲线长等并发症。

四、FPFD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

我国目前对FPFD的诊疗现状并不乐观,主要由于女性对此病症认识不足所致,国外的就诊率在15%-40%之间,而我国就诊率在8%-25%之间,尿失禁不仅会增加人们的负担,还会造成心理压力,使得人们害怕社交生活,性格变得孤僻,严重还要手术治疗,且手术后的复发率也较高,所以增加了社会医疗的压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人们对FPFD疾病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也有很多人关注于该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展预防工作:对重点人群做好筛查工作,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减少疾病的加重;对于孕产妇来说,应该加强孕期盆底肌肉的保护,控制体重,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阴道助产;产后避免体力劳动,还应该科学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若患者属于体重超重的患者尤其是腹型肥胖,则需要密切关注;若患者需要盆腔手术,则要充分保护盆底组织。目前盆底康复锻炼是当前FPFD首选的治疗方式,若患者症状严重,则需要实施盆底重建手术。我国的成年女性中FPFD属于常见病症,且不同地区的UI和POP发病率也有明显差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FPFD的保健与治疗将会成为社会和国家医疗的负担,为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此病症发病情况,制定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赖民园,杨桃花.新丰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6):2438-2440.

[2]冯晓芹.女性盆底肌康复治疗的应用现状概述[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10):195-196.

[3]谷瑞芮,吴丽萍.产后妇女盆底肌训练依从性研究进展[J].饮食保健,2019,6(17):298-299.

[4]李润丽,梁葵香.2018年寿光市妇幼保健院盆底功能筛查结果调查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8(21):8.

[5]徐虹,龙文秀.荣昌地区职业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健康必读,2019(10):295-296.

[6]杜小红,杨雪芹.浅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年龄分布特点[J].母婴世界,2016(8):84-84,85.

[7]杜亚飞,房桂英,陈然,等.石家庄地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3141-3142,3145.

[8]吴晓燕,何名梅,黄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32(3):59-61.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