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称新闻 > 天津逻辑学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天津逻辑学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中华智刊网 网络日期:2023-07-19 02:55:00人气:249

天津逻辑学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一)中级职称评审 获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职在岗满6个月;获硕士学位,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工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中专毕业人员不能直接申报中级,至少需提升学历至大专。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8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天津市初级职称申报条件:

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并从事拟聘任专业技术工作;

大学本科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大专毕业的,从事拟聘岗位任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中专毕业的,从事拟聘任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满足上述学历条件,可以有资格申请天津市初级职称了

副高级职称评审,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二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中级工作五年以上。


逻辑学通识教育初探

摘要:逻辑学不是教人们怎么思维,而是通过一定的训练,提升人们的思维。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逻辑学通识教育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逻辑学;通识教育;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学是关于推理、论证及其规律、方法的学问,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获取新知、进行正确推理和论证的重要手段。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逻辑学在西方的发展是比较完善和系统的,也成为西方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在我国,虽然许多高校中某些专业开设了逻辑学相关课程,但却是一门被边缘化的课程,导致学生在面试求职、提升学历时面对基本的逻辑关系无从下手,或在表达观点时人云亦云,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是提升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但逻辑学理论知识偏多,深层次的内容较抽象、难理解。因此,高校中的逻辑学教学对非专业的学生来说应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训练,提升思辩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沟通表达能力等,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1. 明确逻辑学教学理念,准确制订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逻辑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基础学科划分时,把逻辑学列为了七大基础学科之一,且排名第二,其重要性仅次于数学。逻辑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体现了逻辑学的工具性、基础性的特点。此外,学习逻辑学,不但能够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个人的思维素质和逻辑素养,以达到运用逻辑学知识进行高效的沟通交流、思想论述、辩驳谬误等活动,这些都是现代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除了逻辑学专业的学生要学习晦涩难懂的逻辑理论和规则外,其它非逻辑学专业的学生更注重的应是思维方法的训练。因此,我们应认清逻辑学的重要性,明确逻辑学的课程地位,应是各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通识课,通过提高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

2、厘清逻辑学在通识教育中的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可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总目标以及分类目标,分类目标又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逻辑学课程的教学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逻辑学知识后,最重要的是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针对逻辑学学科的特点,确定符合要求的教学内容,如教学重点应是逻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应用,而并非高深的逻辑理论知识和数理逻辑、模态逻辑等内容。此外,从提高素质与能力方面,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针对学生今后的岗位任职需求和综合素质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确定。

  1. 理清逻辑学教学思路,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1、以学科特点为主,因材选取教学内容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作为非逻辑学专业的学生来讲,理解高深的逻辑学理论有些困难,并且意义不大。因此,应抓住逻辑学学科工具性的特点,以形式逻辑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总体来讲包括三大方面内容:一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即概念、命题、推理等。二是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三是简单的逻辑方法,如定义、划分、穆勒五法等。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模块的划分及教学内容的设计。

2、以内容“理解”为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学习逻辑学,要“理解”先行,如果死记硬背是学不好逻辑学的。因此,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应将重点放在怎样让学生直观易懂上。一方面,要避免在课堂上自己侃侃而谈,缺乏互动;另一方面,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可采取视频、图片或游戏等方式,将重点体现出来。如,在讲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时,利用《赠汪伦》这首诗背后的一个小典故让学员理解概念和语词之间的联系,既可以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快速记忆相关知识,并应用到实际活动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创新逻辑学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1、研讨与驱动相结合,理解所学内容

逻辑学的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这样会使学生对逻辑学的学习越来越没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该课程可采用小组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模式,促进学员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解三段论有效性判定时,规则判定法涉及的规则很多,较难记忆,可设置相应案例让小组内讨论相同形式的三段论为什么有的有效,有的却无效。通过分析讨论,学员最终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相关规则。

2、趣例与应用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逻辑学可以说是一门日用而不知的学问,可将日常生活中比较有意思的实例引入到课堂中,让学员感受到所学即所用。例如,在讲穆勒五法中的求同法时,可引入抗战史上最大泄密案,设置问题让学员去查泄密者会用什么方法,最终掌握求同法的含义和应用。通过这种趣味性的实例,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逻辑学的本质是人们理性认识的工具,逻辑学的通识教育应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入手,将所学的逻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从而真正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旭明.高校逻辑学通识教育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5.

【2】朱庆华.逻辑学教学之特点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5.

【3】涂保勋.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从逻辑学的学科特点出发[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