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眼科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重庆眼科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
一、基本条件一、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
二、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医疗类、护理类职称,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各层级职称,除必须达到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条件。
二、初级职称
医士(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区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按照《中医药法》参加中医医师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
护士(师):按照《护士条例》参加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可视同取得护士职称;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一年,可直接聘任护师职称。具备大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3年;或具备中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5年,可参加护士资格考试。
药(技)士: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大专学历,可参加药(技)师资格考试。
药(技)师:具备相应专业硕士学位;或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或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士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可参加药(技)师资格考试。
三、中级职称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具备相应专业学历,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报名参加考试 :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 具备博士学位,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7年。
公共卫生类别主治医师 : 具备博士学位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2年; 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7年。
主管护师: 具备博士学位并注册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注册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7年。
主管药(技)师: 具备博士学位;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6年; 或具备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四、副高级职称
1.副主任医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治(主管 )医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在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受聘担任主治( 主管)医师职务满7年。
(2)评审条件 : 专业能力要求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 :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危重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5-10份申报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加强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表2。
公共卫生类别: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音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 ) 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内容。
2.副主任护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7年;
担任主管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时间总计不少于40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累计不少于48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 )。
(2)评审条件 : 专业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能够正确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熟练掌握本专科病人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能熟练地配合医生抢救本专业危重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护理人员的能力。
3.副主任药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满7年;
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药学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
(2) 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能够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对临床用药结果做出准确分析,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处方和医嘱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提出临床用药调整意见。具有指导下级药师的能力。其中中药专业还应具备中药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中药药学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具有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力,提供合理使用中药建议。
4.副主任技师
(1)申报条件 :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技师职务满5年; 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技师职务满7年;
担任主管技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
(2)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里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技师的能力。
五、正高级职称
1.主任医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医师职务满5年。
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要求(详见附表1)
(2)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里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5-10份申报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加强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里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表2。
公共卫生类别: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拿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 ) 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内容。
2.主任护师
(1)申报条件 :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护师职务满5年。
担任副主任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时间总计不少于35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累计不少于24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 )。
(2)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护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护理学某一专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临床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护理人员的能力。
3.主任药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药师职务满5年。
担任副主任药师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药学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35周。
(2) 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药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药师的能力。其中,中药专业还应具备中药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中药药学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具有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力,提供合理使用中药建议。
4.主任技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技师职务满5年。
担任副主任技师期问,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35周。
(2)评审条件 : 专业能力要求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技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技师的能力。
六、工作业绩要求
以下业绩成果可作为代表作 :
(一)解决本专业复杂问题形成的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
(二)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形成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专利。
(三)结合本专业实践开展科研工作形成的论文等成果。
(四)向大众普及本专业科学知识形成的科普作品。
(五)参与研究并形成的技术规范或卫生标准。
(六 )人才培养工作成效(包括带教本专业领域的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所承担教学课题和所获成果等)。
(七)其它可以代表本人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性工作业绩。
眼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使用。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0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50例。常规护理法用于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眼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白内障;并发症;满意度
白内障属于一种眼科疾病,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眼球球内晶体混浊有直接关系,在发病后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影响,一些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失明。现阶段,在白内障疾病治疗中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使患者的视力水平得以显著改善。但是由于患者缺乏对白内障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术后患者会出现诸多的并发症,不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1]。因此,应给予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法,改善疾病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0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50例。对照组,男、女为25例和25例,40-72岁,均值(65.3±4.7)岁;观察组,男、女为24例和26例,41-74岁,均值(66.3±4.5)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法,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调节。术后要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服药,眼部不可接触污物及污水,在疾病恢复期间,应做好眼睛防护工作。
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法,(1)成立护理小组:小组中的成员由专业性较强的医师及护士构成,所有入组的成员均需通过相关的考核通过。依据以往的临床经验为依据,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制定,要求护理人员应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并严格按照工作中的要求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做到职责明确及职权清晰。(2)医院沟通: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患者的诉求,对于一些出现紧张和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应耐心给予疏导,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以此来增强患者的信任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及生活习惯,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应给予解答,并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3)临床护理路径实施:①术前准备:患者在进入到手术室之前,应给予患者心理情绪疏导,确保患者情绪的稳定性,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家属应陪伴患者,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提升术中配合度。②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相关注意事项,重点为患者讲解休息、睡眠、饮食及用药方法,以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加强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应定期进入到医院中复诊。在居家期间一旦出现任何的不适感,应及时进入到医院中接受治疗。(4)临床护理路径评价:对患者及其家属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建议进行收集和整理,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临床护理路径在实施期间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制定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使临床护理路径更为完善。
1.3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渗漏、角膜水肿、眼内炎、前房积血)。
护理满意度,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与得分呈正比例关系[3]。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用(%)表示,用 检验,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 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n=50) |
切口渗漏 |
角膜水肿 |
眼内炎 |
前房积血 |
总发生率 |
||
观察组 |
1(2.00) |
1(2.00) |
1(2.00) |
1(2.00) |
4(8.00) |
||
对照组 |
3(6.00) |
4(8.00) |
3(6.00) |
3(6.00) |
13(26.00) |
||
X2值 |
— |
— |
— |
— |
4.536 |
||
P值 |
— |
— |
— |
— |
<0.05 |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 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n=50) |
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
36(72.00) |
12(24.00) |
2(4.00) |
48(96.00) |
对照组 |
17(34.00) |
23(46.00) |
10(20.00) |
40(80.00) |
X2值 |
13.007 |
4.396 |
4.640 |
4.640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白内障作为眼科疾病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疾病治疗中主要以手术治疗方法为主,术后患者的视力水平会明显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加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液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上倡导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法,通过成立护理小组,小组中的成员自身的职责更为清晰及明确,护患之间通过沟通和交流[3],能够直观的了解到患者的心理诉求,对于一些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给予疏导,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工作,使患者在进入到手术室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明确饮食及用药方法,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通过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能够了解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完善护理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法展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韩雪晶,颜廷霞,樊海英.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87-188.
[2]潘长凤.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的运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02):144-145.
[3]刘秀华.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585-3586.
[4]张雪斌.临床护理路径在 106 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航空航
天医学杂志,2017,28(01):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