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摘要:本文围绕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展开了分析与探讨,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入手,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的短期与长期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现状;农业经济;影响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国家自立自强、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前提。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势必对农业生产造成阻碍,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
依据国际通行标准,当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的人口大于7%时,就可以被认定进入了老龄化。我国从1999年就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9930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55.92%,农村老龄化进程明显比城镇要快。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201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1000万人/年的速度递增,据预测2020―2040年,老年人口平均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其与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降低、预期寿命延长有关。另外,由于农村的生产率低下,农村的迁出人口远远超过迁入人口,年轻劳动力流失直接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的问题[1-2]。我国人口老龄化格局大致呈现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快于城镇地区等特点。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加快、分布不均、老龄化提前及人口收入低等特征。
2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生活富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的生产发展及经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及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1对农业经济的短期影响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严重不足。近年来,人们为获取更好的生活条件,为子女争取更好的教育环境与资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向城镇迁移,其结果就是农业生产劳动力锐减。青壮年劳动力迁出,而留守的人口年龄偏大,一般在50岁以上,他们的体力、身体素质与年轻人差距较大,反应速度、敏捷程度、对机械作业的熟练程度都远远低于年轻人,这直接导致农业耕种质量降低。有个别地方因留守人口年龄较大,无法从事农业耕种等重体力劳动,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教育的师资配备、教学设备、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使得留守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都处于较低水平。综合素质的低水平发展,进一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思想比较保守,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与理解能力差,农业机械运用方面也出现诸多不足,这使得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受到制约。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为主导,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得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势必会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影响农业生产总值。以山东省为例,2013―2016年农业劳动人口总数下降了5%,农业生产总值整体下降了1.4%。人口的老龄化也导致被抚养人口比重加大,青壮年劳动力的经济负担加重。2018年,我国的总抚养比超过了40%,而许多省区总抚养比甚至超过50%。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所有省(市)中,山东的老龄人口排名占首位,总抚养比高达49.64%,其中老年抚养比达到22.69%。
2.2对农业经济的长期影响
从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速了现代化农业快速成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为维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总值的稳步提升,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道路。据调研资料显示,在江西、湖南、四川等农业大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致使很多地区农田荒置,老年人无力经营农业生产。为保障生活,很多人选择将土地承包流转出去,这些土地最后会汇总到有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承包户或者企业手中集中经营,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农业生产规模化。与传统家庭化耕种不同,规模化的农村土地种植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机械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率。老年留守人口为解决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与不能机械生产的问题,大多会选择将这两类生产活动外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速度[3]。同时,为适应部分老年人耕种的需要,专门适用于老年人耕种作业的农业机械与工具纷纷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与创新。大规模使用现代化机械进行农业生产,可以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法,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社会化生产。为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无论是承包大户还是农业企业,都会主动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弥补农业劳动力的不足[4]。新科技的应用解放了农业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黑龙江省为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脚步加快,在2019年,黑龙江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粮食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农业机械化等排在国家前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22倍。
3结语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阻挡,随之而来的各种影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又是一次历史的机遇,对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具有积极的作用,趋利避害、发展创新才是接下来发展农业经济的新方向。
4参考文献
[1]陈雪.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0):26-27.
[2]褚金萍,熊健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述评[J].山西农经,2019(11):31-33.
[3]袁唯.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4]卢秋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5):88-91.
作者:姜美荣 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