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内分泌科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香港内分泌科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副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掌握内分泌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内分泌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临床内分泌及代谢学、免疫学、临床药理学。
掌握并正确应用各种分泌功能试验;掌握激素测定原理及与内分泌专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的理论和技术知识。
(二)相关理论知识
1、熟练掌握内科中各三级学科、神经内科、小儿内科、妇科生殖内分泌等临床学科中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掌握与内分泌专业有关的各项临床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核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3、熟悉与内分泌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理论知识。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内分泌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门诊)不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能熟练正确地诊断、治疗内分泌专业常见的复杂、疑难病例及危、急、重病人(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垂体卒中、垂体前叶功能低减危象、甲状腺危象、肾上腺危象、嗜铬细胞危象、高钙血症危象、低钙抽搐、胰岛素瘤、垂体瘤、自家免疫性多内分泌腺体综合症及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等);在内分泌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常见的复杂与疑难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担任内分泌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担任2次病房主治医师的工作,每次4~6个月。承担内分泌二线值班,门诊咨询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担任内分泌主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骨代谢疾病等内分泌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的诊断符合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三)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在内分泌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专长。
(二)相关理论知识
在内分泌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在内分泌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专科危重病人,能解决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及技术难题;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担任内分泌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内分泌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人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三)科研
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担任副主任医师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PDCA用于内分泌科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PDCA理念的护理模式在内分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收治的70例内分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PDCA理念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采用内分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BDQ)]。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IBDQ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DCA理念的护理模式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负性情绪,改善症状征象,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PDCA;内分泌科;护理管理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内分泌科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升高趋势。许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为慢性病,需长期药物治疗及重新安排生活。这一人群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国内医疗模式的转变,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情绪、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治疗与护理已备受关注。PDCA理念管理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后回归社会的全程管理,通过健康指导、信息支持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个案管理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充分合作、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通过充分沟通交流,促进个体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选择,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个体的健康需求,合理选择可用资源,提高服务质量。虽近年来个案管理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护理过程中,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PDCA理念护理干预对内分泌科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作用并进行分析,旨在为内分泌科患者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疾病结局。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收治的70例内分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UC的诊断标准,无严重心、肺、肾等疾病者;②不存在交流、沟通障碍者;③能理解此次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8~33岁6例、34~49岁19例、50~65岁10例;病程:6~12个月7例,13~24个月19例,>24个月9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18~33岁5例、34~49岁23例、50~65岁7例;病程:6~12个月10例,13~24个月18例,>24个月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PDCA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2人、营养师1人、护士长1人、教育护士1人以及责任护士4名,要求小组成员学历均在本科及以上,且工作年限≥5年。其中医师、教育护士参与个案管理护理方案的制订以及安全性监测;护士长负责调整组内护士的工作,协助以及监督干预方案的实施;责任护士则进行住院期间健康教育、门诊随访、微信跟踪、PDCA建立及维护、资料收集和整理。(2)PDCA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评估患者情况、制订计划、执行、协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评价5个部分。这五大部分内容贯穿于持续医疗的全过程,由专业团队为患者制订合理、系统、个体化的诊疗和自我管理方案,并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不断满足其需求。其工作内容包括:①从患者入院开始,评估一般情况,建立“个案管理记录手册”,完成SAS、SDS调查;②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其改进生活中存在的不足;发放健康指导手册;根据患者病情制订治疗、护理方案;倾听患者诉说,予以心理支持,同时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对患者提出的疑惑及时解答,必要时可以提供心理咨询;③出院前建立内分泌科患者微信群,将康复讲堂、居家照护、注意事项以及饮食运动等相关知识进行发布,1次/周;④延续护理:定期电话随访患者内分泌治疗情况,明确患者活动、饮食、心理状况,并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指导方案;通过微信动态评估患者需求,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指导其自我调节情绪;通知患者定时复诊并完成相关调查;⑤举行“病友会”,提供病友分享经验和体会的平台,促进疾病康复。
1.3观察指标
①不良情绪:采用William WK 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美国教育卫生福利部推荐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用于测量焦虑、抑郁状态轻重程度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②采用加拿大学者Gordon等设计专门用于内分泌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BDQ),包括内分泌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4个方面,共32个问题,每个问题设7个维度,总分得分越高表示情况越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IBDQ评分比较见表2
3讨论
内分泌科疾病由于存在病程较长、病情迁延不愈等特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概率,继而可能不利于临床治疗及护理。传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容易忽略患者的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因素,无法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生活状态。PDCA管理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仅在一线城市有过尝试,关于PDCA管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内分泌科患者中的研究更是少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属于一类比较新颖的模式,在对其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会通过四个步骤进行完成:①对患者在接受临床诊治及护理过程中极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运用查找文献等方式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②根据前期制定的护理方案内容逐步实施,逐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程度同时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③实施完成后,通过检查的方式对其中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对此阶段的护理工作优缺点进行有效掌握。④针对出现的不足之处,需通过反复纠正、检测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再次将处理后的内容反复检测,使护理工作能够更加完善、科学,更加能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且能够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加有条不紊,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PDCA管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内分泌科患者生活状态及不良情绪方面效果明显,同时加强了医疗护理双方面的管理,加强了医护的联系,并提高了护理地位,且有效促进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郭小霞,钱占红.整体护理在内分泌失调型肥胖中的应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9,13(06):468-470.
[2]费海燕.个性化护理在内分泌内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5):35.
[3]刘芬玉.部分保有化PDCA模式用于内分泌科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5):195-196.
[4]李淑华,江金玉,赖小玲,赵峰英.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内分泌科护理软实力[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3):163-166.
[5]周利琴.PDCA循环在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