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协调发展
摘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对加大促进乡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对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综合评价指数,据此构建耦合度模型分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13―2017年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均呈上升的趋势,两者的耦合程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协调关系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初级协调的各个阶段,整体协调发展程度呈现良好的态势,但目前处于初级协调程度。在今后政府应加大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力度,思考两者融合发展路径,最大程度地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耦合度;耦合协调度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乡村旅游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2018年乡村旅游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8亿,占国内游客接待的56%,营业总收入超74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6.2%。葛雪峰和武春友[1]通过离散选择模型证明乡村旅游者会因为个人特征与行为特征不同对旅游产品产生自己的偏好。黄震方等[2]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上,张颖[3]以文化创意视角思考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认为存在对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低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国内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朱琳、姜卫兵与魏家星[4]指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融合的方式能够连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到延伸产业链的作用,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转型升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能够推动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基于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农旅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指标体系的构建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所选择的指标必须能够反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参考国内对休闲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研究结果,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构建了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原始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统计公报等的官方数据,对2013―2017年指标数据构建原始数据矩阵,采用熵值法[5]确定指标的权重,得到的权重值如表1所示。
1.2耦合度模型的建立
利用耦合度模型反映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协调关系,该文参考吴大进[6]的研究方法,计算方法如式(1)~(3)所示。式(1)中G代表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式(2)中C代表耦合度,C值越大代表耦合程度越好。但是单纯根据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度判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可能存在两者发展水平低但耦合度高的情况,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两者发展水平,该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如式(3)所示,D代表耦合协调度,其中T为协调指数,α与β分别为待定系数,参考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研究结果,α与β分别取值为0.4和0.6。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标准参考相关文献确定[7],如表2所示。
2结果分析
利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2013―2017年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并据式(1)~(3)计算得到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2013―2017年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2013年和2014年乡村旅游综合评价指数低于休闲农业,说明此阶段江苏省农业发展水平均高于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此时期内江苏省重点发展农业,乡村旅游并未受到太大关注。而从2015年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开始超过休闲农业,并在2016年和2017年两者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说明此时期内乡村旅游业发展速度高于休闲农业的发展速度,主要原因是全国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区域乡村旅游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明显提高。从耦合度C值的变化可以看出,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2013年低度耦合阶段和2014―2017年中度耦合阶段。2013年休闲农业系统中,休闲农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就业人数等指标较高,而乡村旅游业系统中各指标值较低,此阶段耦合程度较差。2014―2017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都得到快速发展,耦合程度处于中等水平。由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D可以看出,2013―2017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协调关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13―2015年两者处于严重失调到中度失调再到濒临失调状态,跨度非常大,结合两者的发展趋势来看,说明此阶段江苏省政府对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在增大,针对两者在发展的不均衡性与矛盾性进行了高强度的调整,从而推动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协调性在两年内快速提高。2016―2017年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关系从失调状态到初级协调状态,得益于一系列关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将两者的内涵进行统一,形成整体性的研究对象与框架,促进了两者的协调发展。结合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数据可以看出,两者整体上呈现良好的协调发展趋势,预计在今后两三年将进入中极协调发展水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本文根据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选择有代表性的9个指标进行耦合协调度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2013―2017年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均呈上升的趋势,两者的耦合程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13年两者处于低度耦合状态,主要受到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限制,在2013年后由于政策的影响,乡村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到2014年两者进入中度耦合阶段,2015―2016年一直处于中度耦合状态,几乎没有变化。(2)2013―2017年江苏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初级协调的各个阶段,协调发展程度呈现良好的态势,整体的协调发展程度尚处于初级水平。目前江苏省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已经高于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在今后发展中,在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应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将会对江苏省休闲农业与旅游业乃至整个三次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3.2建议
基于本文研究的结果,在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为了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协调发展,针对两者在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保障体系。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协调阶段,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根据两者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关的政策,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政府必须强化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实行标准和规范,要求各地有效地落实并达到一定的效果,建立不同级别的管理部门,加强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落实情况的反馈,共同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效益的提高。(2)科学规划,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特色品牌。企业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打造具有亮点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在全面调查江苏省农业与旅游业资源的基础上,对适宜进行农旅融合的区域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构建。首先,需要对区域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在拓展客源方面,需要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充分发挥新媒体与自媒体的优势,将品牌推广出去,让更多的游客知道并且愿意进行旅游体验活动,当然在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也要同步提高,进行专业化的人员培养。(3)科技创新,打造农旅融合龙头企业。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一批具有高竞争力的当地企业的支持。在政策倾向、资源供给特别是技术支持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倾向性,逐渐培育与壮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龙头企业。随着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三次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这也是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并坚持科技创新之路,才能推动休闲农业与旅游业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学峰,武春友.乡村旅游偏好差异测量研究:基于离散选择模型[J].旅游学刊,2010,25(01).
[2]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34(08).
[3]张颖.文化创意视角下山东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10).
[4]朱琳,姜卫兵,魏家星.基于农旅融合的乡村建设模式评价与优化对策――以江苏省南京市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9).
[5]户艳领,陈志国,刘振国.基于熵值法的河北省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03).
[6]吴大进.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7]张晓敏,孙娜,薛靖峰.基于耦合度模型的山东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9(20).
作者:沈璐 单位:三江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