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设计与周边环境融合措施
摘要:在河道设计中经常存在一些不足,不仅影响河道资源开发,还对生态环境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文章针对伯渎港河道设计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进行分析,结合河道设计实际情况,从多方面深入研究与探索,进而确保河道设计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具有良好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河道设计;融合;施工废水
在任何区域中,河道都属于具有较强魅力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可为社会群众提供亲近自然、修身养性的环境。而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兴起以及河道年久失修等因素影响下,使得河道设计存在一定难度,而季节性断流、水质污染等问题也时常出现,进而导致河道实用性的发挥受到阻碍。因此应将河道设计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确保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之间具有较强和谐性,这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的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娱乐环境。
1工程实例
伯渎港河道地理位置处于无锡市辖区内,这次整治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河段中的淤泥进行疏通,并结合相关需求拓浚河道,确保其符合防洪排涝需求,同时保证河道符合大包围枢纽工程相关标准。另外,还要将骨干河道进行贯通处理,整治河坡护岸,最大程度确保河道生态系统得到全面的恢复。
2伯渎港河道设计与周边环境融合原则
2.1重视开发与治理。伯渎港河道设计开发与建设具有较强系统性,在确保河道资源开发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应符合河道治理需求,并结合生态环境实际变化情况,确保河道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具有较强契合度。所以在河道设计期间,有关部门需要深入分析生态环境与河道设计之间存在的融合点,通过重视开发与治理,针对河道设计中的所有生态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同时运用河道资源为创建符合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提供良好条件,进而保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共同服务社会群众[1]。2.2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在生态系统中河道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所以在河道设计期间需要格外关注与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确保生态环境与河道设计之间具有较高平衡性,使河道设计与建设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拥有较强稳定性,保证水质得到优化、生物具有多样性发展特征,进而使河道设计与治理工作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2.3落实以人为本。将河道设计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机整合的主要意义就是确保人类的生活具有更高的质量,所以进行河道设计时,应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保证河道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所谓以人为本不是仅仅重视人们的短期利益,而是将人类发展作为出发点,使河道设计与周围环境实现有机融合,在确保河道具有休闲、生态等功能的基础上,也需要保证河道资源开发拥有较强长效性,进而保证河道在人与生态环境和平相处中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作用。
3伯渎港河道设计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措施
在伯渎港河道设计期间,为了确保其与周围环境实现有机融合,根据实际需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3.1确保生态环境完整性。工作人员在伯渎港河道设计时,运用水利工程在保证生态平衡、优化水质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与作用,为维护与创建水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生态景观也以生态系统整体为出发点,进而确保了河道生态有着较强的平衡性与和谐性[2]。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河道设计过程中,需要真正发挥出生态环境具有的重要作用与优势,使得人们拥有休闲、亲近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促进生态保护功能得到全面的发挥。伯渎港河道整治期间,利用河道清淤方法,使得河道水生植被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进而为河道净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就是实现优化水质的主要途径。另外,整治期间也提高了水生植物多样性,进而通过各种观赏性植物实现了对水位的调节。3.2展示生态环境特征。在常规河道设计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出现视觉疲劳与审美疲劳,这对于生态环境景观价值的发挥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在伯渎港河道设计与周围环境融合期间,工作人员以区域特征为出发点,进行了大量的特色景观设计,同时结合人们的需求也创建了相应的体验活动,使得人们与自然有了更为密切的接触[3]。其中在河道设计期间,确保河道符合防洪排涝标准后,创建了丰富的亲水活动,使得人们在具有良好保护的情况下实现了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同时也通过河道周边绿化方法,为河道景观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另外,深化人文景观,提高河道设计与周围环境融合深意,使得河道设计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特征。3.3强化水土保持能力。将河道设计与周围景观有机整合后,其水土保持能力将快速提升。因此在伯渎港河道设计期间,栽植了大量观赏性植物,强化了河道边坡绿化能力,这在提高河道附近环境景观性的同时,也为水土保持能力的提升创建了良好条件,进而真正发挥出了环境的价值与优势。其中在伯渎港河道设计期间,项目管理以河道设计规划针对土夹石边坡、边坡等进行设计与建设,通过护坡、植草等方法,使得河道水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利用清除河道淤泥方法,使得水质得到优化,进而为河道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3.4提高监管与维护力度。进行河道设计管理时,需要使用完善的监控方法,实施监测河道水质实际状态,这也是确保河道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主要方法[4]。因此伯渎港河道设计期间,工作人员以气象、水文数据、植被、土壤等资料为出发点,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内容与任务,真正实现了实时监测河道水土流失情况与植物发展状态,并根据河道设计落实了完善的监管方案,使得河道设计与周围环境具有较强的融合效率。
4伯渎港河道水污染控制措施
在伯渎港河道治理过程中,施工泥浆与排泥厂尾水属于主要的施工废水。其中废水具有泥浆浓度高、悬浮物浓度高以及有机物含量丰富等特征。虽然施工废水对于河道仅仅具有短期污染影响,但为了更有效的避免影响,就在所有分项施工段中集中设置了施工废水与含油废水收集处理系统。即建设沉砂池,而施工废水在地沟的收集作用下进入到沉砂池中[5]。含油废水则在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后才会进入到沉砂池中,并与施工废水共同进行沉淀与加药处理,当其符合相关标准后再进行科学排放。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由于处理排泥厂尾水时需要在排泥厂进行初步处理,因此需要对排泥厂结构进行优化,最大程度降低尾水中SS浓度。首先,排泥厂运行初期,内部富余水较深,具有滞留作用,可实现加速沉淀。而在使用后期,出泥管口需要与水口保持一定距离,确保尾水流程较长,提高其沉淀时间,也可有效降低其泥沙浓度。其次,排泥厂可加设横向隔埂,这可提高水中泥沙的沉淀时间。再次,根据实际需求,提高排泥厂退水口溢流高度。最后,通过混凝剂促进颗粒物沉降速度快速提升,并在排放口位置放置相应设置进行隔离,如图2所示。当疏浚工作结束时,需科学处理堆场,促进生态恢复效率,使得堆场影响附近景观问题得到解决,进而提高河道设计与周围环境融合效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河道设计期间,需要在重视经济因素的同时,也应格外关注生态因素。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将河道设计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机整合,确保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具有较强和谐性,进而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嘉超.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07):88-89.
[2]王文成.对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低碳世界,2018(12):93-94.
[3]张建仁.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92.
[4]于会源,朱霞,孙勇.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J].门窗,2018(01):150.
[5]罗仕军.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2):287.
周柯军 胡燕 戈国忠 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水利农机服务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