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产品论文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27 20:54:00人气:376

摘要:本文以东营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解东营市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针对现状发掘东营市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改善方案,形成由政府、企业、从业人员全方位参与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理想状态。

关键词:乡村振兴;电子商务;东营市

引言

乡村经济的发展关乎民生发展,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关乎国家和人民的农业核心问题,因而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三农”问题至关重要。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与农村经济的结合,对于推动农村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东营市农村人口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东营市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1东营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分析

1.1政治环境分析

2016年山东省商务厅下发《山东省商务厅“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建立了专项基金和融资项目,鼓励各地积极建设乡村电商工业园、电商平台、服务网站等,同时与阿里巴巴公司签订《山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拓宽电商服务的覆盖面,积极支持和引导各市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东营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助力。东营市2017年印发了《2017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提出要积极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加强载体建设,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推进其良性发展。组织各县区寻求电商大平台如京东、淘宝等的合作机遇,创建当地特色电商平台,将本地特色农产品、黄河口旅游产品等进行整合,推进本土品牌建设,积极建设相关电商园区,同时出台鼓励电商发展政策及产品优惠政策,引导农户规模发展、集聚发展。

1.2经济环境分析

东营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组成城市,其发展有着良好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2019年,东营市经济平稳发展,GDP总量为4152.47亿元,较2018年上升4.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12元,比上年增加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00元,增加7.6%。通过数据得知,东营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属领先地位,经济水平较高,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助力下,产业竞争力强,发展富有潜力,总体经济环境较为优越,为发展农村电商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1.3社会环境分析

1.3.1人口分析2018年,东营市常住人口217.21万,城镇化率约为69.04%,比上年末增加了1.29%,城镇化的不断上升促使互联网经济迅速向着农村地区转移,网上购物早已不是新鲜事,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农村电商的平台中。

1.3.2交通运输分析交通方面,东营市积极落实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的整修工作,积极按时完成年度任务,已建设240公里的农村公路与493公里公路安防设施,同时整修、排查农村公路,确保其畅通,全市1776个村庄全部实现有直达公交车或客车。不断完善的交通服务系统为东营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确保物流可以顺利运输。

1.3.3优势产品分析东营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造就其独特的农产品。当地农民利用东营黄河入海口的地理优势,销售特色产品,如东营区文汇街道城北湿地有机农产品、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利津县盐窝镇特色羊肉等,其中黄河口大闸蟹入选山东省首批特色农产品,在提高了商品美誉度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使得竞争力不断增强。

1.4科技环境分析

山东省属于农业强省,规模与技术位居全国前列,依托山东省强有力的农业基础,东营市近年来农业水平不断上升,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打造一批农业示范园,助力农村电商。东营市政府不断深化与京东集团的合作,在广饶县、垦利县建立东营电商创业基地、创业园等电商产业园区,为电商提供技术支持,促使农村电商向着集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此外,东营市内拥有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东营职业学院等高校,积极发挥油地校资源相互扶持优势,积极建设国家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同时与省内外多地保持合作,对本地区农村电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2东营市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2.1产业间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东营市农村电商企业销售产品多集中在几个行业,商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发挥出企业电商优势,同行业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全面化的生产体系与销售链,这导致电商企业的竞争力偏低,议价能力下降。部分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的企业没有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做出适应电商发展的积极转变,不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东营市政府对产业的统筹规划有待加强[1],农村电商销售产品范围有待拓宽,应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节意义。

2.2政策信息对接欠缺

通过调查得知,东营市存在部分农民对于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知之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息传递不够对称等问题。目前存在的电商政策对于农村电商发展措施建议相对宏观。东营市政府应进一步从微观角度进行指导,为农村电子商务从业者及相关企业进行精准导向,扶持培育中小企业电商的成长,确保政策落地,切实惠及从业者。

2.3基础设施与物流配送体系薄弱

通讯、物流运输的建设严重影响到农村电商的发展,在此方面东营市乡村部分地区仍稍显薄弱。通过调查,仍有部分农户家里没有光纤,对于互联网销售完全不了解,家庭网络设施及软件等相关条件缺乏。物流方面,东营市部分村落没有快递点,收发快递需要到附近的镇上,部分村落的物流无法配送或配送时间较长,没有将产品送达农民的手上,使物流成本大大增长,对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不利影响[2]。以时令性较强的农产品为例,由于生鲜产品对物流及仓储的要求极高,东营市农村的配送冷链没有普及,冷鲜仓库个数较少,无法实现鲜活农产品的销售配送。此外,东营市的农产品产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当农产品收获进入淡季时,对物流配送的要求降低,进入旺季大量农产品的产出又会对物流配送提高要求,这种明显的差异性造成物流配送管理的困难。

2.4农村区域相关电商人才欠缺

农村地区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模式还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和思维障碍,迫切地需要有关电商人才进行指导。电商人才多集中在省内如济南、青岛等城市,造成东营市农村电商人才稀少,发展缓慢,限制了电商质量的提升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农村电商从生产到物流,环节多、业务繁忙,各环节人才稀少,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山东省每年有60万应届毕业生,但流入农村发展的人数很少,东营市虽每年公告引进专业人才,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但实际情况不太理想,有关农村电商人才依旧缺乏。

3针对东营农村电商问题的相关对策

3.1对政府的建议

3.1.1精准落实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东营市政府应出台更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持农村电商蓬勃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详细的鼓励措施,保障措施能真正落地惠及农户。政策宣传不到位也是一大问题,要在村内积极宣传政策措施,通过建设村级阅读室、开办政策宣传班等活动,增强农民的电商意识。各村也应结合上级政策,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落实相关措施,优化农户从事电商环境,积极发掘优势产品、潜力产业,推动本地农村电商更好发展。

3.1.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发展基础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东营市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要加强通讯设备及技术的投入,增加光纤入户数量和通讯基站数量,提高农户使用互联网的比例,提升农村网络通讯质量。二是要加强服务建设,建设有关农村电商的APP和网站,完善有关农村电商的信息、市场、交易、产品等服务,使农民真正了解电商、加入电商,保持城乡沟通双向渠道畅通。三是要加强对道路物流建设的投入,完善基础公路交通的建设,确保每个村落交通畅通,以此减少物流运输的成本,对冷链、农产品仓库、物流中转站等要加强建设,完善物流系统,建设村内物流,帮助农产品高效、便捷运输[4]。

3.1.3重视培养专业人才政府应加大对人才的培育和技术的支持,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人才为东营市农村电商做贡献,鼓励本地大学生、外出务工青年、优秀技术员返乡;加强与本地高校的交流,邀请教授、讲师进行实地指导工作,鼓励专业对口如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加入农村电商工作。政府应增强对农户思想上的引导,使其充分认识电商对收入的影响,积极开展电商知识培训班、电商经验分享会等,培养农户电商素养,普及电商现状。同时还应提高村官宣传积极性,鼓励村民加入电商行业,规范电商管理环境,提高农村电商从业者的基本素质。

3.2对农村电商企业的建议

3.2.1优化产品结构作为企业,应积极优化销售产品结构,扩大和发展其系列产品,聚焦创新、专业、系统,外寻销售机会,内抓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3.2.2实施品牌化经营东营市拥有本地特色农产品,企业应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将特色产品挖掘出来,利用好农产品的唯一性,改良包装,将农产品打造成为更适合运输和线上销售的产品[3]。同时依托特色农产品,做好宣传推广,真正形成品牌效应,切实扩大电商企业的影响力,打造良好市场口碑,提升市场占有率,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3.3对相关人员建议

农村居民应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机遇,自觉提升电商意识,积极学习互联网经济与电商相关知识,通过报纸、网络、乡镇宣传栏等了解电商利好政策,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农村电商培训班、宣讲会等,提高自身电子商务意识,努力参与到互联网经济中来,走上致富道路。电商从业者应积极主动从各种渠道及时了解电商相关政策,学习其他地市成功案例,积极关注农产品相关信息,发现其中商机。要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绿色发展意识,努力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同时从业者还应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法律意识,不触犯法律的同时维护好自身的利益。

4结论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只有不断顺应时代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激发农村市场活力,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营市应在政府的推动下,落实政策,精准供需,加速建设信息化平台,培养电商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供应链系统,形成一个高效、便捷的销售流程,真正带动农民致富。

参考文献:

[1]吴纪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6):95-99.

[2]何彩园.浅析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9):204.

[3]奉代敏,朱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9):149-150.

[4]黄旭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J].农家参谋,2019(19):1.

作者:刘子煊 孙万霞 杨凯丽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