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产品论文 >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02 17:36:00人气:441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席卷全球。对于各行各业来说,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步转变过去的商贸模式和经营观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产品销售速度缓慢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农业从业者的重点问题。该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而且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生产者的收入,成为阻碍农业及农村发展的首要原因。研究发现,通过引入电子商务这一全新的商业运营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对策

1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的商贸方式和重点市场及区域销售渠道开拓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营销模式。营销方式的落后、营销渠道的狭窄以及市场信息的模糊,导致我国农产品的整体销售出现供需失衡、销售缓慢以及利润较低等状况。对此,农业的从业者们要积极打开思路,拥抱互联网,正确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商业和贸易改革,扭转行业整体思考模式,大举开拓农产品商贸渠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农民实际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的整体建设,这是促进美丽乡村更快更好建设的重要实施路径[1]。

2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

2.1全新的农产品商贸模式及经营体系

想要更好地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就务必要将农业与互联网技术密切结合,实现新型农业服务方式的搭建,开拓并更新农业的服务范畴,提升农产品商贸经营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便捷的农业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和直接面向农民的服务渠道,可以缩短农产品销售过程的步骤和流程,让农民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方便、安全的农业服务。另外,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农民可以直接与世界各地的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为更多远方的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加快农业国际化进展、拓展市场空间的良好契机[2]。笔者认为,依据现存的农业构架,能够实现以下几种重点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方式:1)以政府监管和生产资料部门为主体,即在政府监管部门和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之间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并以透明的方式运营,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掌握生产资料的需要和分布概况,并给出有效的决定和解决方案。2)面向全球市场。我国每年都有很多的农产品进出口生意,这些生意不仅通过政府间的合作来解决,而且还有很多来自别的层面的消息途径。3)可以搭建全球化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这样可以更深层次地拓展信息渠道,简化和缩减交易流程,为全球各地的供需双方提供更多的交易契机[3]。

2.2电子商务的广阔发展前景

电子商务具有成本低、无处不在的优点。通过开放式平台、信息共享等方式,它满足继续深入挖掘农村市场的诉求。由于农村网民对电子商务的使用频率和认同感持续升高,使用网上消费和网上支付应用的比例也在同步持续增长,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了较好的群众基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之农村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迫切需要低成本、广覆盖的销售通道,为“电子商务+农产品”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网络消费及网络信息共享成为常态。即便如此,在我国人口基数的支撑下,互联网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是较为广阔的[4]。

2.3行业推陈出新的动力和契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农产品电子商务是运用优良前沿的互联网技术,统筹不同的信息及资源,构建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这是对过去农业贸易以及农产品流通方式的颠覆性改革。一直以来,农产品的贸易体系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制作、加工以及销售,无法实现流程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这就进一步导致农产品整体贸易增长速度缓慢,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对农产品规范化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和要求,这必将极大地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同时,网络贸易相对传统贸易模式更加公开透明,可以通过数据统计来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有助于农产品生产企业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方案和更加高效的生产流程。网络交易平台的搭建是过去农产品交易体系及交易模式的更新,为商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空间。未来,我国农业电商企业应针对农产品的时令性和地域性的特点,精准锁定意向购买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和商贸服务。不仅要整合独立的农民个体,而且要建立企业间的合作支持制度,政府以及银行等应该持续加大对农业信用制度、网上支付以及农产品规范化建设的支持,为农业电商的进一步发展营造有利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环境[5]。

3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政府支配效果亟待加强

相较德国、美国、瑞士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国家,我国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设中政府发挥的支配效果明显不足。从别的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农业相对来说由于产值及利润不高,是政府重点保护的弱势产业。政府在建设农业信息化平台上起着明显的主导和支配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是编写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方案和整体策略,加强农业相关的法律支持以及对农业及农产品的外部资金引入。然而,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来看,政府在这些维度上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和作用,早在20世纪90年代,农业部门就针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设出台了相关的规划方案,但该规划以纸质信息为主,对网络信息的发展速度认识不足,规划里面部分的方案和策略已然不适应当下的互联网发展环境。因此,迫切需要对该计划进行优化和改进。国家虽然为农业信息系统建设拨付了专项资金,但数额太少,影响了农产品电商的整体的建设发展[6]。

3.2互联网基础设施配套不全

进入21世纪,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农民自身条件的制约,他们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设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我国目前的农村网络基础配套设施不够齐全,无法满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硬件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整体较为滞后,农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需要持续深入的规划和统筹。

3.3农产品电商人才短缺

任何一个行业的高速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和投入,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如此。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着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大部分信息人才都从事互联网相关的工作,由于农业的固有印象和社会舆论,导致很少有人会主动投身到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建设中,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情况。另外,农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日常运营以及故障维护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就更加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速度[7]。

3.4品牌化和规划化建设有待完善

农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较为特殊,其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是受外部天气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变化的。因此,常规化的生产受制于天气原因,农产品的产量会有很大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农产品电商需要对互联网上交易的农产品进行编码、分级标准化和包装标准化,以方便交易。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的种植者和种植区域相对分散,且种类较多,没有特别的附加值。在如此条件下,农产品无法实现贮存、加工和营销,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电商的发展速度。

4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实施路径

4.1政府应加大电商支配效果

基于政府的引导,统筹现有的互联网基础设备资源,构建覆盖农村的多层次农业互联网平台。各级政府要放大支配和引导作用,强化领导作用,下发相关的政策文件,提高培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推广工作,让农产品生产者及相关企业深入地理解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另外,联合不同部门商讨,出台有效且可落地的金融及税收政策,改善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困境。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互联网基础设备建设的成本不能转移给生产者。此外,政府要提供多维度且有效的指导和援助,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移动通信等通信渠道,建立覆盖县、镇、村的农业互联网平台[8]。搭建农业互联网咨询服务平台,指导和教导农户使用各种信息设备,让他们理解并熟悉互联网技术,了解各种电子商务技能。

4.2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要抓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高互联网的利用率,为后续发展电子商务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持续加大对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着重提升对农业生产者关于电子商务技能和技巧的推广和培训。率先开发引入多媒体信息服务,改善农业互联网建设资金不足的局面。鼓励社会资本主动参加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设工作中,搭建绿色、平稳的互联网公共平台,推动和协助农业生产者有组织、有效率地进行各种经营活动。4.3引入并培育电商专业人才“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化农业知识、电商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型人才。政府应积极施展引导作用,鼓励各级教育机构开设“农业+电子商务”的相关专业,培育高专业水平、全面型的农产品电商专业人才。政府及社会应重视专业人才对农产品电子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激励优秀人才主动投身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事业中[9]。同步执行农业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的培训政策,提升农业种植者和生产者对互联网基本常识的认识和理解,培育和储备专业人才。提供远程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民对信息化和互联网的认识,培养高知识储备的“新农民”。

4.4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管理和监控,出台有效且可落地的制度及政策,激励农产品企业及有实力的个体农户就生产的农产品实行品牌化的发展战略,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1)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并实施全新的管理模式,打破地域壁垒,培养大型商贸企业,提高农产品流通的规范化和体系化。2)实施多种组合物流运输通道。在发展陆地物流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开发海路物流,降低物流的运营费用,提升农产品的运输效率。3)提升农产品流转数字化程度,完成农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全周期把握,解决农产品可追溯性和信息准确性问题。4)制定方案,促使农产品流转的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5)行业统筹组织应指导农产品和农产品相关企业,针对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模板,为农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10]。

5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缺失、规范化制度不完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培育和培训,转变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和看法,大力地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建立健全的仓储体系,对行业的整体发展策略进行修正和优化,稳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张旭 李苑羽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