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山地玉米高效种植技术要点
摘要:玉米是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比达到70%以上,玉米占总粮食产量的70%以上,其中70%以上的玉米属于山地玉米。就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域特点分析,突破山地玉米高效种植瓶颈,是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从播种前准备工作、山地玉米播种、山地玉米田间管理、山地玉米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就实现山地玉米高效种植做技术指导,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山地;玉米;种植技术
引言
突破山地玉米种植技术瓶颈,以调整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打硬战,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1播种前准备工作
1.1选好地
玉米株高、叶宽,对水肥需求量大。理想种植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以砂壤土为首选。切记,禁用黏重土,渗水性差,遇到雨季容易烂根。而就山地而言,这样的地块较难选。为此,除禁用黏重地外,后期的整好地是关键。
1.2整好地
深翻是整地重要环节,尤其大理漾濞县高燥少雨,通过深翻能增强透气性、保肥性,有利于提高土壤墒情,为后期高产优产创造条件。深翻在15~25cm之间,依据土壤实情而做调整。同时,平整地块,击碎大块,耙细壤土,疏松地块,以促进根系发育,便于播种,为高产、优产创造条件。
1.3用足底肥
山地玉米生长期,对肥料的需求量大。为此,为保证充足的养分,深翻同时应用好底肥。施足底肥的原则,氮磷钾肥齐全,施加肥量充足,兼顾地力酌情调整。当前,底肥以充分腐熟有机肥为主,单次用量施1500kg/667m2。同时,配施尿素,用25kg/667m2;磷肥,用30kg/667m2;复合肥,用25kg/667m2。深翻前,均匀播撒。
1.4合理轮作
同一栽种地块,禁止连茬种植玉米,尝试与小麦、马铃薯、大豆等轮作,以增强植株耐抗性,降低病虫害感染几率。
1.5选好种
选在品种种质,关系到玉米产量、质量。好的玉米品种,能高产、优产、耐抗、专用。同时,要能适栽山地环境,本地属横断山滇西高山峡谷区,地形起伏较大,气候差异大,干冷缺水,玉米处在海拔1400~2400m间,宜选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品种,玉米适应性熟期类型为中熟或中早熟种。
1.6处理好种
确定好品种,购种要籽粒饱满,大小一致,光泽度好。购进后,精选种质,剔除残、病、伤、瘪、残种。晒种,以打破种子休眠期,改善种皮通透性,增强玉米发芽芽势。如果用自留种,还有利于杀灭表面携带病菌。但是,晒种不能暴晒,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在拌种后,选在阴凉处晾晒,这样在种子晾干后装袋,可以直接播种。此外,晒种不宜在水泥地或柏油路面上,可铺设一层塑料布,时间也不宜过长,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晾晒时间为0.5h左右,就可以装袋了。拌种,用以防病虫害、抗倒伏、预防烂种。粉锈宁拌种,用于防黑粉病;多菌灵拌种,用于防干腐病;甲胺磷拌种,用于防地下害虫、鼠害;生物钾肥拌种,用于抗早衰、增强茎杆韧性;吸水剂拌种,可用于抗干旱,提高出苗率。拌种处理,注意:不宜浸种催芽、不宜种涝渍地、不宜种盐碱地。
2山地玉米播种
2.1播种技术
适期播种,应综合气候、地域、品种等因素而定。通常情况下,地温10~12℃,为种子发芽敏感期。考虑到本地高山冷凉湿润,低谷温热干旱的气候特点,建议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播种时,株间距在15~30cm,据此刨坑,坑深8~10cm。多数情况下,先刨坑,坑内注水,待水分充分吸收,再播种、施肥、覆膜。种子、肥料分施,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出现烧苗的情况。播种量,每坑2~3粒。控好覆土厚度,不宜深,不宜浅,7~9cm即可。注意:深塘浅盖,塘面与地膜有间隙,避免幼苗触膜,而导致烧苗。
2.2覆膜技术
地膜规格,影响保温效果,关系到后期增产。而且,用好地膜,还有利于节省成本,确保高效益产出。当前,适用地膜,有低密度聚乙烯地膜、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地膜和高密度聚乙烯地膜三类。山区杂草多,宜用0.008~0.01mm的地膜。覆膜前,除杂草,平整地面,击碎较大土块,避免划破地膜,影响覆膜效果。平整地面后,喷施百草枯,以封闭除草,控草害。药物封闭后,覆盖地膜,确保流程的连续性,以免影响除草效果。覆盖好地膜,用土压实两侧,避免风大损坏地膜。
3山地玉米田间管理
3.1破膜引苗
膜内温度高,引苗不及时,会被灼伤而死亡。及时引苗,苗高6.7cm,1叶1心期间,为破膜最佳期。选好破膜时间,选在早晚、阴天最佳。
3.2补好破损膜
定期检查地膜,尤其大风、降雨天,盖好破损处,封严实。破损面大的地膜,更换用新膜。引苗同时,孔口盖严。同时,覆膜要覆盖整个生长期。为此,收割前,禁止禽畜踏损地膜。
3.3注意间苗、定苗
3叶期,及时间苗,除去弱苗。5叶期,二次间苗。定苗,依群体结构而定,留苗3300~4000株最佳。打去分蘖苗,确保营养集中,协调株间长势。有缺塘,就事先准备好的苗床种,选栽长势好的壮苗,补塘。补苗后,浇定根水。成活后,浇粪水1次,以促生长。
3.4及时追肥提苗
4~5片叶,追肥1次。追肥方法为用3.3~5cm粗的木棍,两株玉米之间插10~13.3cm的空洞,洞中追施尿素,用10kg/667m2;或碳铵,用25~30kg/667m2。10~12片叶,2次追肥。方法同上,用以促穗壮。追施尿素,用20kg/667m2;或者碳铵,用40~50kg/667m2。抽雄吐丝期,再打洞追肥,方法同上,用以提升千粒重。追施尿素,亩用5kg。或者用碳铵,亩用15kg。追肥原则,做到:前轻、中重、后补,依据长势,灵活把控。每次戳洞后,均应用土封盖,以保肥促生长。
3.5适时安排揭膜
覆膜为增温、保墒,而在封垄后,渐进雨季。增温的目的已达到,此此时为揭膜最佳时间。通过揭膜,以吸纳雨水,增加土壤通透性。在此,揭膜除膜要彻底,避免对土壤二次污染,不利于后期农作物的种植优产。
3.6合理组织灌水
根据地膜玉米需水规律,前期要控水,防止幼苗在高温、高湿、高肥的条件下徒长和后期早衰。中期蒸腾量大,耗水量多,要适当增加灌水量。但切忌大水漫灌,否则土壤湿度过大,不仅易引起玉米病害,而且使根系呼吸和营养吸收受阻。后期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气温下降,灌水量应适当减少。总之,应根据“浅、满、浅”的原则进行。
4山地玉米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高产的关键因素,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不能像以往过分依赖化学防治,而应做到综合多种防控措施并用,严格秉承“绿色防控”的理念和措施。
4.1农业防治先行
尽量选地,在营养丰富、水源充足的地块,以培育壮株,增强抗病能力。早期深耕地,随起垄随镇压。配施腐熟有机肥作基肥,整地除杂土,清碎土,除杂草残根,满足高产要求。推广覆膜栽培,尽量抢墒播种,缩短出芽时间,积极培育壮苗。播种前,严格选种、酌情晒种,包衣处理,以增强耐病虫害能力。控好播种量,播种量视土肥、墒情、地力等情况而定。改善田间管理,做到早定苗、早间苗,实现3铲3趟,6月末起大垄,及时除草害。
4.2物理防治常用
物理防治尤其适用虫害防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趋光性,心叶期悬挂黑光灯,用于驱杀玉米螟成虫。利用好毒土、毒饵等,诱杀地老虎、蝼蛄等。利用好光谱反应,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个别虫害假死、群集等特点,集中组织人工捕杀。
4.3生物防治备用
原则上,用益虫群体、生物制药等控制病虫害。比如:根据流行虫害特点,适时引进有益益虫。防蚜虫,用蚜茧蜂;防红蜘蛛,用草蛉、瓢虫;防玉米螟,用赤眼蜂。但是,注意益虫的引进,不要破坏生态环境,不要破坏本地生物链,避免出现引进新物种爆发的可能。生物制药的使用,当前也很普遍。比如:高效BT乳剂,喷雾防玉米螟。用白僵菌菌粉,按1:10的比例与细炉渣混拌,用于叶片内喷施,防控玉米螟的效果也不错。
4.4化学防治慎用
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化学药剂能做到适时、适量、精准、高效。但是,应用化学药剂,要用到适处、到位。播种前,可用药剂拌种,吡虫啉、噻虫嗪等药物拌种,驱杀地老虎、蛴螬等。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拌种,驱杀丝黑穗、矮化病等。生长后期,用药要有针对性。防茎腐病,用咯菌腈、戊唑醇等药剂拌种。同时,还能兼治黑穗病、根腐病。防叶斑类病害,要早,流行初期,用苯醚甲环唑、三唑酮、代森锰锌、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叶面喷施。后期根据病害情况,间隔1~2周,可酌情再喷施1次,用药不超过3次。防纹枯病,初期,茎基叶鞘喷施井冈霉素、烯唑醇、代森锰锌等。防粗缩病,玉米2叶1心至4叶1心期,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
5山地玉米的收获
玉米生产期间,收获环节更不容被忽视。收获最佳时机,在吐丝后3周左右的时间,正值乳熟期-蜡熟期这段时间。或者,合理延长收获期,待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层再收获。收获后的玉米,先晾晒2~3天,避免有霉变影响产出品质。
参考文献
[1]支运英.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34-35.
[2]王红艳,王菊.玉米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措施[J].江西农业,2019,(8):45-47.
作者:代进营 单位:漾濞彝族自治县平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