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畜牧业论文 > 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4-29 06:36:00人气:741

摘要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质量强省战略,提高畜牧业标准化发展水平,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本文介绍了来凤县目前畜牧业发展的现状:畜牧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标准化养殖模式逐步推进,重大疫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知名度持续提高;指出了来凤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链延伸拓宽不足,专业性人才匮乏,养殖理念先进性不够;提出了加粗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加深产学研合作、构建绿色发展新模式、开发利用特色种质资源等一系列发展思路及对策,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来凤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链;绿色发展;特色种质资源;来凤县

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畜牧业产品,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在湘、鄂、渝三省市交界处,其农业种质资源种类丰富,涉及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包括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鸡、牛、鱼等。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质量强省战略,提高畜牧业标准化发展水平,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来凤县目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探讨了产业提质增效的相关对策。

1来凤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1.1畜牧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

全县畜牧业发展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畜牧生产指标持续稳定增长。2021年底,全年生猪出栏25.9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29.18%;牛出栏0.76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26.67%;山羊出栏2.28万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4%;家禽出笼136万羽,比上年同期增加4.62%;禽蛋总产4000t,比上年同期增加5.32%;蜜蜂养殖30152群,蜂蜜产量220t。

1.2标准化养殖模式逐步推进

按照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建设要求,全县积极发展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特色种养业,推广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推进畜牧业生产由分散粗放养殖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大力推广示范山区“161”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和土鸡“1234”精准养殖模式,通过政策引导、专家指导、资金扶持,全县畜禽标准化模式推广覆盖率达到30%,标准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1.3重大疫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建立起了科学有效的动物防疫体系,有效保障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家畜口蹄疫、蓝耳病和小反刍兽疫等强制免疫病种为重点。2021年春季实际免疫生猪11.5万头,牛1.56万头,羊1.34万只,鸡69.61万只、鸭27.92万只,免疫密度100%。2021年秋季实际免疫生猪15.2万头,牛2.08万头,羊1.15万只,鸡56.33万只、鸭20.69万只,免疫密度100%。在非洲猪瘟排查和监测工作方面,2021年以来共排查生猪养殖场8321户次,排查生猪332433头次,采集和检测样品1556份,阳性样品严格按照《非洲猪瘟应急处置方案(2020年版)》及时处理。同时指导养殖户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防止病毒传入和扩散。对全县规模养殖场、生猪屠宰厂(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场、生猪交易市场、猪肉出售点等场点及生猪运输车辆等进行了采样监测,共采样1152份,全部进行了检测,发现阳性的场点均按要求进行了处置。

1.4农产品知名度持续提高

围绕“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通过建设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出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例如“零号土猪肉”“硒都黑猪”“阿塔峡土鸡”“山青珍”等优质品牌,深受省内外消费者喜爱,知名度持续提高。

2来凤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产业链延伸拓宽不足

来凤县农业龙头企业较少,特别是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畜禽品种资源优势无法就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始终难以提升。同时,来凤县农业产业链较为简单,中间缺乏必要的产业环节,组织结合不紧密,进而会导致链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脱节,市场风险较为集中。畜牧业生产主体引资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强,与年轻化市场对接不畅,销售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

2.2专业性人才匮乏

科技是支撑,人才是关键。由于产业链延伸不够,解决就业能力有限,来凤县畜牧企业严重缺乏知识技术和人才储备,专业性人才流动性较大,并且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仍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劳动力较少,懂现代生产、会经营管理的人才更为稀缺。随着市场需求改变和养殖方式更新,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从简单初级农产品的刚性需求向经过精深加工具有高附加值的绿色农产品及其一系列衍生品的高端需求转变[1],亟需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转变生产思路,提高经济效益。

2.3养殖理念先进性不够

全县畜牧业生产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体,由于家庭生产的独立性和分散性,导致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没有系统、全面的计划和对市场合理的预测。由于民族地区多为山地,受地理因素影响,耕地多呈小块间断分布,高度机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难以有效实施,同时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重视,畜牧业绿色发展日渐成为目前研究热点。目前,当地农户以传统分散式粗放养殖模式转向小而精智慧绿色模式力度不够,山区畜牧业发展难以转为规模优势。

3来凤县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以强化规划为引导,加粗延伸产业链条

根据全县特色畜牧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区域化、特色化”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功能结构,聚焦优势种养区域、重点企业、特色品牌。按照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思路,实行畜牧产业链“链长制”,出台一份意见、一份工作方案、N个实施方案,构建“1+1+N”的政策体系。建立“五元式价值链”模式,即“农户或专业化组织+初加工企业+精加工企业+中间商贩+消费者”形式,拓展农产品的加工形式,对农产品的价值进一步深度提取,提升到深加工阶段,制造出更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2]。扶大做强来凤山青珍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变屠宰场为加工厂,变调猪为调肉,提高畜禽肉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多措并举推动延链补链强链。

3.2强化加深产学研合作,科技引领畜禽生产

持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3]。积极利用省内正在开展的院士专家科技服务“515”行动、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省科技特派员服务行动等省级科技服务项目支持,推动农业科技相关要素在来凤县集聚整合,邀请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相关专家及科技服务团队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推广示范生猪“161”、蛋鸡“124”、地方鸡“553”、“1234”、牛床场一体化等高效标准化养殖模式,以“技术+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山区农民发展优质畜禽生产。3.3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构建循环发展新模式清洁生产、绿色发展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绿色畜牧业产业链是传统畜牧业产业链的绿色化转型,其组织结构既保留了传统畜牧业产业链的架构,又具备自身特色。要切实以提高“两率”为着力点,协同推进畜禽养殖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4]。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扶持政策,拓宽资金渠道,设立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基金,整合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环保补助奖励政策等,推进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资金支持,解决粪污治理成本高、资金需求大等突出问题,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粪污处理系统、智慧农机装备等,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立和经营提供税收优惠以及规划、用地指标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3.4以发展特色畜牧业为引领,开发利用特色种质资源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质阶段时代的到来,市场终端迫切需要以地方特色优质种质资源为基础生产高品质畜禽产品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来凤县要抓住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发现酉水乌鸡等新遗传资源的机遇,积极开展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提纯复壮与产业化开发,发展地方特色畜牧业,满足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冯S,起建凌,普雁翔.延伸和拓展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6):140-143.

[2]杨婷.农业产业链整合中的农产品价值链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2):150-152.

[3]肖彦波,温振海.颍泉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3):22-23,99.

[4]柳一桥,肖小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民族山区绿色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机理与演进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1):148-156,187.

谭国辉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