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摘要:畜牧业是支撑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依托于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可以提高牧民收入水平,创造良好的综合效益。对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深入分析,提出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索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发展方向
引言
西藏畜牧业在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改善了西藏牧民的生活条件。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指明了未来发展的道路与方向,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解决粗放式发展模式下的诸多问题。西藏畜牧业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为集约型社会建设创造可靠保障,避免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当前畜牧业发展也会受到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导致整体发展速度减缓,必须依托于西藏地区的现实条件及畜牧业发展目标,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确定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1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1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增强畜牧业的长久发展动力,避免造成竭泽而渔的状况,从长远角度来看可以提升本地区的总体经济水平。尤其是在畜牧生产中产生的很多原料,是支撑本地区工业发展的关键,包括牲畜毛、绒、骨和皮等。在农业发展中也可以利用牲畜满足运输需求,同时动物粪便也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料,促进各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1]。
1.2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由于西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很多区域长期处于高寒天气下,人们需要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热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了人们的饮食需求,可以提供更多的牛羊肉和牛奶、羊奶等。同时,可以提高牧民的收入水平。
1.3创造更高的生态效益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在生产实践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畜牧业生产会产生较多的动物粪便等,通过资源再生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而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逐步使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降低恶劣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2.1思想观念滞后
大部分牧民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因此思想观念十分滞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限制了西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养殖观念导致自身的整体经营效益受损,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2.2自然灾害频繁
由于西藏的地理环境特殊,因此会出现较多的自然灾害,会对牲畜及人类安全形成威胁,对畜牧业造成破坏。比如在部分地区会出现严重的雪灾,出现极寒天气,不仅会造成牧场的机械性破坏,而且较低的气温也会对牲畜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容易引发各类疫病问题,牧民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同时,鼠灾会对牧草质量产生影响,无法满足牲畜的食用需求。
2.3草场退化
自然因素是限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西藏地区草原退化问题十分严重,容易受到开荒工作、沙化和鼠害等问题的影响,无法确保牧草质量达到牲畜的食用需求,牧草产量也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部分牧民在实践中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容易造成严重的人为破坏,这是引发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场的逐步退化会导致牲畜无法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对其健康状况造成威胁,严重时会引发死亡的状况。
2.4生产方式落后
受到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在西藏畜牧业中最常见的生产方式就是游牧,可以提高草场利用率,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该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如果局限于传统生产模式下,在可持续发展中缺乏创新意识,则不符合当前市场化发展的趋势,降低了地区畜牧业的整体竞争力。
2.5畜种结构不合理
相较于普通牛和羊而言,良种产奶量和产毛量都较高,因此西藏畜牧业发展会受到畜种改良程度的直接影响。当前畜种老化和单一问题十分严重,这是限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自然选择为主,虽然具备了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是生产性能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定向生产的要求[2]。中小牲畜的整体数量较少,而且母畜占比不高,结构失衡问题逐渐显现,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3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
3.1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
应该逐渐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解决粗放模式的弊端,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形成本地区的特色品牌,增强西藏畜牧业的影响力与竞争力。除了要从生产角度入手外,还要关注产品的销售和流动等环节,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管理。逐步增进畜牧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的密切衔接,包括农业和工业等,在“大畜牧业”体系下创造更高的价值。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加强对各地牧民的良性引导,使其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积极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增强畜牧业发展动力。明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畜牧业为核心开发优势产业,提高产业融合度。此外,还要逐步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包括检疫和防疫工作、技术推广工作等,为牧民创造更加可靠的生产条件[3]。避免出现照搬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情况,要结合西藏资源优势和畜牧业发展现状科学规划,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减少转型升级的阻力。
3.2提高生态意识
除了要关注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外,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更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防止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帮助牧民掌握正确的放牧方法,避免生产方式不合理而造成草场退化和资源浪费等状况。在选择牧草品种时,也应该了解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性质和牧草生长习性等,提高牧草的成活率,逐步解决严重的退化问题,增强生态系统承载力与稳定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草场的灌溉和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供支持,多采用绿色化肥料,引入生物防治措施,避免造成土壤、空气和水源的污染。针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实施评估,了解牲畜的具体数量和食草需求,动态化控制牧草生长量。
3.3推进以草定畜
草原自身具有一定的载畜量阈值,一旦超过相应的指标,则会造成生态失衡的情况。为此,应该构建“以草定畜”模式,在了解最佳载畜量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草原生产力水平,这也是有效控制退化问题的主要途径。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对存栏量加以控制,逐步提高草场的单位占有量,防止牲畜产品品质受到影响。虽然从表面上看会降低整体收入,但是随着产值的提高,牧民收入水平也会逐步增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同时恢复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4]。
3.4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也是推动西藏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改善基建环境,才能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拓展畜牧业的广度与深度。首先,应该创造良好的通信环境。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积极建设全面的通信网络,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设备等,拓展网络覆盖范围,满足牧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牧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及政策信息等制定更加合理的养殖计划,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最大限度维护牧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路网体系。在传统发展模式下,交通条件会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限制,特别是部分地区的交通状况十分恶劣,影响了畜牧业的向外拓展。为此,应该以公路建设为核心,提高畜牧业产品的市场流通度,解决物流效率低的问题,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本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在政府和当地企业的支持下,逐步拓展交通运输形式,为信息交流与经济交流创造条件。
3.5改善草场环境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成效会受到草场的影响,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应该逐步改善草场的整体环境质量,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轮流放牧模式的实施,可以使牧草获得更多的时间恢复良好的生长状态,通过在不同区域划分围栏,解决了传统放牧工作中的混乱性问题,减少外界天气因素对畜牧业的影响,在牲畜喂食中做到有备无患,防止牧草数量下降而造成牲畜生病和死亡的情况[5]。加快人工草场的建设步伐,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牧草,无论在哪一个季节都可以满足牲畜的食用需求,解决自然草场的局限性问题。充足的水源是促进牧草健康生长的关键。因此,应该建设现代化灌溉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确保牧草获取充足的水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对牧草质量的影响。
3.6做好畜种改良
牲畜品种是决定畜牧业发展高度的关键因素,应该逐步摆脱传统思维观念的限制,在养殖原始品种的同时要做好品种改良工作,以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全面分析西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点,在改良工作中更具针对性,逐步缩短各类牲畜的繁育周期,提升畜牧产品的营养价值,赢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畜种改良工作也应该以市场需求为依据,鼓励牧民全面分析市场状况,实现畜牧结构的全面调节与优化,提高销售量。引导牧民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效益对于自身及地区发展的重要性,避免受到传统养殖观念影响而造成出栏率下降的情况。
3.7完善制度体系
为了提高西藏畜牧业发展的规范性,应该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建设,强化对实践工作的科学指导,尤其是在草业发展中要做到有法可依,为畜牧业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针对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弥补法律法规体系漏洞,解决实践中执法不严的问题。加强对市场秩序的严格整改,增强畜牧业发展规范性,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逐步提高监管力度,防止出现违法开荒等问题而破坏牧草的生长。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督促牧民增强法治意识,严格遵循《草原法》中的相关内容,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6]。草原承包制度的实施,可以为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必须严格规范各个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等,避免在畜牧业发展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问题。加快轮牧体系的建设,改善牧草的生长环境,解决恶性循环的状况。
4结语
促进西藏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增强畜牧业内生动力。但是,在发展进程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草场退化、畜种单一、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方式落后和思想观念滞后等,不利于畜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为此,应该通过转变传统观念、提高生态意识、推进以草定畜、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草场环境、做好畜种改良和完善制度体系等途径,逐步构建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促进畜牧业的转型升级,落实循环经济的建设要求。
央宗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唐加乡人民政府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