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利灌溉管理
[摘要]党的之所以提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导、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就是要正视新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化发展。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中实施节约用水制度,创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推广符合新时代的节水灌溉新技术,都能有效提高水利资源利用率,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序发展。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的基本要求、加强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水利灌溉管理的新探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管理
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能从根源上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农村的核心产业就是农业,农业的命脉就是水利资源,水利作为稳定社会、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但我国水资源较为匮乏,在有限的水资源分配中,农业用水相对于城市用水及工业用水来讲效率较为低下,大量农业用水会被城市用水及工业用水占据。因此,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水利灌溉的水分利用率、避免水资源浪费,而且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尽可能利用较少投资成本获得最大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1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基本要求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进行水利灌溉工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念,必须做到以下四点:①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应以节约水资源为核心,做到高效利用所有水资源,提高水利灌溉的水分利用率;②水利灌溉应与所在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流域综合利用等规划相互协调;③水利灌溉应从整体角度出发,充分优化灌区的水土资源配置,深入挖掘水资源潜力,避免水资源浪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④水利灌溉应严格按照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管理,因此水利灌溉的改造重点、改造方向、改造措施及改造内容都应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较少的投资成本获得最大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1]。
2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国民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灌溉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为保证农业生产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灌区不断提升灌溉保证程度。但是,我国水资源匮乏、田地干旱缺水等制约和影响我国水利灌溉发展,而且用水户争水矛盾及工农业争水矛盾日益激烈。因此,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用水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能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益及利用效率,同时能强化节约用水制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实施水利灌溉管理,贯彻落实农民用水计收制度,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制约,多用水应多交钱,从而通过经济调节手段促进节约用水。
2.2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水利灌溉管理能建立透明的计收水费制度,避免传统水利灌溉收缴不规范、克扣、搭车、代收和计收层次多等现象发生,减少中间环节,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交“安心钱”、用“明白水”。与此同时,通过透明的计收水费制度能促进农民精耕细作、实现节支增收目标。同时,规范农民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提高供水可靠性及农业灌溉效益。
2.3减少用水纠纷,规范用水秩序
实施水利灌溉管理后,通过透明、民主、公正的用水管理,能规范灌水秩序,解决传统用水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减少用水纠纷,避免激化矛盾,将农民从繁重的解决用水纠纷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水利服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的新探索
随着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灌溉的关注度。同时,为促进农村水利灌溉管理的改革,政府出台了较多政策。例如,建设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等。以国家政策指导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水利灌溉管理机制,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3.1加强管理,强化管理意识
我国农业人口较多,农村土地较为广泛,在进行水利灌溉管理时具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进行水利灌溉管理时应因地制宜,不能采用强制措施,应灵活变换管理方式,尽可能避免因管理造成的冲突。在外部机制的保障下,能提升水利管理效果,减少管理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还应加强设施管理,增强节约用水意识,改善水利灌溉的恶性循环问题,统一解决所有问题。树立“水利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命脉”的认识,树立“水资源战略为国家战略”的思想观念,明确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维护水利工程管理项目,大力提升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水利灌溉建设初期,应加强水利灌溉维护工作,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全面清理各级渠道,从而便于投入使用后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应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建设,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的开展,增添新的水利灌溉设施,改造与维修现有的水利设施,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确保水利灌溉可持续发展[2]。
3.2创新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
要想更好地改进水利灌溉管理,就必须将国家标准与过去总结的成果相结合,创新并全面落实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同时,应合理划分灌溉服务业务,根据不同区域实施不同业务类型,依据农村发展及农业发展情况阶段性地改善相关业务,从而提升灌溉业务的有效性。此外,应严格查办涉事人员,彻底解决“多头管理”现象,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件发生,从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尽可能利用较少投资成本获得最大化生态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例如,利用规范制度能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因此应规范灌溉水的用法及用量制度,管辖区域内的农民都应严格遵守。如果出现管辖区域内年降水量不足等情况,农民可以与管辖区领导进行协商,管辖区领导会为农民提供相应帮助。农民常年享受干净和充沛的水资源,在水利灌溉的过程中,多数是依据自身意愿及自身的方式进行灌溉,会制约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明确规范灌溉水的用法及用量能从根源上增强农民节约用水的意识,促进水利灌溉可持续发展。
3.3增加设施投入力度,推进农民参与水利灌溉
由于受到地形因素影响,西北地区水利灌溉具有一定难度。而中东部地区农户的灌溉方式普遍创新性不强,灌溉设施也不够先进,因此导致中东部地区农户的灌溉效率不高,对我国农村水利灌溉的发展具有一定阻碍作用。因此,我国各地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更加先进的水利灌溉设备,从而完善建水、蓄水、用水、管水和活水五大管理机制。与此同时,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农民,农民也是水利灌溉的直接受益者,所以要确保农民积极参与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各地政府应加大水利灌溉管理的宣传力度,转变传统的政府包办模式,使农民深刻认识到水利灌溉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宣传可持续发展观,使农民积极参与水利灌溉管理。
4结语
水利灌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源泉,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能降低水利灌溉成本,加大灌溉面积,节约用水,充分实现水利灌溉效益;能促使农民科学用水、正确用水、计划用水,实现农业高产稳产。为了实现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提高供水可靠性及农业灌溉效益,应因地制宜,根据农民实际情况制定灌溉管理措施,制定多元化管理策略,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海.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31):291-292.
[2]任文豪.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9(18):177-178,182.
作者:武军国 单位:酒泉市肃州区水务局讨南水利管理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