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脱贫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及对策
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的脱贫问题一直都是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土地资源在脱贫这一过程当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与农村的脱贫成果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广大农村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定弊端,资源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找出影响土地利用率提升的原因,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激活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水平成了帮助农村脱贫的关键。
关键词:土地资源;脱贫致富;农村;困境及出路
在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过程当中,国家一直都强调农村土地的主体性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帮助农村脱贫致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已经成为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农村脱贫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农村依然存在的土地资源利用不平衡,利用方式不恰当,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没有创造出充分合理的经济价值的问题,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挖掘农村的土地潜力,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使土地发挥更加充分的经济价值,这样才能使农民得到更加经济的实惠,提升农民的整体收入,改善农村整体贫困的境遇。
一、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及其利用现状
从目前来看,土地资源依旧是农村的基础性资源,农民想要脱贫致富,除了依靠一些服务类的行业辅助之外,最主要的依旧是土地,土地不仅能够给农民带来更加丰硕的农产品,帮助农民从物质上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土地更能够通过产生经济作物的方式,给农民带来切实的经济收入,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可以这样说土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方面起到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因此农民的收入贡献在整个国民经济收入当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土地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在现今社会发展当中依旧处在非常基础性的位置。在我国的三大产业当中,农业是最为根本的,同时也是最为薄弱的,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广大,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特别是在一些贫困的山区,对于耕地的利用方式十分原始,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土地资源开发不合理,土地资源利用渠道单一,农民辛勤劳作却收入不高,土地开发方式科技含量低等都制约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发展,这都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二、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及原因
现阶段虽然我们已经大力地发展农村的土地经济,积极地提升农村的土地经济价值,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因素,致使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土地的经济利益并没有被完全的开发出来,而且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土地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偏低,土地的直接价值可以看作是农民从土地身上获取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来源,农民通过播种生产收割,出售等方式,能够把自己出产的农产品直接兑换成经济利益,而农民在生产的过程当中,由于生产重物品种的单一性,多是一些玉米,小麦,高粱等这些基本的农作物,所以在销售的过程当中其经济利益偏低,因此虽然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但是到了年末出售农产品的时候,由于这种农作物的单价偏低,总体上能够得到的收入依旧是有限的,所以从收入上来看,农民的整体年收入相比较城市居民的年收入一定依旧有着很大的差距。其次,土地资源的间接价值利用率不高,大部分的农民思想比较传统,他们认为土地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资产,自己可以种地,出产农作物之后进行售卖获得收入,这种方式是普遍比较接受的,而像土地的间接利用,也就是土地的转让、买卖、租赁等方式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所占比例依旧较小,因此土地的间接利用价值并不高,虽然有一部分农民会把土地承包给其他人,然后定期收取租金,但是承包给个人之后依旧是回归到了土地的直接利用价值使用方式上。因此土地只是在流转的过程当中产生的租赁的租金,而已被租出去的土地并没有进行集约化的管理。土地的流转完全是从个人到个人的模式,而不是从个人到集体或者是流转结束之后的土地,没有形成一种大规模的机械化的生产,因此从本质上只是产生了一部分的租金,而土地的利用模式依旧是原始的直接生产模式。因此这种方式对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所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第三,在农村地区由于科研人员不足,科技力量不足,在耕地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农民依旧是采用传统的耕地模式,所以收益也不是太明显,虽然现在提倡大机械化生产,提倡科技生产,但是执行的力度还有待商榷,很多农业的设施机械老旧,没有定期的维修和更新,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也没有新型化的农业机械生产涌现,因此虽然土地依旧停留在基础的传统直接生产模式上,但是却没有从数量上占有优势。出产的农产品数量依旧有限,因此也不能从量上去彻底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总体来说,当前阶段我国的农村土地资源在利用的过程当中存在着直接利用方式老旧,间接利用方式不冲突的弱点,而且农村缺乏相应的科研人员和科技力量,虽然采用传统的直接生产的方式,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依旧不能够帮助农村实现彻底的脱贫。
三、改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对策
想要提升农民的收入,彻底改善农民种地的现状,还是要致力于提升农村的土地经济利用率,因此想要帮助农民脱贫,最基本的依旧要从土地下手,必须要积极的盘活农村的土地资源,使土地资源在生产和流转的过程当中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切实完善农村土地的使用法律法规。提升土地使用规范性,强化土地使用法律法规是帮助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利用的基础和保障。国家对于土地使用一直都制定的相对宽松的原则,这样也能够使广大农民更加放心地投入到土地的生产过程中来,为土地的承包者和土地的经营者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经济环境。农民在进行种植时,也能够有更加有力的销售保障,在发生纠纷时也能够有法可依,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不受侵害。因此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土地资源使用法律法规,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农民也能够更愿意开发土地资源,从而帮助其创造更加稳定的经济效益,帮助农民实现脱贫。其次,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管理。土地资源的整体经济效益依旧是以直接经济效益为主,所以必须要完善农产品的交易市场管理,只有规范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模式,才能够使农民更加放心地进行农产品生产,农民辛苦劳作一年,如果在年终岁尾时进行农产品交易,反而没有收到合理的经济报酬,那么就会影响到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利用,因此保障农产品交易的合理合法性,维护交易公平能够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农村的土地经济资源,进而实现脱贫和致富。基于此,必须要完善和优化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交易路径。第三,积极开拓思路,扩大农村土地间接交易的覆盖范围。土地资源的间接经济效益也不能被忽视,因此要积极开放思想,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土地意识,在土地进行承包和流转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积极地进行大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生产模式的运作,否则只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流转,并不能够扩大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使用率。例如,大面积的生产和销售不仅能够使生产资料更加的节约,同时也能够使机械化更有用武之地,创造更多的农产品,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扩大销量的生产目的,而农民也能够从租金上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因此无论对于农民还是对于土地来说,都已经将其经济利益做到的最大化,因此土地资源的经济利益也从这一角度上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农民实现脱贫。第四,加强人才的输出培养,侧面提升土地的经济利用能力。在进行大规模及优化生产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向农村进行人才输出,保障专业的知识技术人员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当中所起到的重要性作用。无论发展什么产业科技人员都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土地资源来说更是如此。要积极地把城市的知识型科研型工作者引入到农村,从而带动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但是也要注意农村自有科研人员的培养,这样才能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培养农民的科学技术能力,使其能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需要注意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的科技和教育投入,从而使农民实现全面的发展,促进农村的整体振兴。第五,宣传土地合法流转制度。从根本上去扭转农民的传统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土地不是固有财产,更不是个人财产,它是一种资源,因此农民必须要扭转传统思想,在利用土地资源时打破常规,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种地靠天吃饭的方式,而是要积极地接纳土地的流转制度。认识到土地流转的经济利益同时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进行土地流转时,学会去相关的机关登记备案,去公证机关公证,这样才能够保证土地的转让合法化,一旦出现责任可以避免纠纷。相关的党政机关部门也要积极的尊法守法,不能违背农民的意志,强迫土地进行流转,监管部门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这样才能保障农民的权益,保障土地资源合理的最大化利用。总体来说,对于农村的脱贫来说土地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现阶段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在今后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更加有效地去挖掘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有针对性的根据开发的困难和开发的问题,找出对应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使农民切实地从土地上得到实惠,向土地要钱,真正实现脱贫和致富,同时对于土地资源来说,合理的充分的利用也能够使它的价值最大化,必须积极培养新型的农民、新型的农业思想、新型的土地资源开发方式,进而带动我国农业的第一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王剑.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脱贫的关键[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49.
[2]仲怀月,宫叶红.规范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J].吉林农业,2019,(16):51.
[3]汪晓东.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研究,2019,(9):37-39.
[4]孟琦.推动我国农村土地开发利用法治化[J].人民论坛,2019,(21):116-117.
作者:汪夏为 单位:成都文理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