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探讨
摘要:针对正宁县农村水利工程在水资源现状、工作建设现状、日常管理运行、建设资金配套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正宁县水资源问题。
关键词:正宁县;水资源;问题;建议
为探索水资源相对缺乏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运行,保障大规模全覆盖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全面提升工程质量与科技水平,笔者从正宁县水资源建设利用现状入手,在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存在制约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水资源相对缺乏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正宁县县情概况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接陕西黄陵县以子午岭为界,南邻旬邑县,西南与彬县相邻,西接长武县以泾河为界,北壤宁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层厚度90~150m。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880~1756m,地貌梁、峁、沟交错,河、川、塬相间,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总面积1319.5km2。辖10个乡(镇),94个行政村、677个自然村,总人口24.23万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9%,主要产业有苹果、烤烟、蔬菜等,素有“陇东粮仓”之称。
2正宁县水资源现状
正宁县县内共有5条河流,分别是四郎河、支党河、嘉峪川河、无日天沟、马栏河,均属黄河流域河流水系。泾河是正宁县唯一一条过境河流,境内河长3.5km。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自产水资源总量为8155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332万m3,地下水资源量1823万m3。总水资源量(包括境外产水量)为125460.8万m3。正宁县多年平均降水量600.5mm,降水量在地域上从西向东逐渐增加,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3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和为327mm,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54.5%。县域内机井水质经卫生部门监测,地下潜水水质良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Ⅱ类水质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分析评价,全县地表水水质良好,Ⅱ类、Ⅲ类水质河长257.8km,占评价河长的98.7%,劣Ⅴ类水质河长3.5km,占评价河长的1.3%。河流天然水质优良,地表水和山泉水质介于Ⅱ类和Ⅲ类之间。正宁县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4319万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2869万m3,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450万m3。
3农村水利建设基本现状
近年来,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8年底,正宁县共有水利工程1712处。全部水利工程中,蓄水工程10处(水库2座、塘坝8处)、小引水堰3处、堤防工程14处、灌溉工程150处(自流渠道2条、机电提灌站27处、灌溉机井121眼),实际灌溉面积0.51万hm2(其中补灌面积0.26万hm2);人畜饮水工程1535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335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200处,工程形式均为小电井。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县农村人口50213户饮水全部安全,饮水安全率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5%。
4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村供水工程由于建设时间较早,质量偏低,供水管材老化,漏水十分严重,工程效益大幅度下降,工程供水能力和覆盖范围远远不能适应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已建的农村水利工程存在一定的重建轻管问题,管理主体不明确,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个别地方甚至出现随意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部分水利工程承包人只顾盈利,私自抬高水价,为了自己的收益而不顾农民的利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产权改革涉及到农户与农户,特别是组与组、村与村之间的占地和受益成本的合理分摊问题,经常存有矛盾纠纷。同时,农村水利建设劳动投入不足,投工投劳方式不规范。灌区水管所属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综合经营效益不理想,致使水管所运行状况普遍不佳,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和服务很难到位。配套资金筹集困难及工程标准低也引起了缺水问题。此外,近年来建成的抗旱应急工程供水能力有限,仅为干旱时期的用水补充,应急供水保证率低。
5破解水资源对县域经济发展瓶颈制约的对策与建议
5.1与时俱进,深化改革,转换机制
“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放开建设权”,走“民建、民有、民营”的路子,突破传统水利建、水利管的模式。引入竞买机制,把小型水利工程公开拍卖到户,实行户营、户管,一般20年不变,允许继承、转让。拍卖收回资金用于新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建成后再拍卖,形成拍卖――建设―――再拍卖的良性循环,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鼓励农户通过联户或合作组织的方式,实行多元化投入办水利。在工程建设中,主体工程、骨干工程、配套工程三管齐下,乡、村、户多方投入,农民将工、料、机械折算成资金入股,变过去“一龙治水”为“多龙治水”,使乡、村、户联合办水利有机结合,逐步形成“联户建设、联户管理、联户受益”的农村合作组织建管模式,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难题。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只要实现了责、权、利的紧密结合,使农民群众成了工程的直接受益主体,并通过放开小型水利建设权,让农民真正成了投入主体,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使水利建设逐步转向民建、民有、民营,走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才能提高全民办水利、社会办水利的整体意识,农村水利建设才能更好更快发展。
5.2发扬民主,深入调查,科学规划
在编制实施规划之前,水利部门要把“进村入户、广泛调查、征求意见、充分协商”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和一项必经程序,多次深入各乡(镇),以村为单位,查询核实各地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类型、分布区域与数量,充分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在掌握大量基本资料后,委托具有较高资质和良好信誉的水利勘测设计院进行设计,按照“以水源定规模、以规模定设计”的原则,提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总体解决方案,做到“一次规划到位,按年分步实施”。科学用水,做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资源优化配置。
5.3多渠道筹集资金,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正宁县是一个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内陆农业县,受资金、人才、基础、区位等因素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要以“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为指导思想,以优惠的政策和技术服务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我建工程,工程为我服务”的思想意识,调动其参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动员群众筹资修建工程;广开渠道,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作用,进行市场化融资,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总之,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群众及社会投入为补充,财政与信贷相结合的多方位、多渠道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步伐。
5.4大力普及先进水利技术
选用优质的给水管材,管网布设采用树形结构,在每个自然村庄入口处安装计量水表,以方便今后进行水平衡测试,查找渗漏地点和渗漏原因,管网设计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居民集中点、村镇建设规划衔接,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经济合理。
5.5建管并重,加强农村水利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会一劳永逸,必须建管结合,运行科学、长效管理机制。并按照《水法》要求加强管理,通过依法管理实现长效管理和科学管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
6结论
正宁县无高耗水工业,如冶金、纺织、造纸、化工等,水生态环境现状良好,但水资源相对短缺,仍需大力加强促进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水危机的工作之重,是正宁县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解决正宁县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作者:闫晓艳 单位:庆阳市水利工作总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