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
[摘要]打帮河为北盘江的一级支流。为保护国家级黄果树名胜风景区水源地,在调查分析打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保护的原则和目标,加强污染源控制,加强水资源保护与修复,并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机制等。
[关键词]污染物;纳污能力;打帮河流域
1现状情况
打帮河为北盘江的一级支流,地理位置为E105°10'~E105°50',N25°30'~N26°15',发源于六枝特区西侧的三丈水,干流流经六枝、镇宁、关岭后,于镇宁县良田乡董岗注入北盘江。河口最低高程369m,主河全长110km,总落差1071m,全流域集水面积2864km2。全流域涉及安顺市西秀区、镇宁县、关岭县、普定县及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2区3县,总共40个乡镇。
1.1水文水资源
打帮河是典型的山区雨源性河流,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径流时空变化规律与降水时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流域径流深等值线的分布与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趋势大体一致。径流的年际变化小,年内分配不均,洪枯流量变化较大,流域河网发育,支流众多,干流多属“V”形河谷,滩多水急。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主河全长110km,总落差1071m,全流域集水面积2864km2,流域多年平均现状水资源量为19.6×108m3,河口多年平均流量62.2m3/s。
1.2水功能区与水环境
根据《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成果报告,结合《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年)》,打帮河流域水功能分区主要包括:六枝河黄果树保护区、桂家河源头保护区、打帮河镇宁关岭保留区、坝陵河六枝关岭保留区、王二河安顺镇宁开发利用区、六枝河六枝开发利用区、桂家河镇宁县城开发利用区、六枝河六枝县城以下缓冲区。其中六枝河六枝开发利用区、六枝河六枝县城以下缓冲区、六枝河黄果树保护区被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具体见表1。根据黄果树断面河段水质检测结果、《贵州省水功能区划》与《安顺市水资源公报(2011年)》相结合,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取水河段监测项目中:打帮河流域黄果树断面CODcr、BOD5、氨氮与总磷等检测值达到I类水质标准,甚至有一些还优于水质要求;但部分重金属镉超标10倍;粪大肠菌群检测值最高超标8倍。由此可以得出,多项评价因子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少数评价因子未能到达水质目标,综合全年水质情况考虑,本次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现场探勘观测,水体无臭、无异味、水质透明,无肉眼可见的悬浮物,水体感观性状较好。六枝河:源头(新瑶)~六枝毛家寨河段,现状水质为Ⅱ类;六枝毛家寨~镇宁县扁担太平寨河段,现状水质III类;镇宁县扁担太平寨~郎宫坝陵河河口河段,现状水质为II类。桂家河:源头(西秀区四旗镇四旗堡)~丁旗镇庞官堡河段,现状水质为II类;丁旗镇庞官堡~镇宁县石头寨河段,现状水质为II类。坝陵河:源头(六枝特区中寨)~镇宁县郎宫河段,现状水质为Ⅱ类。打帮河干流:镇宁县郎宫~付家寨河段,现状水质III类。王二河:源头~五眼桥河段,现状水质为劣V类;五眼桥~五眼桥下游1km河段,现状水质为劣V类;五眼桥下游1km~油菜河水库坝址河段,现状水质为劣V类;油菜河水库坝址~王二河水库坝址河段,现状水质为IV类;王二河水库坝址~石汪寨六枝河入口河段,现状水质为III类。
2河流纳污能力
按照全国水资源保护技术细则确定水功能纳污能力方式的规定:对于水质较好的保护区与保留区,其纳污能力均采用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于现状水质已达到水功能区划目标的缓冲区,其纳污能力亦采用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于现状水质较差、未能达到水质目标的开发利用区,其承载的污染物已超过了其纳污能力,没有更多的承载空间,应对现状入河污染物量进行削减。流域内各河流水体纳污能力见表2。
3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及预测
根据污染源特点,将污染源划分成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两类计算确定污染物入河量。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城镇生活、三产;面源污染主要是农村面源,包括农村生活及固体废弃物、化肥和畜禽养殖,具体见表3。由表3可见,2012年全流域现状年污染物入河总量为:COD11507t/a,其中点源污染10617t/a(占92.3%)、面源污染890t/a(占7.7%);NH3-N456t/a,其中点源污染436t/a(占95.6%)、面源污染19.7t/a(占4.4%);TN4681t/a,其中点源污染4505t/a(占96.2%)、面源污染176t/a(占3.8%);TP292t/a,其中点源污染171t/a(占58.6%)、面源污染121t/a(占41.4%)。从污染物角度看,除NH3-N外,点源污染物入河量大于面源污染物入河量。点源污染中,城镇生活为主要污染源,COD、TN为主要污染物;面源污染中,水土流失为主要污染源,COD、TN为主要污染物。2020和2030年COD、NH3-N、TN、TP入河量分别为2012年的1.20倍、1.23倍、1.30倍、1.08倍和1.68倍、1.82倍、1.94倍、1.35倍。4种污染物中,点源污染物的现状入河量大于面源污染物,由于点源污染物增长速率远大于面源污染物,这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
4污染物控制入河量和削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中远期规划水平年污染物的入河量远超过河流的纳污能力,必须对其进行削减和控制,才能达到防治水体污染,保护水体功能不被破坏的目标。虽然面源污染物入河量远大于点源污染物,但面源污染分散、不连续,不易量化控制。所以,本规划只对点源污染产生主要污染COD和NH3-N进行削减,使其入河量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计算结果见表4。
5水资源保护措施及管理规划
水资源保护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保证。流域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天然水质良好,污染小,但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将日益增大。为确保水域环境质量不致下降,满足流域内社会经济的长远需要,根据《环境保护法》第26条的规定,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要求(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采用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防治水体污染,加快修建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的步伐,加强对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治理;加强水质监测站网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蕾,翟红娟,邱凉.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研究[J].人民长江,2011(2):67-70.
[2]黄真理.论赤水河流域资源环境的开发与保护[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4):332-339.
[3]蔡其华.论人水和谐[J].人民长江,2006,37(5):1-3.
[4]钟华,姜志德,代富强.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研究―――以渭源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752-8754.
作者:宋晓波 罗志远 单位:贵州水利水电设计研究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