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佳谷优金占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摘要:分析了大田县烟后甘薯生产现状、经济效益、种植优势,从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适期早栽、合理密植、科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大田县烟后甘薯套种高产栽培技术,为烟后作栽培模式、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后甘薯;套种;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旋花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喜光短日照作物。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保健食品,甘薯作为绿色杂粮摆上餐桌,深受食客喜爱。烟后甘薯直接利用烟畦扦插薯苗,免去翻耕整地等繁杂作业,薯苗利用烟叶遮光、烟季残留肥料等早生快发提高成活率,套种减少人工、物化投入,农民节本增收。大田县属典型山区农业县,烟叶产业是农业生产的特色和支柱产业,受夏秋季干旱的影响,寻找烟后作物成为农民亟待解决的问题。甘薯作为耐旱作物,经县乡农技部门多年试验推广发现,烟后套种甘薯可充分利用烟田养分,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减少病害,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可成为烤烟种植区的一个高效栽培模式。现将大田县烟后甘薯套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烟后作栽培模式、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1生产现状
大田县烟叶种植面积800hm2,主要分布在县内12个乡镇。烟农以种植大户为主,土地集中流转,相对连片,集约化程度高,充分利用烟后田,抓好粮经高效种植模式推广应用,优化农田种植结构是保障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大田县主要推广“烟+优质稻”、“烟+甜玉米”、“烟+甘薯”等烟后作种植模式,推广面积600hm2,种植效益高,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大田县素有“地瓜县”之称,地瓜种植高峰期时面积达4600hm2,居三明市之首。近些年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甘薯常年种植面积2600hm2,产量1.35万t,仍是大田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与传统烟稻轮作相比,烟后甘薯效益更高;由于甜玉米采收期集中,价格波动大,甘薯耐储存,与烟后甜玉米相比,烟后甘薯相对稳定,种植风险较低。经调研,大田县广平镇、太华镇等种烟大户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烟后甘薯套种面积不断增加。
2优势分析
2.1经济效益显著
2020年对大田县桃源镇、太华镇、广平镇等烟后甘薯示范片进行测产,平均每667m2产甘薯3000kg,商品率50%以上,售价1.6元/kg,产值2400元;根据传统非商品性甘薯部分用作饲料喂养畜禽,部分进行洗粉,每50kg甘薯产粉率8kg,售价20元/kg,每667m2产值2000元以上。烟后稻每667m2产量600kg、产值1800元,烟后玉米每667m2产量1200kg、产值3600元。与烟后稻相比,烟后甘薯每667m2产值可增2600元;与烟后甜玉米相比,烟后甘薯每667m2产值可增800元。同时,烟后甘薯套种比普通的夏薯提早种植,采收期相应提前,可提早上市填补市场空白期,好销售,收益高,增收效果显著。
2.2节本增收
烟后套种甘薯可直接利用烟畦扦插,利用烟叶遮荫提高成活率,减少人工、肥料、农药等投入,充分利用空间、光热肥等资源优势,做到节本增收,种植优势明显。2.2.1省工。烟后茬种植甘薯是以烟叶生产为主的烟田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直接利用烟畦扦插甘薯,不必重新起垄,免去犁田整畦等工序,简化了栽培流程,比传统烟稻轮作减少成本,每667m2可节约整地工日和成本约150~200元。2.2.2省本。为获得高产,前作烤烟施肥量大,烟畦肥力充足,施到土壤中的肥料要经过一段时间分解,等种植后作甘薯时刚好可以吸收利用残余肥料,因此可以适度少施肥料。甘薯前期生长缓慢,对光照、水、肥需求较少,在烟叶生长后期套种甘薯可利用烟季残留肥料,栽前可不施基肥,能节约肥料20%~30%。套种前薄膜覆盖杂草少,套种后增加地面覆盖率,抑制杂草生长;烟叶是茄科,甘薯是旋花科,套种后减少烟叶病害发生,可减少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的用量。 2.2.3增加产量。甘薯栽插期正是高温高湿季节,苗期与烟叶共生期间有顶端烟叶遮挡,可减少畦面水分蒸发,有效防止甘薯栽插后干叶,提高成活率。烟季是覆膜栽培,保水保肥,土壤理化性状良好,甘薯苗期可利用烟畦良好的生长环境,早生快发,更易获得高产。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选用良种
根据甘薯品质特点和用途可分为食用型、淀粉型、高产型、特用型,种植前要考虑销售对路,根据目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如目前当地以福薯604、普薯32、烟薯25种植为主。
3.2培育壮苗
甘薯茎蔓顶芽含植物生长激素较多,顶端生长优势强,成活率高,选用单薯重200~250g、无病、无伤的薯块作为种薯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足基肥后深耕细整苗床,宽1m左右。育苗前可用25%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浸种10min消毒,防治黑斑病。每隔10cm将种薯铺排在苗床上,注意顶端向外(顶部萌芽早而多),铺完后盖土、浇水,支竹弓覆膜。齐苗后薄施氮肥,采苗前2~3d揭膜炼苗,当薯苗长度达到20cm时可剪切,分株假植,成活后及时摘心打顶,追施速效性氮肥,促进分株,加快繁育,提高产苗量。大田移栽时,剪取具有3个节以上的健康粗壮薯蔓作为种苗。
3.3适期早栽
甘薯适时早插生长期增长,块根形成早,光合物质积累多,不同移栽期发现越早移栽的产量较高,6月1日移栽比6月10日移栽每667m2增鲜薯126.5kg,6月10日移栽比6月20日移栽每667m2增鲜薯198.6kg[1]。为提高产量可适时早插。为便于田间操作,在烟株中上部剩余5~8片顶叶时,即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前完成定植,烟薯共生期15d左右,移栽前1~2d将烟畦上地膜和杂草清理干净。为提高成活率,移栽一般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根据生产需要,如需中等薯块多而均匀、商品率高,采用水平浅插法,入土2节平栽在3cm深的浅土层内;如需单株薯块较大,采用斜插法,薯苗倾斜插入土中。
3.4合理密植
当地烤烟种植规格一般是烟垄畦带沟宽115~120cm、畦高30cm、沟宽25cm,烟苗株距55cm,每667m2种植烟苗1000株。套种时利用烟畦单侧种植,在两株烟间种植2~3株薯苗。结合当地土壤肥力状况,“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每667m2栽插2500~3000株,植后3~5d要及时查苗补苗,合理密植确保产量。
3.5田间管理
3.5.1合理施肥。甘薯施肥提倡施足基肥,早施提苗肥、重施夹边肥、补施壮尾肥,做到前期攻头促旺苗,中期控苗不徒长,后期保尾防早衰。甘薯对肥料的需求,以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据研究每产1t鲜薯,N、P2O5、K2O施肥质量比例约为1∶0.3∶2[2]。根据多年经验,烟季施肥较多,土壤中有效养分仍残留很多,烟田土壤钾肥含量比较丰富,钾肥可以少施,N、P2O5、K2O施肥质量比例约为1∶0.3∶1.5[3]。甘薯是忌氯作物,钾肥选用硫酸钾[4]。为了减少人工投入,当地种薯大户结合田间土壤肥力,在薯苗插后10~15d,结合中耕锄草施好提苗肥,每667m2施尿素10kg促进薯苗生根长蔓,注意氮肥不宜过多,以免徒长影响产量,雨后穴施或晴天浇施。栽插后35~40d,当薯蔓有1~2条分枝、地下部开始结薯时,结合第2次中耕除草培土,重施夹边肥,在畦中偏离薯苗的另一侧、距薯苗15cm处开1条小施肥沟,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kg、45%硫酸钾20kg后覆土。根据甘薯后期长势,若叶片早衰,可采用根外追肥,每667m2用0.7kg尿素加0.14kg磷酸二氢钾对水70kg均匀喷洒1~2次,提高薯块产量和品质。3.5.2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原则上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5,6],根据调查当地甘薯主要病害有蔓割病、黑斑病、根腐病,虫害有小象甲、蛴螬。选用健康无病薯苗,薯苗栽植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苗10min,可有效防治黑斑病及其它病害传播和扩散。近年来甘薯小象甲为害严重,遭到小象甲感染的甘薯有独特的臭味,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商品性,在甘薯扦插后35d左右,即甘薯拐头形成初期,每667m2用40%毒死蜱乳油150mL对水150kg浇淋拐头,隔30d后用同量药液再次浇淋拐头及薯头周周土壤;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在块根形成初期用辛硫磷穴施甘薯根际或地表喷施氯氟氰菊酯,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3.5.3清除烟秆。烟叶采收完后,烟秆仍会吸收水分、养分,消耗田间土壤营养,影响甘薯正常生长。为方便甘薯田间农事操作,同时避免烟蚜、烟青虫及青枯病菌转移侵害甘薯,应及时将烟秆从基部砍下,移出田外集中处理。3.5.4及时提蔓。甘薯生长中后期茎叶生长茂盛,易滋生茎节根,形成小薯,分散养分,要及时提蔓。传统翻蔓损伤茎叶,破坏茎叶分布,降低光合效率,影响产量。改翻蔓为提蔓,在藤蔓封垄后,结合中耕追肥等农事操作提蔓1~2次,将薯蔓轻轻从地面提起原地放下,拉断不定根,保持原来的生长姿态,促进光合产物向块根输送,提高产量。插植后30~35d薯蔓长度45cm左右,每667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可抑制甘薯茎叶徒长,茎蔓变短,分枝增多。通过提蔓和控制藤蔓生长,控上促下,增加产量。
3.6适时收获
甘薯块根形成无明显成熟期,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能持续膨大,收获越晚产量越高。但收获过迟,块根常受冷害,不耐贮藏,薯块内淀粉发生水解转化为糖和水分,降低品质。当5~10cm地温在18℃左右时,块根增重很少,地温在15℃时薯块停止膨大。因此,要在地温18℃时开始收获,一般在下霜前收获完毕。根据市场行情,当地上部叶片出现黄化衰老,10月上旬以后即可采收销售。
参考文献
[1]叶玉珍.烟后甘薯高产高效套种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4):12-13.
[2]徐志平.测土配方施肥实用技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1.
[3]黄显锋.清流县烟―甘薯套种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9,36(1):80-81.
[4]蓝育文.甘薯栽培技术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9):1-2.
[5]方明清.龙海市甘薯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20,45(4):47-48.
[6]吴文炜.烤烟后作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1(8):9.
魏初时 福建省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