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循环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调查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破解制约发展的构想,提出了今后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循环农业;现状;问题;措施
金川区位于河西走廊东部以北,全区总面积3770km2,辖2个镇、27个行政村、6个街道、16个城市社区。耕地面积130.67hm2,总人口22.97万人。近年来,金川区城镇化率水平逐年提升,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步伐逐年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助农增收不断提高。在加快农村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不仅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的必然之路,也是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求。
1发展现状
1.1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
通过探索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已建成农民集中安居住宅楼1600多套,23个城郊村和远郊村融合为18个居民点,规划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农宅小区,并用城市标准配套了水电路,文体中心等基础设施,全区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
1.2土地集约化经营成效显著
通过“以井定田”、“协会集约”、“园区集中”、“入股租种”等模式,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全区土地流转集约面积达到9186.6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0.31%。
1.3二三产业发展迅速
充分利用地处金昌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和发展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商贸物流、观光旅游服务等产业,全区从事二三产业农民达75%以上。
1.4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
全区建成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1800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0%以上。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龙头企业17家,初步建成了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2存在的问题
2.1农民思想认识依然落后
受传统思想影响,绝大多数农民“恋地情结”强烈的,把土地视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即使资产经营收入和务工收入可观,也不愿轻易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阻碍了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
2.2产业化经营水平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因缺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农业产业链也存在“断链”、“缺链”等问题,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
2.3涉农投资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尽管财政强农惠农政策安排实施了一大批强农富农项目,但由于项目和资金的投入方式不够科学合理,业主收益、农民无利现象时有发生。
3思路规划
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关键在有效解决人口分流与土地集约的矛盾。必须牢牢把握人口和土地这两个核心要素,探索构建系统的人地分流现代循环农业体系。基本构想是:在国家、省、市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政策,农村改革试验的前提下,结合金川区实际,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循环发展”的指导思想,采取“以互换促流转、以入股促集约、以产业促分工、以租赁促分流”的办法,促进农民二次分工,使30%的农民经营设施蔬菜、30%的农民从事舍饲养殖、30%的农民劳务输转、10%的农民经营高标准节水农田,通过农村人口有序分流,土地集约经营和园区辐射带动,构建覆盖城乡、三产联动的大循环格局。
4对策建议
4.1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4.1.1加快城中村改造
按照全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推进农村居民进城居住和在城市高水平、有保障的生活下去为目标,依托城市景观带,合理规划建设一批融入城市的现代化农居小区,配套建设商业门面。建成后,住宅楼和商业门面以成本价和优惠价向农民出租出售,为农民能够顺利进城居住和在城市高质量的生活下去打下基础。
4.1.2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全省基础设施配套示范镇和全省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的标准规划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民向中心村组集中居住;打造专业种养村组,为发展村域产业奠定基础;对进城居住和向中心村组聚集的村民的宅基地进行复垦,提质增量农村耕地,支持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
4.2加快整合土地资源。
4.2.1整合城中村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
重点要充分利用土地级差效益,优化配置,盘活存量,发挥土地资产性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土地综合开发,从而获得较强的资金支持,达到提高土地经营收益的目的。
4.2.2整合区域范围内未利用的集体土地,实行股份化经营
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流转模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作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将区域内的集体土地全部入股,由合作社统一整合集体土地予以储备,并积极推进土地有偿流转,让农民得到更高的土地收益。
4.2.3整合农村耕地,实行有偿流转集约化经营
在城郊村和远郊村建立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机制,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4.3加快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园区是农业内部的循环和农业链条向二产、三产延伸的重要载体。对此,政府要整合涉农财政投资和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通过招商引资、地企联建等方式,引进一批高效种植、规模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构建农业内部循环链条并促进产业循环链向二、三产延伸,实现“三产”联动发展。
4.4加快打造一批专业村组
依托园区农业企业,根据各村产业现状,通过政府惠农补贴方式,鼓励和引导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入驻园区的农业企业要与农户建立订单合作方式。由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掌握市场行情,承接种养企业提供的种养产品的精深加工和销售,并将废弃物转至农业废物循环利用企业进行二次加工。种养企业要为专业村组提供种养新品种和技术服务及购销服务。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要承接加工企业和专业村组提供的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生产。
4.5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根据水资源配置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整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地力提升等项目,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田基础设施提升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4.6加快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财政投入机制、社会保障体制、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管理机制、基层组织建设机制等各项体制机制,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陈兴文1 侯叔音2 单位: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农业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