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环境治理论文 > 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日期:2019-05-27 04:18:18人气:830

摘要: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在发展获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各类环境问题的发生,如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化学污染等,严重威胁到受污染地区居民的生命健康。近年来,环境事件在全国各地屡次出现,这就需要人们对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进行深刻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地方政府区域环境治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区域环境治理;整体性;环境保护;实践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整体上迅速发展,国内各地区的经济也快速发展,但是,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域污染等,这些都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环境问题中的主角。一直以来,我国各区域的地方政府很少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该区域环境进行非常有效的治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影响到了人们生存的环境,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

一、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的现状

环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那么,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演变成多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就能够体现出区域环境问题的这些特性。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督促各区域的环境治理工作,但是,各地方政府执行环境治理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就是,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缺少长效机制,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中国政府采取了区域性的联合预防和控制手段来调控环境状态,空气质量在短期内显著改善。特别是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北京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大幅减少,也就是说,与不采取措施相比,采取措施使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大幅升高。与此同时,北京市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提高。这些事实体现了目前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成果的短期性和暂时性,给予我们重要的警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我国政府在区域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日益凸显,这就需要符合各地区实际状况的环境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的出现。

二、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的影响因素

(1)对区域环境治理的整体性认识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早期,就已经有了环境保护的实践,几十年来,环境治理基本上是以单个的企业或项目作为治理目标。随着区域化的经济发展,这种治理方式的不足日益凸显,比如某区域内所有企业的排放量都达到标准,但该区域的污染排放很有可能超过整体标准,导致区域环境整体是趋向恶化的。正确认识区域环境治理的整体性,首先要从区域的整体治理需要出发,统一规划、评估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转移和变化;其次,控制区域污染排放总量,使得各企业的排放受制于区域环境容量,从源头上预防区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再次,实施区域集中治理的方式,提高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如区域内工业与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最后,建立区域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对各区域的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进行统一规划,从而有效防止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立法分散。

(2)区域环境保护理念是否深入人心

在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公众都可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状态基本属于知易行难,也就是说,人们采取行动的前提是环境问题直接损害到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看出,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人们参与环境治理的能力比较低,作用发挥有限。只有区域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大大提高区域环境治理的效果。一方面,为促进公众参与区域环境治理,地方政府应加大环境信息的公开力度,鼓励公众关注环境信息的,从而积极参与区域环境治理的工作;另一方面,公众的环境行为受其环境意识的深刻影响,因此政府还应加大对公众环境宣传教育的力度,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他们参与区域环境治理的能力,如通过学校、社区等多种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对各个层次各年龄的公众进行宣传教育。

(3)区域环境治理的政策是否与实际相结合

一般的环境治理政策,尤其是全国性的环境治理政策针对的是全国普遍的环境治理问题,但事实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生态环境有着差异,如我国东部的江南水乡和西部的沙漠边陲、我国北部的冰天雪地和南部的热带雨林所处生态环境都有着很大差异,而全国性的环境治理方式不可能被套用于各不相同的区域来进行该区域的环境治理。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区域发展潜力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工作。我们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健全区域环境治理的政策体系,一方面,要优化各区域环境治理的监管机制。实践的角度来看,一些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因此甚至成为当地的环境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因此,国家应当将地方的区域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成果纳入该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并由监管部门进行严厉监管;另一方面,根据各地区环境问题的实际调整处罚力度。例如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对于环境污染的罚款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是不相匹配的,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污染所带来的经济处罚的成本较小,这本质上纵容了这些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所以,应当根据各区域的经济状况调整环境破坏的惩罚力度。总的来说,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区域环境治理工作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环境治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明确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适时作出符合各区域实际状况的相应对策,使我国区域环境治理的工作长期有效的进行,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做好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耿海清.国外分区环境管理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4)

[2]许陈生.我国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效率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5)

[3]杨华.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王璐 阮怀堂 西安工程大学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