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循环农业普及分析
摘要:我国的经济现状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走出一条高产出、高安全性、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并行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迫在眉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地农业革命,是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日益增长需求,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园;普及情况
针对于高邮市循环农业的普及程度,文章从高邮市农业科技园的项目进展程度和群众意识方面入手,初步介绍高邮市循环农业的普及概况。
1高邮市农业科技园概况
高邮市市八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已经有十年的历史,自2010年开始,从市级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并且,园区的产业水平还在逐年上升。目前,园区的主导产业是稻麦,花卉,水禽水产,主要的产品有扬州鹅,高邮鸭,大闸蟹等。花卉有上千个品种,发展趋势良好。八桥农业科技园正式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以来,就逐步形成了“科教+产业+金融”并行推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在试验开始之前,高邮的农业生产有很多问题: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地膜,畜禽粪便的乱排乱放,因地表径流、地下渗透造成的水体污染等。但试验正式开展之后,整个农业产业链循环利用各个阶段产生的各种资源,不仅提升了农作物的质量,还减少了大量开支,上述问题的改善也有了明显成效。此次产业的创新之处在于科技的运用,园内已逐步实现机器化、规模化、机械化,能够对废物、秸秆、动物粪便等进行循环利用,并且农业用水的排放基本能做到零污染。目前,高邮市形成了以高邮特色水禽科技园及八桥现代农业科技园为核心重点,引领特色水禽水产、优质稻麦、设施瓜果蔬菜、高档花卉苗木等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框架。这是高邮农业的巨大进步之处。截止2018底,园区入驻各类农业科技企业80家,入园企业产值28.5亿元。园区积极开展以绿色生产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联合攻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已达434hm2,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72%。园区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今,在核心区,优质稻麦、水禽水产、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正在加速崛起。优质稻麦产业,以丰庆种业公司为核心,打造优质稻麦育繁推一体化实验区。水禽水产产业,以高邮鸭、扬州鹅、高邮湖大闸蟹为代表,延伸产业链条,与台商合作共建“扬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高邮水产水禽产业园”。花卉苗木产业,以惠万家、飞扬农业、萌宠科技等企业为引领,整合企业与高校院所资源,集成应用国际先进技术,打造高标准的高档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主导产业的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农户50万户,解决就业2100人,人均增收2万元。推行“公司+农户+农场+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投资375万元建设的2栋温室大棚,每年可为经济薄弱村增收45万元。
2群众意识普及程度
群众的意识和态度可以侧面反映出高邮市地区循环农业的普及情况,针对群众意识普及和认知,本文采用问卷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问卷数量足够多并调查人群分类足够丰富)图1、2所示为调查人群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工作中涉及到的农产品种类。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的群众中,林果类、养殖类、粮油类、蔬菜类等均有涵盖,涉及广泛。而对于生态循环农业,图3显示调查人群中仅有28.07%的人较为了解,50.88%的人并不怎么知晓这一农业模式,21.05%的人甚至从未听闻。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针对涉农人员,循环农业的普及更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图4、5可知,在调查人群看来,在当地发展农业所存在的问题集中于市场、污染、资金等方面,这也是社会各方面力量需要努力的方向。除此之外,多数农业活动在当地并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政府对发展循环农业的激励措施也还存在着不足。如图6,在调查人群看来,对于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在当地的发展,最希望的建议中,依次为政府加大支持力度(59.65%)、补充资金技术等资源(57.89%)、增强自身生态循环意识(52.63%)、完善产业链一体化程度(52.63%)和培养技术骨干(26.32%)。
3展望与建议
参考学习生态农业发展的国外案例,结合高邮市当地的情况,可以为之借鉴的模式如下:物质再利用模式:通过农业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将上一阶段的废弃物作为下一阶段的原材料。比如沼气综合利用,就是将沼气作为纽带,将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等作为沼气基料处理,将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进行多次循环利用。物质再利用模式的核心观点是就地取材,从根本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减量化模式:指的是规范使用化肥、农药等,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优质的高产出和高效益。但是农业减量化生产方式会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价格的增加,对消费者来说是个挑战。通过与发达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相比,高邮当地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在制度化、科技化程度上有较大欠缺,有以下两方面改进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生态循环农业概念。积极引导各部门干部和农业经营主体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努力提高建设和发展高邮市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化水平。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而言不高,农业生产技术相对不发达。因此,加大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的力度迫在眉睫。没有合理的产能优化,就没有可持续的农产品质量;没有可持续的农产品质量就没有优质的生态循环经济。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根据当地的情况,实施对应循环模式,是实现生态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海鸥,郑引妹,王发国,等.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8,39(18):90-91.
[2]潘曦,胡豹,杨泽南.天台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OL].浙江农业科学,2018(11):2148-2151,2155.
[3]木子.生态循环农业三种发展模式[N].山西科技报,2018-08-22(B05).
作者:徐天悦 金美滋 戴妍 许宵 王亚辰 单位:河海大学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