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摘要: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本文作者以江苏梅林畜牧有限公司为例,主要阐述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及该模式的技术要点等。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种养结合;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根据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有限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盐城市始终坚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实行生产布局科学化、发展方式模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投入品使用精准化和面源污染防治规范化“五化同步”,加快形成“项目内部小循环、产业链接中循环、片区经济大循环”的三级生态农业循环体系,积极构建“功能布局合理、资源利用节约、农耕文化传承、农村环境良好”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
1生态循环农业概述
生态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生态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推动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江苏梅林畜牧有限公司简介
江苏梅林畜牧有限公司是由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上海市上海农场合资成立的专门从事生猪养殖的专业化公司,公司由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公司地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四岔河上海市上海农场,以四岔河为中心,东临大丰港、西接临海高等级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距上海300km,处上海3h经济圈内;是上海重要的生猪养殖供应后方生产基地,上市生猪占上海生猪自产总量的40%以上。目前,公司下辖三个主要生猪生产基地:四岔河基地、川东基地和域外基地,拥有原种猪场2座、扩繁猪场2座、商品猪场17座及300头规模种公猪站1座,配套建设饲料厂2座、动物技术保护中心2座。养殖规模达100万头,总资产11.55亿,年产值10亿元左右。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繁育、生猪饲养、肥猪销售、肉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公司于2008年通过HACCP认证以及“ISO9001:2000”和“ISO22000:2005”认证,同年年底被商务部授予“中央生猪储备基地”,2011年被农业部授予”生猪标准化示范场”,2012年成为“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2015年,公司下属光明种猪场被评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3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江苏梅林畜牧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按照“猪田”匹配原则,即1亩土地可承载5头猪的废弃物来科学规划畜牧场布局。借鉴欧盟猪场废弃物处理技术和“产沼发电”办法,遵循“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将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着力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产业链发展,使一个产业链的剩余物质变成另一个产业链的原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江苏梅林畜牧有限公司全面推行“猪―沼―电”粪污前期处理模式,由肥料化单一处理利用转化为能量化、肥料化双处理利用模式。生猪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冲洗水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生产的沼气用于发电供给猪场内部使用;生产沼气的副产物沼液经过氧化塘处理后则于水稻生长季节进入灌溉渠道,与灌溉水一起进入水稻田,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而副产物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料。有机肥按照“三年一轮回”的原则使用,每年分夏、秋两季进行,即分别在麦子、水稻收割后耕地前进行抛施。
4技术要点
4.1猪田匹配
根据“一亩田承载5头猪的废弃物”的猪田匹配原则,猪场规模设计、选址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周边农田配置。江苏梅林所处上海市上海农场,土地总面积45万亩,其中自用耕地20万亩,生猪养殖承载能力为100万头。因此,江苏梅林在上海农场的生猪发展规划亦是按照100万头,分区布点进行。
4.2氧化塘要有足够的容积
要保证种养结合过程中粪水能百分百还田,要充分考虑到还田的季节性因素。由于夏季还田量大,冬季还田量小,所以猪场要配备充足的沼液池。江苏梅林畜牧有限公司在上海农场共有猪场19座,建有氧化塘或沼液池54万m3;其中已配套沼气发电设施的猪场10座,在建沼气发电设施的猪场2座。对于新建猪场,要求必须配套沼气发电设施,并调高沼液储存池匹配指数,由每一万头猪场配套8000~10000m3的沼液池,提高到10000~12000m3,以缓解沼液储存与集中用肥之间的矛盾;对于老猪场,则增建沼气发电和沼液贮存设施,以进一步提高末端处理能力和发酵质量。
4.3沼肥还田
配套的农田开发了管道灌溉系统,以提高沼液还田利用的精准度。管道灌溉系统采用灌溉水和沼肥双管道运行模式,灌溉水管道在田间每隔30m设置双向出水口,肥水管道每隔60m设置双向出水口,沼肥与灌溉水在出水口处对冲混合后进入田间,供水稻生长使用。此系统相比明渠灌溉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提高了沼肥使用的精准性,为进一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打下了物质基础。5模式示意图种养结合示意图见图1,沼气发电示意图见图2。
6效益分析
2018年,江苏梅林共上市生猪62万头,存栏27.9万头,产生猪粪污61.38万t;沼气发电量共计220万度,节约成本143万元;猪粪污经发酵生产猪粪水和沼液49.1万吨并于水稻生长季还田,减少化肥使用,节约成本105万元。(电价按照0.65元/度计算;沼液还田减少尿素使用7.5kg/亩,尿素价格1.4元/kg,耕地面积10万/亩)。
7小结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既能有效促进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又避免了因农业废弃物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带来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以沼气工程为主的小循环模式为例,养殖业产生的干粪便通过腐熟还田作有机肥,养殖产生的粪尿污水部分通过沼气工程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同时生成沼渣、沼液,沼渣、沼液供种植业作物生长使用,作物又作为畜牧业所需的饲料,如此将种植业、畜牧业有机结合,形成循环的产业链条。在循环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可衍生出农、林、牧、副、渔各业参与、一二三产融合、辐射范围更广、结构更完善的大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带来农业的增产增收。
作者:邓晔 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