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循环农业发展体系评价及优化策略
摘要: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形态,已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从循环农业发展体系评价出发,结合目前循环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循环农业;发展体系;评价机制;优化策略
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同时,有效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呈现多种效益的良性发展。当然,想要有效发展循环农业,需要立足地域实际、生态实际,发挥多种资源优势,构建多种发展形态的经营模式。
1循环农业发展体系评价机制
循环农业发展体系的核心是尽可能以最少的农业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强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循环农业与传统、粗放农业不同,发展方式是以本地区农业资源实际情况为基础,注重科学开发、规律开发,旨在构建完善、系统化的循环农业发展体系。
1.1构建循环农业发展体系评价机制的原则
循环农业是农业产业与循环经济理念全面融合的“生动实践”。农业发展评价模式依照“4R原则”,通过设计科学的农业生态系统,使整个农业系统中的各项资源得到全面、层次化循环利用,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率最大、环境污染现象少的发展目标。循环农业发展评价要注重综合性原则,不能从某一角度来评价,要注重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视角出发,确保评价结论的全面性与完善性;要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在科学评价循环农业时,应确保其评价的数据容易获取,并且获得数据的口径相一致[1]。
1.2循环农业发展体系评价指标
在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时,结合其发展目标与评价原则,注重从以下视角出发,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第一,要以发展循环农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循环农业发展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考核,优化生态环境。第二,要注重对资源投入与产出状况进行对比研究。该指标可客观反映本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资源的投入产出状况。第三,要做好生态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状况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对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的具体效率进行合理评价。第四,要对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状况进行科学评价。通过合理分配循环农业发展体系考核指标的比重,对循环农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
2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正在向聚焦“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升级。循环农业作为一种聚焦资源价值最大化开发、维护生态平衡的全新农业发展形式,无论是其中所具体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是对生态环境的综合维护,都是其他农业形态无法比拟的。就目前循环农业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循环农业发展意识相对薄弱
在当前循环农业发展进程中,基础资源缺乏,广大农民对循环农业发展的具体认识不定。尤其是在部分生态意识薄弱地区,由于缺少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发展农业过程中,生态极其容易遭受破坏,影响循环农业的有效推广、普及。此外,循环农业在发展初期阶段,为适应新的产业发展常态,需要投入较大成本。但目前多数农民受自身发展意识、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仅关注眼前利益,缺乏支持循环农业发展的良好心态,直接影响了循环农业发展的支持态度,甚至多数农民“固守”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抵触循环农业发展[2]。
2.2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循环农业倡导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协调发展,但是在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大多关注的是农业产业效益,缺乏对生态环境的有效关注。尤其是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发展理念的缺失,影响了农业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加上多数农业从业者对维护生态环境的认知度不够,出现了“重产出效益、轻生态维护”的现象。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进程中,由于农民对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理解不到位,存在先进技术缺失、理念滞后等多种问题,影响了循环农业的有序推进。
2.3循环农业发展缺乏优势资源
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的缺失,影响了循环农业的系统化发展。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全新发展模式,从生产设备到发展模式,都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人才作支撑,但是当前资金、技术与人才等短板问题较为明显,广大农村地区缺少优质资源的及时融入,导致各项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循环农业的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3]。
2.4循环农业发展宣传体系相对不完善
循环农业是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全新走向,诠释的是对整个农业产业良性发展的未来探索和优异尝试。因此,想要实现循环农业发展应用的最佳效果,就需要完善宣传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力度,通过优化宣传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循环农业的最佳推广应用。但目前多数基层地区公共力量相对有限,未能形成完善、强有力的循环农业发展宣传机制,影响了广大农民的认知态度,造成了农业种植的无序性,直接影响了循环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3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的优化策略
循环农业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循环经济理念有机结合的立体化、综合化经营方式,通过发挥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优势,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链条。结合当前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需要从以下视角予以优化。
3.1全面推广和普及循环农业发展理念
循环农业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在推进其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农业生产者的心态和理念认知,尤其是要注重弥补当前农业生产者对生态环境的忽视造成的现象。第一,政府要注重发挥自身作用,制定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合理引导农业从业者对循环农业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利用自身公共优势,推广生态农业和先进农业技术,积极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此外,利用财政补贴和资金信贷等手段,扶持循环农业发展。第二,注重构建完善的循环农业教育机制,针对目前农业领域多数从业者对循环农业认知不足的客观现状,完善教育机制与培养体系。通过深化循环农业理论研究和发展模式研究,强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认知体系[4]。
3.2整合循环农业发展资源
循环农业是一种全新发展形态,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和应用先进技术。对于从事农业产业的主体农民而言,其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和理念认知都相对缺失,因此,想要让循环农业发展取得实效,就必须注重整合发展循环农业的各项资源。通过积极引入市场化资本,发挥保险、基金和信贷等多途径优势,补充循环农业发展进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在技术方面,积极推进先进生物技术研发,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同时对农业产业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技术探究,尽可能将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污染降至最低。针对循环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利用土地确权和流转政策,扩大农业发展的土地规模。
3.3完善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设
自我国循环农业建设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和区域性的循环农业示范项目。这些循环农业项目的成功建设,为当前其他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借鉴经验。通过对循环农业示范项目进行经验推广和交流,有效助力我国循环农业全面发展。第一,要注重延伸循环农业发展的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增加产业附加值,实现循环农业价值延伸与生态环境维护的“双赢”。将实现最大产业价值与维护生态环境共同作为循环农业发展目标。第二,要注重打破传统理念认识和模式局限性,除了优化农业产业种植结构,也要合理使用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加速循环农业项目建设。
3.4加大多元力量支持力度
在推进循环农业规模化发展进程中,从强化宣传体系、完善农业经营组织建设和加快技术创新进程等多个角度出发,通过汇集多元力量,推进循环农业规范化发展。其一,要构建循环农业发展推广的完善体系,通过利用各类媒介和途径,切实改善广大农民、农业产业经营者对循环农业发展的价值认识,实现绿色节能、循环发展意识的最佳应用。其二,要注重汇聚多元力量,加快农业合作社建设进程,通过搭建循环农业发展的良好平台,积极贯彻国家政策,提高循环农业发展质量,助力现代农业体系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其三,要加快新技术应用的探索进程,通过融入当地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系统,探索适合本地区基本条件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升循环农业的生命力、影响力[5]。通过整合先进农业技术、完善传播媒介,搭建发展平台,全面优化循环农业资源配置体系,切实提高循环农业发展质量。
4小结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的前提。传统农业所实施的粗放经营模式,不仅产出效益低,还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生态文化认知不断成熟,发挥农业科技应用优势,降低环境污染,实施循环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方向。通过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构建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升级。
参考文献
[1]张永林,倪一飞.创新完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着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振兴――太仓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全国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调查[J].上海农村经济,2018(8):39-42.
[2]陆萍,李丽莉.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不同类型农户采纳循环农业技术的视角[J].农村经济,2018(12):93-99.
[3]赵庆玲,谢俊贤,张春荣,等.绿色循环农业带动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探讨――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羲皇缘合作社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4):74-77;80.
[4]李君.稻鸭共作增效益循环农业显生机――梅河口市“稻鸭共作水稻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示范项目”总结[J].吉林农业,2019(8):34.
[5]刘朋虎,韩牙琴,赖瑞联,等.因地制宜推动有机循环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路与对策[J].海峡科学,2020(5):58-63.
作者:杨树龙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