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病害防治论文 > 蚕养殖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探讨

蚕养殖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探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05 13:03:00人气:366

关键词:大蚕养殖;病害防治

1德宏大蚕养殖存在问题

德宏州属亚热带高温、多湿地区,无论山区还是坝区,非常有利于桑树种植生长,多年实践证明:德宏发展蚕桑产业关键问题是解决养蚕过程中出现的蚕病问题,特别是每年7―9月份高温、多湿季节非常有利于蚕各种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蚕病害是严重制约德宏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1养大蚕前消毒不到位

消毒不到位是目前德宏大蚕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养大蚕前消毒应做到立体式、全方位消毒杀菌,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但许多桑农没有做到这一点,导致大蚕养殖因感染病菌出现大量死亡现象,还有一些桑农在采用消毒药剂前没有经过认真调查和合理筛选,造成大蚕感染病菌发生蚕脓病,严重时消毒药剂本身会直接对大蚕造成伤害。因此,应合理选择消毒剂并做到全面消毒,除此之外,养大蚕前消毒必须在密闭的房间进行,消毒时间也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就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危害。

1.2养殖环境不适宜

养殖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也是影响大蚕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养殖设备简陋、落后及对大蚕的生活习性不了解是普遍问题,不适宜的温、湿度以及空气对流不畅通等就可能造成大蚕病变,严重时则会致死。

1.3技术条件落后

目前,德宏主要的养殖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小规模家庭式养殖,这种养殖技术不仅在条件技术上落后,还需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出产率低无法达到市场要求。所以,养蚕也需要科学指导,学习如何投少收多,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养殖效率,才能使桑蚕养殖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农业的快速生产发展,有效解决德宏蚕桑种养地区广大农民实现增收致富问题,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2德宏大蚕养殖消毒技术

养蚕主要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养殖,一般小蚕共育都是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具备符合养殖条件进行的养殖,养殖范围小,而且养殖技术风险很容易控制,小蚕成活率相对较高,而大蚕养殖涉及千家万户,由于农户文化素质、养殖环境、养殖条件等等千差万别,所有,大蚕养殖技术风险不易控制,养殖风险远远大于小蚕共育,为此,加强大蚕养殖病害防治十分重要。

2.1大蚕养殖前准备

大蚕养殖前对蚕房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打扫、清洗和消毒,这是预防蚕病的关键措施。

2.1.1蚕房、蚕具的清洗用扫把将蚕房内顶棚、地面、四周的蜘蛛网、灰尘等全部清扫干净,用清水将蚕具和蚕房地面清洗干净。

2.1.2方格簇的消毒与贮存用过的方格簇先用电动处理器或用喷火枪、喷灯等烘烤方格簇上的浮丝,然后曝晒、消毒后每20个一捆贮存。烘烤时必须做好防火准备,防止燃烧,新方格簇纸板和胶的气味对熟蚕上簇有影响,入孔率低,应提早绑竹片曝晒,也可喷桑叶浓汁或用桑叶覆盖去除异味。

2.1.3蚕室、蚕具的消毒为确保蚕房消毒彻底、到位,必须要进行两次消毒。第一次消毒,采用2%的石灰浆或防消散石灰浆喷雾消毒,2%石灰浆使用方法:50kg水加1kg新鲜石灰粉喷雾或浸泡蚕具消毒;防消散石灰浆使用方法:50kg水加250g防消散,再加1kg新鲜石灰粉,喷雾或浸泡消毒,喷雾时边搅拌边喷雾,每100m2喷22.5kg,消毒后保持30分钟湿润。第二次消毒,采用消毒灵对蚕室、蚕具进行浸泡和喷雾消毒,消毒灵使用方法:每袋主剂准备清水20kg,配制时先将主剂加少量清水调成糊状,再把所需水量加足,搅拌至溶解后加入辅剂,喷雾消毒,每100m2喷雾22.5kg,消毒后保持湿润30分钟以上。防消散也可与新鲜石灰粉混合均匀(每公斤防消散拌40kg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凡是用老房子养蚕的,在消毒结束后和养蚕期间采用硫磺熏烟消毒一次,方法是在消毒结束后每立方米用药5g,熏烟密闭4小时以上。

2.2大蚕养殖病害防治技术

2.2.1四龄蚕养殖四龄蚕养殖期间要注意开门开窗,通风换气,风大时防桑叶失水,防止太阳直射蚕儿,温度保持在24~25℃之间,气温低于20℃时蚕病多,产量低,必须做好保温、升温工作,特别是3-4月份还有10月份晚上温度较低,可用地火龙或火墙加温。雨季适当增加防消散拌石灰或新鲜石灰粉的使用次数,每包防消散(250g)拌10kg新鲜石灰粉,必须要拌匀,否则会烧蚕。养殖过程中注意添食药物和蚕体蚕座的消毒工作,做到稀放、吃饱、预防好蚕病,同时注意防止蚂蚁、老鼠、鸟等危害蚕儿。

2.2.2五龄蚕的养殖五龄蚕养殖期间要注意做好通风换气,温度保持在23~24℃之间,干湿差保持3~4℃之间,防止高温闷热,温度高时可加遮阳网或安装气扇、电风扇降温。4眠蚕做好提青,起齐后再喂,投叶时防止桑叶压住眠蚕,到5龄蚕第三天后每张蚕座面积要达到55~60m2,投叶量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控,同时根据情况添食克毒灵、克菌清,撒新鲜石灰粉或防消散拌石灰,做到吃完再喂、饱食稀放和预防蚕病。养殖过程中及时将病、弱、小蚕选除,并集中到消毒瓶中深埋处理,注意防止蚂蚁、老鼠、壁虎等危害。严禁套养,严防农药中毒。

2.3德宏大蚕养殖期间主要发生蚕病及防治技术

2.3.1病毒病--血液型脓病(1)血液型脓病症状识别典型症状是皮肤紧张发亮,表现迟眠、体色乳白,狂躁爬行,皮肤易破,有“流脓”现象,血液变成乳白色。不同的时期,症状表现也不一样:一是迟眠蚕,眠前发病表现为皮肤紧张发亮,体色乳白,徘徊蚕座,迟迟不眠,成为迟眠蚕(不眠蚕);二是起节蚕,起蚕后发病的表现为皮肤皱褶,体色乳白,节间膜向后折套,成为起节蚕;三是竹节蚕,4、5龄成盛食期发病,体色乳白,环节肿胀,形成竹节成为竹节蚕;四是算盘珠状脓蚕,上簇前发病的,环节中央肿起,形似算盘珠,行动困难,成为脓蚕。(2)血液型脓病防治措施一是严格消毒防病,养蚕前按照消毒规范认真消毒,处理好蚕沙、病蚕和簇具,防止病源扩散,要集中统一消毒,统一配药浓度,消毒完成后,再在蚕室地面上铺地膜,蚕期中做好防病工作,严格执行防病卫生制度;二是提青分批,高度重视眠起处理工作,每龄眠前加网提青,认真观察迟眠蚕中有无蚕病发生,淘汰或隔离迟眠蚕、弱小蚕,各龄眠中蚕沙不能太厚,桑叶不能压住眠蚕,淘汰的病弱小蚕集中在消毒瓶中深埋;三是各龄起蚕、眠前给桑按照治疗浓度添食克毒灵、克菌清;四是撒新鲜石灰粉,养蚕期间蚕座上多撒新鲜石灰粉或防消散拌新鲜石灰粉;五是严防高温闷热,严格温湿度标准,搞好通风换气工作;六是防蚕体创伤,各龄蚕的蚕座不能太密,要超前扩座,给桑、扩座、匀蚕、除沙、上簇等操作都要细心,减少蚕体创伤,防止眠中运输发蚕;七是认真做好桑叶的采、运、贮工作,防止桑叶发生蒸热变质。

2.3.2细菌病---细菌性肠道病(1)细菌性肠道病的症状识别细菌性肠道病的典型症状是尸体很快腐烂液化,均有恶臭。主要表现是不活泼,生长慢,排不正形粪、念珠状粪以软粪、稀粪、污液,并污染肛门,急性的有吐液现象。(2)细菌性肠道病的防治措施一是认真按照消毒技术要求进行蚕室蚕具的消毒;二是认真加强贮桑管理,坚持桑叶干贮,先贮先用,防止贮桑时间过长,贮桑场所坚持每天清洁消毒,防止蒸热变质,细菌繁殖;三是防止蚕体创伤,严禁密饲,采用网除沙,自动上簇;四是加强桑园治虫,防止桑叶污染;五是加强通风排湿,蚕座多撒防消散拌石灰或石灰粉,蚕沙不能太厚,太湿;六是按照要求次数和浓度添食克菌清;七是一旦发现蚕病,立即拣除病蚕集中在消毒缸中深埋处理,并按照治疗浓度连续添食三次克菌灵或克菌清后,再每天一次,直到没有病蚕。

2.3.3真菌病--白僵病(1)蚕白僵病的症状识别大蚕刚死时身体松驰柔软,然后硬化,死后1-2天全身长出白色气生菌丝,最后长满白粉状的分生孢子。(2)蚕白僵病的防治措施一是养蚕前要严格消毒;二是4-5龄期要稀放饱食,严禁套养,多撒防消散和新鲜石灰粉,加强通风换气;三是认真做好眠起和提青分批处理,及时清除蚕沙;四是一旦发生僵病,每天撒两次防消散拌石灰粉防治,严重时期每天再添食一次克僵灵。病蚕及死蚕要及时捡出,放入消毒缸集中烧毁,切不可乱丢乱扔,更不能收集晒干出售,蚕沙要集中起来沤制,切不可乱倒乱放;五是要重视桑园虫害的防治,尽量减少僵病传染源。

参考文献:

[1]刘敏,陈松,廖鹏飞.栽桑养蚕实用技术手册(口袋书).

[2]郑山洪,周文东,王冰主.蚕桑实用技术读本.

作者:孙体助 何玉萍 段双梅 单位: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