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常见病害防治技术分析
摘要:番茄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蔬菜,营养价值较高,深受人们的青睐。在番茄生长中病害防治十分重要,该文以霸州市为例,对番茄生长中较为常见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病毒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常见症状以及主要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降低病虫害对番茄种植的危害程度,提升番茄种植效益。
关键词:番茄;生长;病害;防控技术
霸州市地处河北省冀中平原东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番茄生长。番茄是全市蔬菜主栽品种之一,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病害影响,目前全市番茄生长期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病毒病以及灰霉病。为进一步优化番茄生长环境,提升番茄产量,应重视病害防控技术的应用,降低病害的影响,推动全市农业生产发展。
一、早疫病
1、常见症状番茄早疫病主要在苗期成株期间发作,给花、果、茎、叶等带来严重危害。其中叶片受到早疫病影响最初会成针尖状的小黑点,随即不断加重扩大,以轮纹状为主。通常情况下,茎部一般在叶柄与分枝处感染较多,会出现椭圆状不规则病斑,叶柄部位呈轮纹斑,表面有灰黑色霉状物质存在。青果受到早疫病影响最开始花萼周围会产生不定形或者椭圆形黑色、褐色凹陷斑,后期逐渐发展为果实裂开,病部比较硬,会密生黑色霉层。
2、防治技术如若发现番茄在生长期间出现早疫病,保护地可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药0.67-1.00kg,间隔9天喷一次,连续喷撒3-4次;或用45%百菌清或腐霉利烟剂,每亩用药11-13熏蒸。露地栽培可喷洒25%丙环唑乳油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倍液,7-10天喷药一次[1]。
二、晚疫病
1、常见症状晚疫病主要是真菌感染,对叶片与果实造成危害,也可以对茎与叶柄造成影响。番茄苗期和成株期都会受晚疫病影响,如若在苗期感染晚疫病,病斑会从叶片的主茎蔓延扩散,嫩茎部位可缢缩腐烂,病部以上的枝叶都会出现死亡,湿度过大情况下,病部表面会生成白色霉层。晚疫病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发作,最佳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低于95%之上。适宜感病期为成株阶段直至座果阶段,发病潜伏期可维持3-5日。受当地阴雨年份的影响,可促使晚疫病病情加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田块发病显著。同时,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度较低,肥水管理不善的田块都会加重晚疫病。
2、防治技术为了有效地规避晚疫病发作,可以采用轮作方法,将番茄与非茄科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要将病残体及时有效清除干净在发病季节,可将病叶去除,病果深埋处理。在日常重视田间管理增强番茄植物的抗病性,尽量在晴天浇水,避免大水漫灌;保护地栽培灌水之后要放风排湿。科学密植,定期整枝打叉,将植株下部位的老叶摘除干净,调节番茄种植的通风透光条件,在确保湿度的情况下增加放风量。另外,对于感染晚疫病的番茄,在发病初期可喷洒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72%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69%烯酰吗啉•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等[1]。
三、叶霉病
1、常见症状番茄染病之后,叶片的正面与反面边缘处都会呈现不明显的近圆形褪绿黄斑,后期正面会褪绿呈黄色,背面黄斑会呈现紫黑色或者黑色霉层。染病严重时,叶片会干枯卷缩。果柄与嫩茎也会出现相同病斑,花器染病后容易脱落。染病后,果面上或者果蒂周围都会出现圆形或者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硬化呈凹陷状。
2、防治技术在番茄叶霉病染病初期,露地番茄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保护地番茄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蒸,每亩用药200-250g,也可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药66g,隔8-10天喷撒1次,交替轮换使用,可有效控制病害[1]。
四、病毒病
1、常见症状病毒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发病时会出现花叶、蕨叶、条纹、丛生、卷叶以及黄顶现象。此病症主要发生在秋播番茄生长期。病毒病喜爱高温干旱的环境,夜间温度与地面温度偏高、少雨,蚜虫较多时期病情更加严重。肥水不匀、氮肥偏重的田块都会增加病毒病的患病几率。通常情况下,持续高温干旱的季节会加快病毒病的流行速度。
2、防治技术针对番茄病毒病,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在播种前做好种子的消毒处理工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番茄抗病力;及时防治蚜虫、烟粉虱等传毒介体,以切断毒源;在发病初期,可喷施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2]。
五、灰霉病
1、常见症状灰霉病会对番茄的花、果实、叶片以及茎造成影响,患处会出现水渍状或者黄褐色湿敷状,表面布满灰色浓密霉层。灰霉病通过气流传播,主要寄居主伤口或衰老气管处。由于病菌属于弱寄生菌,可以在有机物上生活,种植者应该提高警惕。
2、防治技术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过量,每次浇水后,加强管理,防止结露。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深埋,严防乱扔。关键期用药,保护地番茄发病初期使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g熏蒸,隔7-8天一次;也可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kg,隔9天1次;露地番茄可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2200倍液[2]。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番茄生长期间,番茄种植户应该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提升病害防治技术水平,有效地避免病害的危害,才能提升番茄的产量与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秀香,刘志恒,冯兰香,等.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2]吕佩珂,李明远,吴钜文.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作者:刘莹 单位:河北省霸州市农业农村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