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病害防治论文 > 马铃薯种植及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马铃薯种植及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5-08 03:20:00人气:369

摘要:马铃薯具有宜粮、宜菜、宜饲和宜作工业原料的特点,又因为其高产、适应性强、分布广、营养成分高,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随着人们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研究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介绍马铃薯种植技术及其病害防治方法。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技术;病害防治

1马铃薯种植技术

1.1选地整地

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是很严格,但以表土深厚、结构疏松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马铃薯是喜凉作物,不耐高温,气候冷凉地区以砂土和砂质土壤栽培最好,气候温暖地区以砂质土壤或者壤土栽培最好,可促使出苗快、块茎形成早、薯块整齐、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1]。整地一般都实行秋深翻、晒垡起垄等形式,秋季深翻尤为重要。北方地区常遇春旱,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在播种前浇水保墒,再浅耕耙平。

1.2选种育苗

1)根据栽培目的进行马铃薯薯种选择。若马铃薯作淀粉加工原料,应该选择高淀粉品种;若用于制作炸薯条或者薯片应该选择薯形整齐、芽眼少且浅、白肉、还原糖含量低的食品加工专用型品种。2)根据当地马铃薯病害发生情况选择栽培薯种。应选择抗病性强、稳产性好的品种。马铃薯育苗必须要精选种薯,一般应选择具有品种特征、表皮光滑、柔嫩、皮色鲜艳、无病虫、无冻伤的块茎作种。出窖后进行催芽处理,能促进种薯解除休眠,缩短出苗时间,促进发育,淘汰病薯。当芽长1~3cm时,可切块播种。需要注意的是,切块时用75%的酒精反复擦洗切刀或者用沸水加少许盐浸泡切刀8~10min进行消毒,并用草木灰或者种衣剂拌种,避免病害[2]。

1.3播种及合理密植

北方地区早熟品种4月中旬播种,中熟品种4月下旬播种,晚熟品种是5月初播种,一般采用播种机播种,施肥、覆土、起垄同时进行。除了品种特性和田间管理因素之外,马铃薯产量和质量与马铃薯的种植密度有关,所以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十分重要。密度过小,马铃薯地上部分茎叶光照不足、通风情况差、营养供应不上,会导致马铃薯块茎生长缓慢、减产;密度过大则会造成土地资源和肥水浪费。一般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植株矮小,可以适当密植,中、晚熟品种可以适当稀植;土层深厚、肥力较强、排灌方便的地块,养分充足,植株生长旺盛,叶片肥大,应当适度稀植,土层浅薄、肥力贫瘠、排灌不便的地块,养分偏少,植株生长矮瘦,叶片较小,应当适度密植;商品薯和薯条加工薯应适当稀植,种薯和淀粉加工薯可以适当密植。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保证马铃薯拥有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加强地上茎叶的光合作用,促进地下茎块膨大,是实现马铃薯后期优产高产的基础。

1.4田间管理

马铃薯早熟品种生长周期70d,晚熟品种120d左右,这期间的田间管理对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很大,要根据当地不同的气温、地温、湿度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

1.4.1除草幼苗尚未出土遇到春旱或水分少的情况,容易滋生杂草,需要进行苗前耢地来到达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杂草、快速出苗的目的。如果不进行除草,任由杂草蔓延,会导致肥水供应不足,降低马铃薯块茎生长速率。因为杂草在成长过程中会争夺马铃薯的生长资源,且在地上遮挡光照,影响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在地下干扰马铃薯块茎生长。同时,还有些病原菌及害虫的虫卵会寄生在杂草上越冬,为害马铃薯,降低其产量和品质。

1.4.2施肥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的反应很敏感,需求量最多的是钾肥,其次是氮肥,然后是磷肥,而且不同时期对不同养分的需求量也不一样。马铃薯幼苗时期,植株矮小,养分消耗少;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需肥量较多,若此时养分供应不足,会导致淀粉积累变慢,进而导致产量下降。一般情况下,施加基肥用量应占施肥总量的70%以上,部分地区马铃薯种植只要施足底肥,生长期间可以不用追肥;如若追肥,应该在块茎形成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氮、磷配合使用,追肥量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除了氮、磷、钾肥外,还应施加微量元素肥料,对马铃薯植株生长有重大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有锰、硼、锌、铁等。锰能促进马铃薯幼苗生长,并增加抗性;硼能促进细胞分裂,加快碳水化合物运输,增加马铃薯产量;锌参与叶绿素的合成,可促进光合作用,同时也是很多酶的组成成分,缺少锌元素,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植株发育,造成植株矮小,产量降低[3]。

2马铃薯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病害大都是由于种薯带毒或者田间管理不当(比如高温、高湿等)引起的。马铃薯的常见病害有以下3种。

2.1马铃薯晚疫病及其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由致病疫霉引起的能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卵菌病害。如果在马铃薯植株叶间或者叶缘发现水浸状的绿褐色斑点,并且病斑周围有晕圈,就说明马铃薯植株染上了晚疫病。湿度较大时,病斑扩大的速度很快,逐步变成褐色,生白霉,叶片背部明显;环境干燥时,病叶干枯易裂,病斑扩大速度慢。植株染病严重时,叶片会出现萎垂、卷缩等情况,最终整个植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后,薯块大多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开花期大量发生,防治晚疫病有两种途径。1)减少初侵染源。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2)在病发时,喷洒瑞毒霉锰锌、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等,有较好的效果。

2.2马铃薯疮痂病及其防治

马铃薯疮痂病是一种只为害薯块的病害。发病初时在薯块表面产生褐色隆起的小斑点,扩散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中部稍凹陷、外缘隆起的褐色疮痂状病斑。病斑仅限于薯块表层,一般深度1~2mm,部分3mm以上,后期病斑连接变为5~10mm大木栓化硬斑,严重影响薯块的商品价值。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5.2以下很少发病。此外,不同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疮痂病的防治方法:1)选用表面完整、无病的薯块播种,播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min;2)多施有机肥或绿肥,可抑制发病;3)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4)使用药物预防。

2.3马铃薯病毒病及其防治

病毒病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其表现形式主要有3种:花叶型、卷叶型、坏死型。三种类型的马铃薯病毒病的症状各不相同,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片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导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针对马铃薯病毒病,可以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是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种薯,以确保无毒种薯种植。此外,防治蚜虫也可避免此类病害。

参考文献:

[1]刘彤,陈冰焦.马铃薯种植要点[J].吉林农业,2016(5):60.

[2]孙太安.栾川县马铃薯―春玉米高效种植技术模式[J].中国农技推广,2014,30(10):25-26.

[3]王定仙,王春珍,孙慧英,等.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9(11):37.

作者:张盼 单位:长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