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螃蟹养殖技术研究
螃蟹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淡水产品,营养丰富,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它是一种节肢动物,从目前我国的养殖分布状况来看,主要聚集在长江的入海口地区,人工养殖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像苗种的投放、饵料的配置以及后期的放逃工作等,但是,在近些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普及创新,这种淡水螃蟹养殖技术逐渐得到了推广,越来越多的地区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大规模发展起来。
1螃蟹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分析
1.1生长环境方面
螃蟹一般是居住在较为潮湿的泥岸洞穴中,但也不排除在水中的石块或水草中。如果是江海湖波,那么它们喜欢生活在水质较为清洁、水草茂盛的区域,如果的池塘的小范围中则是池底的泥草中。它的生活特点一般是昼伏夜出,它的一个基本技能就是挖穴,同时这也是其防御侵害的一种方式,洞穴的挖掘一般是在较为松软的土层中。
1.2食物摄取方面
由于其属于水生生物,它的食物也大多数是从水中获得,不仅食水草,也会捕食一些腐殖质,也不排除小昆虫、蠕虫、小鱼小虾等。但是主要的还是以水草为主,泥沙的食用只起到辅助消化的作用。
2淡水螃蟹养殖需要做好的工作
2.1选择适宜的池塘条件
好的淡水池塘,要具备干净的水质,水源较为充足,池水的进水和排水十分便利,池中的土壤为黏土、沙土或是亚沙土,具有很好的通气性。面积不能太小,水的深度要保持在0.6―――1.5m之间,可以塑造几个高过水面的小土墩,也就是所谓的蟹岛,便于其采光,并未其提供挖穴建洞的条件。
2.2保持池水的干净
如果是新建设的淡水养殖池,在放养螃蟹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药物消毒,一般常用的是漂白粉,这样可以使池水干净卫生,不会给螃蟹带来过多的危害。首先,要把握好整个池子的规模大小,确定实际的体积,然后根据大小来调配合理的漂白粉,经过加水溶解之后,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全池泼洒,通常情况下,清池之后的5-6d就可以放养了。
2.3培育良好的水池水质
经过上一环节的漂白粉消毒后,待3-4d之后,可以在池塘之内投放大约150kg的有机腐殖质等的肥料,投放几天后池水的颜色会逐渐的变为青绿色,并且要保持池水的干净卫生。
2.4种植适宜的水草
上述提到,螃蟹的生长习性离不开水草环境,因此,在淡水池养殖螃蟹就要充分的利用这一习性特点,在池子中种植或投放一些适当的水草,塑造预期自然的生长环境相似的氛围。在池中种植水草的另一目的就是起到一种分散的作用,让螃蟹可以分散在池中的不同高度,需要注意的是,水草种植不能过于密集,要留有一定的日照空间。
3淡水螃蟹的养殖技术分析
3.1养殖温度调节方面
螃蟹在幼苗阶段,需要的生长温度不宜过高,适中即可,一般是在15℃-30℃之间,最佳的温度是25℃左右。因此,养殖管理人员就要严格的控制好养殖大棚内的池水的温度,保持其始终处于恒定的状态,水温过低就要进行增温。
3.2养殖的密度方面
螃蟹的生长需要有一个充足的空间区域,如果养殖空间过于狭小密集的话,很容易造成水中供养不足,水质下降等的不利现象,因此,就需要严格的控制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从大多数的实际养殖经验来看,一般每亩大小的淡水池可以放养500―――600只螃蟹,这样的密度是最佳的,可以给螃蟹提供一个充足良好的生长空间。
3.3日常的饵料喂养方面
由于螃蟹的食物来源较为多样性,因此,对于淡水池的人工养殖来说,在进行事物的喂养时,就可以根据实际采用新鲜的鱼类饲料并添加合适量的食盐,经过高温烧熟之后去骨搅拌成鱼糜,再制作成小团状颗粒,直接抛洒到水池中进行喂养。螃蟹的幼苗在进入到淡水池子中初期阶段,喂养时要控制好时间量,一般是每日3-5次,饵料的不能全部集中一个区域投放,一部分要投放在池边的浅水区域内,另一部分要抛撒在水生植物较为密集的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大约6-10个月后,螃蟹的个体逐渐变大,水池的温度增高,对于食物的摄入量加大,特别是在其8-10个月时,螃蟹肥育聚黄,自身重要增加,养殖人员就要增加动物性饲料的喂养。需要注意的是,在喂养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水池的温度、天气条件以及螃蟹的生长状况等进行量的适当变化。
3.4做好相应的放逃措施
幼苗期的螃蟹还不具备很强的活动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成长后,它的个体逐渐变大,各方面机能逐渐成熟,活动能力变得更强更活跃,从养殖的长远角度出发,就需要养殖管理者做好其的放逃工作,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一般常见的有在水池的四周竖杆拉网,但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采用塑料薄膜,或者也可以采用水泥板,限制螃蟹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在下雨的雨天,池中水位上涨,更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具体的采取何种的放逃方法还要依据于养殖的实际状况来有针对性的确定。
4总结
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的变化,对于海鲜产品的饮食需求逐渐增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工养殖海鲜产品大大增加。螃蟹作为常见的一种水生生物,属于海鲜产品的范畴,对于其的人工淡水养殖技术来说,需要切实的把握其生长环境和习性,有针对性的建造淡水水池,并采取一系列的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提高其养成率。
作者:陈云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农技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