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水保论文 > 水保植被修复方式探析

水保植被修复方式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2-09 08:19:00人气:365

本文作者:陈志阳、杨宁、田小梅、杨满元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的实施,是根据区域现有的自然与社会条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现有自然资源为基础,种养加结合,产供销配套,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大目标。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寓经济效益于治理措施之中[1~2]。

目前,我国生态经济型开发治理模式主要运用在小型或微型生态系统中,而将其运用在较大区域治理中的经验很少。本文以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为例,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采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研究所紫色土试验站的部分收集整理和试验数据,运用现代生态恢复学原理与方法,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的急坡地、陡坡地、缓陡坡地三个区域环境尺度范围内,针对性地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为促进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3~5]。

1区域环境概况及其生态特征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地理坐标110°32'16″~113°16'32″E,26″07'05″~27″28'24″N,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7.9℃,年平均降雨量1325mm,年平均蒸发量1426.5mm。平均相对湿度80%,全年无霜期286天。紫色土面积为16.25×104hm2,呈网状集中分布于衡阳丘陵坡地的海拔60~200m的地带,东起衡东县霞流、大浦,西至祁东县过水坪,北至衡阳县演陂、渣江,南达常宁市官岭、东山和耒阳市遥田、市炉一带,以衡南、衡阳两县面积最大。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特征可概括如下。

1.1干旱缺水、水热矛盾突出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层浅薄、蓄水保水力弱,旱季极易干旱,雨季又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之紫色土颜色较深,吸热性强,导热性差,夏秋季土温很高,昼夜温差大。据测定,紫色土丘陵坡地最高温度可高达76.3℃,昼夜温差可达45.9℃。每当炎热盛夏,土温过高,使其生长在其上的植物凋萎而死亡。

1.2水土流失严重

紫色土的母岩为紫色页岩,其结构松脆,颜色深,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常因热胀冷缩而风化崩解,加之地形起伏、植被稀少,在雨水的冲刷下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层浸蚀和堆积作用频繁,据统计1967~1993年紫色土丘陵坡地水土流失量高达175t/(km2•a)。

1.3人为破坏频繁,植物群落破坏容易,恢复难

该区域人口较多,土地少,农民较贫困,加之绝大多数农民的燃料主要来自林木,因此,迫使当地农民为追求短期限的经济效益而放弃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经营方式,过度使用环境资源,最终造成环境恶化,使植被恢复难度较大。

2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的选择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是一种易受干扰而遭破坏的脆弱生态环境,对环境因素反应灵敏,生态稳定性差,生物组成与生产力波动较大。同时也面临着贫困与环境恶化的双重难题。因此,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的研究,从全局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创新性和多样性的高度选择与该区域相适宜的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就愈显得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由于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的急坡地、陡坡地、缓陡坡地的土、水、肥、光、温等生态要素的差异性,因此,可将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分为三个小系统,即急坡地生态系统、陡坡地生态系统、缓陡坡地生态系统。针对不同系统的生态要素的差异,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模式,把改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与农民的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以达到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生态治理的目的[6~8]。于2009~2010年通过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现行实施的、且具有一定实施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进行普查,选出3类共10种模式(表1)。

3结语

(1)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将区域的生态治理与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是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2)通过区域生态治理和经济开发的结合,不仅使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且还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为相似区域的水土保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模板。

(3)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是水土保持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延续,它突出区域的生态经济,寻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实现生态、经济的共赢。但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经济特色因地制宜地利用不同模式,创造性地总结与发展各种模式,真正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江山更加秀美,人民生活逐步富裕。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