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
摘要: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当前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面临着整体规划不足和农民缺乏活力等问题,需要政府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推动农民进入农业产业链,实现持续增收。以山西省某区为例,分析了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
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目前,山西省某区农业发展亟待有一个新的模式、新的理念。依托产业链的培育,以绿色发展为轴心发展农业,将农村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让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培育出绿色化、优质化的农村产业品牌,推动形成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绿色新农村的新发展格局[1-5]。
1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的必要性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现阶段,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对农民、农村和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农业发展相对较弱,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困难,已成为我国农业亟待改善的问题。
1.1新农村绿色建设的重要抓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要将农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就是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产业链为抓手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
1.2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们思想观念转变,人们对于食品、蔬菜等农产品要求逐步提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产品单一、污染严重等问题,坚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农产品绿色无公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求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既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又能给农民、农村带来收益。
1.3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在山西省某区,农民大多不再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是靠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只有以农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农民持续创收,才能留住农民,留住人才。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就是要大力开发农业的各种功能、价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广大农民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方式加入进来,让农民合理分享生态农业产业链全链条增收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2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1产业链整体规划有限
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既需要运用农学、药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又需要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结合各个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面对诸多复杂的情况,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制定整体规划时会有很多困难。
2.2农业企业基础薄弱
山西某区农村农业企业自身实力不足,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合作,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经营模式。该区的农产品种植现代化程度不高,种植主体还是分散的小农户,提供的农产品也是初级产品,加工业没有达到现代化水平。农业企业科学技术的使用率较低,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规模较小且各自为营[9]。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农业企业的发展,导致其基础薄弱。
2.3农民活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民务农收入低,不足以维持生计,许多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农民人数大大减少。许多在乡农民仍采用传统务农方式,没有系统的农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活力严重不足。
3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的有效措施
3.1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作用
产业链形成需要宏观设计。由于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个人及企业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政府需要开展实地调研,对当地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宏观规划和统筹谋略。同时,要推动不同领域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助力产业链形成。政府还应加大投入,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培养和引进农业信息化人才,为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提供资金和人才等基础保障[10-11]。
3.2激活企业活力
近年来,农村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增长较快,规模逐渐扩大,但是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效率还有待提高。必须加大对农村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农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链培育的重要主体,是农业产业链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应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农业产业链培育过程中,要大力激发农业合作组织的活力,使之成为农业产业链的主力军之一,以及农业利益的代言人和农民利益的保护者。
3.3增强农民活力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业新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更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新发展思路的新型农民。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术,农民才能真正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竞争能力。增强农业生产活力,吸引各种专业人才进入生态农业产业链中,生态农业产业链才能真正发挥效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谈治国理证(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S].2018-01-02.
[6]韩长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EB/OL].[2017-01-25].
[7]王关区,陈晓燕.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前沿,2018(2):101-107.
[8]杨加猛,季小霞.基于“两山”理论的江苏美丽乡村建设思路[J].林业经济,2018,40(1):9-13.
[9]孙鹏,杨孝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5):163-164.
[10]吴宏耀,罗丹.用新理念引领农业农村发展[J].中国财政,2016(9):6-9.
[11]邹春燕.国内外产业链理论研究概述[J].长江论坛,2011(3):53-56.
作者:谢玉姣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