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过程的影响因素
摘要: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内容,在生产过程中少不了水的灌溉。现阶段农业灌溉对水的利用率非常低,远远落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因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成为解决农业用水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中的扩散过程进行论述,分析各类因素对其的影响,以期提升农村地区的灌溉效率。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过程;影响因素
引言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全面了解灌溉的扩散过程,高效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节水灌溉在我国应用较早,且随着各项科技的完善和进步,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灌溉体系。但从当前的灌溉效率来看,有效灌溉面积占种植面积不到1/4,突破技术难点已成为时代热点话题。
1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水是人类生产的根本,也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每年的农田受旱、受冻面积高达33万km²,我国的农业生产用地长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干旱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农民的作物生产带来了不良影响。不可否认,农业的节水潜力很大,选择合理的灌溉技术既能确保土壤含水量的充足,也能规划水利体系的利用,扩大受灌溉土地面积。节水灌溉技术同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具有更加高效、更合理的特点,节约用水的关键就在于单位作物产量的总耗水量,或者把单位耗水量的作物产值作为参考。当前在我国使用较多的节水灌溉技术大约有十余种,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管道灌溉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渠道衬砌与防渗、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等,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针对不同的种植区域和作物特性,所采用的技术也不相同。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扩散过程、灌溉制度、田间辅助措施等措施。
2节水灌溉技术扩散过程分析
农业节水灌溉的技术扩散过程是指农户或其他技术使用者学习、运用此技术,与技术人员相互交流的过程。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被广大种植者所认识、理解、采用的过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扩散目的在于在保障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生产量的条件下减少对水的使用量,或在确定水量的条件下优化灌溉体系,提升利用率,达到提升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因此,节水灌溉技术扩散所产生的节水效能直接关系着扩散效果。在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扩散实践过程中,往往缺乏较为完整的技术使用知识,不能正确把握好技术的使用方法,最终导致节水灌溉技术无法发挥它的价值。从整个灌溉技术的扩散系统来看,其扩散过程主要分为以下3个阶段。
2.1节水灌溉技术被首次使用
在科研人员研究出节灌溉技术之后,向外界推广并转让技术,技术接受者有农业企业、农业部门和农户等。这些机构会在相应地点建立技术师范点,对技术进行推广扩散,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或其他行政部门进行推广和介绍。技术推广之后,便会开展实验种植,这也是检验灌溉技术效果的阶段。
2.2技术吸引阶段
在前阶段的技术推广和技术检验中,明显的经济效益会吸引更多的人采用此项技术,这个阶段的技术使用者大多为农业大户、产业园等。
2.3新技术的销售阶段
此阶段是由示范户将技术推广销售给普通种植户。3个阶段的技术扩散前提都是技术的使用效果,能给使用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即该技术被研发并投入到市场中应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并且能获得销路,否则会因滞销而影响扩散过程,使得技术扩散的终止或倒退。
3节水灌溉技术扩散过程的影响因素
对于扩散过程,根据扩散过程中不同主体发挥的不同作用可以将其大致分为5个类别:扩散源单位、灌溉技术、政府和行政部门、技术销售企业、使用农户。以下将对这5个主体在扩散过程中的影响进行综合论述。
3.1扩散源单位的影响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扩散源单位有技术研发部和技术人员。作为最具发展前途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如果能扩大宣传面,促使农民掌握核心技术,那么实现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也不再困难。为了进一步推动此技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因地制宜,突出扩散重点和对象,着眼长远与全局,慎重决策。扩散单位作为技术的主要来源和输出产地,应始终以“注重实效、分期开发”作为技术研究思想,合理推进灌溉技术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扩散,不仅涉及项目技术,还涉及了社会民生,只有让农民从中受惠,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让技术的作用得到体现。提升扩散源的主动性,完善激励措施,强化技术流通性,让技术科研所、技术推广中心、农企和种植户得到和谐交流,突破信息交流障碍。
3.2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作为扩散过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载体。技术的优劣与市场价值决定了其扩散效果,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整个扩散中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技术相对成熟、设施初步完善。这也是影响扩散效果的最大因素,反映程度也较深。我国发展灌溉技术的时间较长,且在各个产业的运用效果也逐年提升,各地区也掌握了核心技术,特别是在节水灌溉技术的理念、方法和机制上,还有硬件和软件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技术的推广与运用产生了积极影响。市场投入较为成熟。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成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推广策略到位、设备质量过关、系统配套设计合理、技术示范面广等。例如在使用滴灌技术时所需要的主要设备管材、水泵、过滤器等,设备质量的提升发挥了灌溉系统的功能作用。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很多已建成的滴灌系统都已克服了原来设备老化,设备使用寿命短,维修工艺不当等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同其他技术不同,它的设计参数很多,如土壤含水率、周围环境、水质条件等,并且需要维持在一定的精度内,才能保证灌溉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实际操作中,设计参数与早期期望设计值相吻合,真正实现了田间耗水量的实时检测和控制。
3.3相关行政部门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能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是体现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的指导方针。因此,行政部门和其他农业机构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政策,突破技术扩散的主要难题,途径技术的扩散。针对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优势,应积极向农户进行宣传指导,完善制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设施建设标准。提升社会的认知度,切实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
3.4农户自身
对于农户而言,节水灌溉技术既是一种劳动力,也是一项生产要素。从国家的资金扶持政策来看,大部分节水灌溉工程都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分级承担,项目建成之后的设施运行费用均由农户自己承担。对于地方农民而言,他们的经济收入、劳动力和土地孕育能力并不高,要让他们采纳并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缺乏正确的示范领导和资金,使得他们无法产生技术使用的欲望,技术扩散也就受到影响。加之农户的信息渠道少,他们对新技术的使用都持保守态度,不愿冒险使用他们不熟知的技术。
4结语
针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各地各级部门都应加强对技术推广的投资力度,完善激励措施,建立多个技术示范区,对农户进行合理的技术指导,发挥农民群体的力量,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命令模式,吸引广大农户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国亮,侯军歧.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0-55.
[2]惠荣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机制与模式研究[J].开发研究,2014(1):43-45.
[3]张玉霞.关于农田灌溉与节水的思考[C].2012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作者:王玉红 单位:献县农业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