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建设论文 > 农业建设队伍科研机构人才培养探析

农业建设队伍科研机构人才培养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0-29 17:24:00人气:359

为了解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人才队伍现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某研究所为例,对其人才队伍进行了调研,包括人才数量、比例、学历、年龄、专业、培训等,分析其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研究所人才队伍现状

1.人才队伍结构及特点。调研的研究所在职职工人数116人,其中科研团队79人,占全所职工人数的68.1%。其中首席科学家9人,科研骨干30人,科研助理40人,三者比例为1:3.3:4.4。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8.7岁,40岁以下占71%,其中35岁以下占43%;40-50岁和50岁以上人员数量相当,约各占15%。科研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85.2%,其中博士学位45人,占73.8%。正高级职称人员占31.1%,副高级职称人员占19.7%,中级职称人员占47.5%。具有副高级或中级职称且有博士学历的占比基本一致,约为75%,略高于具有正高级职称且有博士学历人员占比(72%)。青年科研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学历层次更高,40岁以下具有硕博士学位占比93%,高层次人才中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所共有9个团队,人员平均年龄范围为33.6-45.9岁,团队人数一般为5-10人见图1。

2.高层次人才现状及团队分布特点。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实施了农科英才计划,包括培养与引进顶端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三个层次,统称为高层次人才。调研的研究所共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高层次人才18人,平均年龄为36.2岁。其中领军人才2人,青年人才7人。青年人才中引进5人,自有培育2人。另有后备人才9人。18人均拥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学历人员占比83.3%。正高级职称占比22.2%,副高级职称人员占比16.7%,中级职称占比61.1%。各团队拥有人才的数量不均衡,具体人才分布见表1。

二、人才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

总书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贺信中提出,中国农业科学院要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科研院所。科研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全院实现“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调研的研究所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领军人才严重缺乏,行业影响力不足。作为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所,虽然拥有9个创新团队,但符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认定的领军人才仅有2人,40岁以下正高级职称2人,没有行业内公认的国家级人才,如院士、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基金及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在行业重大项目组织方面,虽然拥有行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多位体系专家,但在体现行业领导力的项目诸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重大项目等方面多年没有突破,行业内的学术引领和号召力明显不足。

2.学科方向凝练不够,人才结构不合理。各团队人数5-10人,多为7-8人,与其他国家级农业研究所学科优势团队人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团队结构不合理,年轻化的团队缺骨干、老龄化的团队缺助理。团队人数不够,容易导致一人多岗身兼数职,无法长时间聚力解决领域内科研重大难题,不利于大成果的产出;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团队可持续稳定发展。

3.近亲繁殖现象仍存,国际化程度不高。79名科研人才中有13人来自国内某农业高校的同一专业,且本所培养的研究生留所工作比例高达30%,拥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人才仅6人,国际权威杂志编委仅3人。近亲繁殖容易形成行业小圈子,限制了学科的拓展,国际化视野不足,不利于形成国际影响力。

三、人才培养建议

要从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战略目标出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营造良好生态环境,造就一流领军人才,坚持使用培养结合,支撑创新跨越发展”为指导方针,以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重点造就德才兼备的领军人才,着力培养青年创新人才,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动态优化、充满活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1.加强人才顶层设计,制定人才规划。高层次人才的引育需要有长远规划,引进切忌盲目跟风,要瞄准事业发展的高点,实施精准引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需具有国际视野、行业影响力,且了解农业科研,认同研究所文化,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团队管理能力;引进的青年骨干,需具备未来可能成长为高层次人才的潜质,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且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踏实肯干刻苦钻研。

2.开展人才培育计划,实现持续发展。确保高层次人才的自供率是实现研究所人才可持续发展最根本保障,发挥自有人才的内生动力,引进是人才断层后补助行为。因此,研究所要根据事业发展需求,立足长远制定人才选拔标准,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专业作用,定期选拔优秀的后备人才,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从项目申报、成果培育、国际合作、成果转化及团队管理能力等多方面重点引导培养,通过具体工作多压担子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培养堵点。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各项制度的支撑,目前人才的选拔唯帽子论还时有发生,人才的评价唯论文论依然存在。推进人才分类改革,根据不同人才特点,制定分类考评标准已成为人才成长的最大堵点。一概而论指挥棒必然导致人才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无法为不同岗位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造成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人才特点的分类评价机制。此外,建立与高层次人才相适应的薪酬激励机制、人才晋升机制和基础科学研究经费保障机制等是激发人才爱岗敬业、深耕科研、勇攀高峰的环境保证。

陈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