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的富锌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桐城市富锌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富锌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富锌农产品;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誉为“生命之花”“智力之源”,锌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免疫、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对桐城市土地质量化学调查结果,在桐城市挂车河下游的新渡镇―双港镇、柏年河的青草镇―嬉子湖地区查明大量富锌土壤,锌元素含量在80~200mg/kg之间,面积135平方千米,具有一定的开发富锌产业的基础条件。科学开发富锌资源,加快富锌资源开发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富锌农业产业的重要意义
1.保障高端富锌农产品有效供给
充分利用桐城市丰富的富锌土壤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富锌农业产业,依托建设有特色、有基础的水稻、蔬菜、茶叶等富锌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培植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富锌农产品品牌,促进富锌蔬果、水稻产量不断增加。在大大增强有效供给能力的同时,扶持壮大一批主要从事富锌农产品开发的农业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富锌农产品品牌,对建成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富锌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富锌农业产业,以富锌农业种植为依托,以富锌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形成集富锌产品生产、加工、旅游为一体的富锌产业走廊,带动养生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不仅能够全面推进农、旅、养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还可以加快桐城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完善富锌农业产业体系,辐射带动富锌农产品贮藏、加工、包装、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富锌农业品牌效应得以显现,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提高居民身体素质
富锌农产品可提高人体免疫抗病能力,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和中老年人营养保健,提高居民体质。
4.促进城乡劳动力
就业富锌农业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各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关联产业发展可提供就业岗位,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具有一定意义。
二、发展富锌农业产业创新的重点任务
1.开展科学论证
充分利用现有地质勘探资料,掌握辖区含锌及富锌土壤的分布情况,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采集的土壤样品,分析了解土壤的含锌情况,确定富锌土壤的区域范围。邀请省内外地质、土肥、营养、水稻、蔬菜、茶叶等方面的权威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对富锌土壤区农产品含锌量、土地利用现状等情况做更细致的调查、分析,根据富锌土壤的分布,结合光温水热等资源特点、特色农业的种植传统及区域,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确定富锌特色农产品的重点区域和品种。
2.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组织省内外权威机构编制《桐城市富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富锌大米、富锌大豆、富锌薯类、富锌蔬菜、富锌茶叶、富锌水产品以及富锌畜产品等产业发展作出长远发展规划,指导桐城市富锌农业产业科学较快发展。
3.加快富锌产业开发
编制《桐城市富锌农产品产业开发管理办法》,采取“五统一”制度。“统一准入”:建设桐城市富锌农产品生产基地,由市政府授牌,选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统一授权生产富锌农产品;“统一标识”:设计统一标识,由市政府授权企业在富锌产品上标注;“统一标准”:制定种、养、加工业统一标准,严格标准化生产;“统一宣传”:将桐城富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统一宣传口号,建设“桐城富锌农产品生态绿谷”;“统一营销”:由市政府统一组织桐城富锌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各级各类农展和产销对接等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推介桐城市生态富锌农业生产企业、招商项目及锌元素有益人体健康的知识,扩大富锌农业的社会影响力。
4.开展生产技术研究
着重开展各种作物对锌吸收富集的差异性试验研究,筛选适宜开发的优良农作物品种。积极研究富锌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总结提出一套成熟的富锌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富锌农产品锌元素保持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确保富锌农产品质量。积极与科研院校对接合作,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富锌产品附加值,提高富锌产品生产效益。
5.推进富锌产业化经营
建立公共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引导龙头企业进入富锌产业领域,支持兴办富锌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对目前已有种植基础的水稻、蔬菜等产品进行检测、包装,形成一批成熟的项目,抢占市场先机。积极搞好农业招商引资,吸引各地有开发意向的社会资金投资富锌产业开发经营。
三、发展富锌农业产业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组织工作机制。成立富锌农业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制定产业规划、组织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具体开发工作。同时在四河流域的富锌镇设立工作区,并制定大米、大豆、薯类、蔬菜等生态富锌产业发展的规划,建立一批生态富锌试验示范基地。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将富锌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内容。将富锌农业产业规划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主要承担人,确保最终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三是强化产业联盟。成立富锌农业产业发展顾问团,聘请国内外知名富锌农业产业专家、知名品牌策划专家、产业资本运营专家为桐城市富锌农业产业发展顾问。组织桐城市相关富锌农业企业成立桐城富锌农业产业协会,促进富锌农业经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农业农村、财政、环保、文化旅游、自然资源和规划等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协作,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2.强化政策保障
一是将富锌农业产业开发计划列入《桐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桐城市“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二是将富锌农业产业开发奖补政策列入桐城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1+3+8”政策体系。三是桐城市政府根据实际,建立地方性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制定、完善和实施富锌农业产业扶持政策,调整各种金融资金的投资方向,因地制宜地进行富锌农业产业开发。3.强化资金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支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富锌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构建农业开发企业投入、财政资金补贴和金融部门支持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富锌产业投入机制。通过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等形式组建基金,用于富锌农业产业宣传推介、大产业招商、产业重大平台项目等,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加大投入。二是加强税收激励。引进富锌农业产业综合体、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在项目归属、税收分成方面进行政策探索,实现利益共享、互利互赢。三是强化金融支持。加大对重点产业信贷投放力度,实施优惠利率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拓宽融资渠道,严控金融风险,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融资。引导银行信贷资产向富锌农业产业倾斜,制定金融机构支持富锌农业产业发展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融资担保机构。
4.强化技术保障
一是努力创新推广方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技术到位率。积极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依托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标准化富锌农产品生产体系、标准化农产品认证体系,以科技为富锌产业保驾护航。二是大力培育多元化推广主体。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规范推广行为,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管理,规范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
5.强化质量保障
一是建设富锌产品质量与标准体系。编制《桐城市富锌农产品产业开发管理办法》,建议成立产业联盟,规范“五统一”制度,即统一准入、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统一营销。全面提高功能农产品基地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制定富锌农产品地方标准,促进富锌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二是建立健全检测体系。成立桐城富锌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并牵头在各镇(街道)新建富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支持市内龙头企业设立富锌农产品检测中心。在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上不断更新,逐步与国际接轨。
6.强化人才保障
一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支持成立桐城市富锌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大吸引高层次人才力度。吸引国内外既有的富锌农业领域人才资源,通过设立办事处、联合研发中心、聘请客座教授等方式,探索建立固定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用人机制。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大学生创业。二是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加强富锌农业产业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置业农民,定期组织富锌农业经营学习培训活动。加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鼓励校企合作,支持桐城市技术职业院校开设富锌农业相关专业和课程,以“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建设“实践创新基地”等,探索建立一套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桐城丰富人才资源优势。
作者:李必好 单位:桐城市农业农村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