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对农业经济带动作用浅谈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逐渐成为很多游客所喜爱的一种旅游形式,对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对发展乡村旅游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策略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的发展进步,在有效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定的不足,亟待进行改革创新。同时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开始思考如何优化乡村旅游行业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现就对农业经济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
1乡村旅游基本概述
1.1内涵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以乡村田野为休闲度假场景的旅游形式。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休息时选择去乡村旅游,通过欣赏那里的自然风光,感受乡村独有的朴素自然的气息,从而获得心灵的放松和休息。过去人们去乡村旅游,主要是了解一些乡村建设的背景及当地独特的风俗民情,也可以在村民的引导下实地观赏村落中的房屋、小溪及附近农田种植的农作物、果树等,现在乡村旅游则增加了农家乐及水果采摘等特色活动,让游客能够居住在实际的乡村房屋里面,吃真正的农家饭,亲自体验农活,从而使他们获得全方位的新奇的旅游体验,因此也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乡村旅游[1]。
1.2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符合国家的资源节约和环保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促进作用。我国的乡村旅游从萌芽至今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乡村生活,而乡村旅游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分析
2.1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在过去,我国农业发展以种植业为主,采取的是农牧结合的发展模式,农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技术水平也不够高,因而农业发展很容易受到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以至于难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也不是很合理,各个产业的发展不均衡,第一产业所占据的比例过大,而第二、第三产业则处于弱势状态,发展速度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这就很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对待农业发展的态度是,要在大力发展种植业这一主业的同时,尽可能地拓展农业发展的渠道和范围,积极寻找新的、有效的营收方式,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光明,同时它作为第三产业的其中一部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发展需要集结多个部门和行业的力量,同时也能对各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乡村旅游依托的是乡村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其发展离不开当地的物质资料生产,而这也给其他产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需求市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蔬果种植、旅游纪念品加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过去的以农业为主转变成现在的农业和其他产业共同发展,这有利于改善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弱势局面,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2]。
2.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截至2020年,我国农村人口的数量约为5.6亿,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40%左右,并且目前我国农村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合理转移,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其中涉及很多相关产业和部门,蕴含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可以积极利用乡村旅游业的这种就业优势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知识能力不足,在其他一些行业中无法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岗位,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农民对农村有着天然的依恋,认为只有农村才是他们的家园,他们应该在农村进行工作和生活。并且传统的农业发展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并没有太多好的岗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很多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但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兴起,许多相关产业如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加工、商贸和交通运输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就为农民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机会,他们熟悉农业生产流程,了解自己居住的乡村的历史文化,因此自然地具有就业优势。只要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他们就能够进入乡村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各个所需岗位中,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在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2.3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因此应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以广泛惠及我国的农村地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过去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农民受到文化水平、思想观念和眼界的限制,因此一味地依赖于种植业来实现生产发展,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收入结构较为单一,而且收入水平也不是很高。而伴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基础设施在乡村当中建设了起来,也有大量的游客来到乡村游览观光,这就在无形之中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及其崭新的发展态势使农民看到了新的机遇,再加上城市游客的不断涌入,他们向往乡村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与他们的交流为农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使农民的眼界更加开阔,而这些都能够吸引农民投身于乡村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对整个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改善传统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要营收手段的弊端,能够促进农产品向商品的转化,将生产、流通和消费这几个过程融为一体,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贫困村而言,更适合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业,这是因为只有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以产业带动就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3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业经济的策略
3.1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现如今,单一的游览观光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了,要想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注重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从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入手,关注游客的深层次需求,力争带给游客更加丰富的乡村旅游体验。为此,各个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应当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可以充分结合本地的建筑、文化及物产资源特色,打造完整且具有乡村特色的一条龙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例如,在饮食方面,可以加强与当地果园、菜地及家畜养殖场等的合作,以提供给游客新鲜健康的食材,让游客品尝到真正的农家味道,也可以组织水果蔬菜采摘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自选择自己满意的食材,然后当场制作成菜品,从而可以吸引游客购买相关农副产品或者进行餐饮消费。通过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能够促进旅游业与农业及其他产业的相互配合,做到以乡村旅游业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3]。
3.2加强城乡交流合作
乡村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及丰富的物产资源,在发展旅游业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在经营发展理念及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上却明显不如城市。因此,要想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两者的共赢。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一个局限之处就是景区知名度不高,很多城市居民不知道有这些景区的存在,就更不用提去旅游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现如今城市十分流行的名片效应就正好可以超越乡村旅游业的这一发展局限。因此,乡村旅游景区可以加强与城市旅游景区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做好本地区的旅游宣传工作,共同搭建一体化旅游线路,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乡村旅游景区还要积极吸收城市旅游企业一些先进的营销推广理念,并做好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以摒弃乡村旅游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更好地发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
3.3注重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业是以乡村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及各种人文设施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如果因为发展旅游业,而盲目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当地兴建一些超出环境负载的大型建筑和设施,则只会损失掉乡村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乡村旅游业必须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原则和方向,发展过程一定要充分体现环保和自然的思想,遵循绿色设计原则,合理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重视能源节约,同时还要注重做好乡村旅游环保宣传工作,要让当地居民和游客都树立起充分的环保意识,自觉维持周边环境的干净卫生,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
4结语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它满足了城市居民想要欣赏自然风光及体验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的需求,因此吸引了非常多的城市游客,实现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以乡村风光及当地物料资源为依托,其发展过程涉及诸多行业和部门的配合,这对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及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还能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利于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积极投入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在未来的实践中,应当积极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加强城乡交流合作,并且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以使乡村旅游业充分发挥出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俊友.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若干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3):183.
[2]苏婵.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思考[J].现代农机,2020(6):15-16.
[3]温桂花.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若干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10):203.
[4]荣聘.浅谈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1(4):243.
张星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