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区水环境治理问题分析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市区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部分城市原有的排水设施基本无法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论文将结合城市市区水环境普遍的现状,以阜阳市的排水状况为例,研究城市市区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水环境;城区;综合治理
1引言
城市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条件下河道内的水体可以通过能量和物质交换实现水体自身的净化。但是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严重破坏了原有水环境的平衡性,水体很快失去了自净能力,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水体的修复[1]。根据生态系统的理念,在水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应该统筹考虑生物的多样性、治理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2]。水环境的污染治理工作是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效地改善城市市区内水环境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今,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管理体制的制约,城市排水系统往往出现设施建设不系统、管理维护不及时、私接乱排的现象,雨污管线拥堵、冒溢等现象在雨季经常发生,河道的水质普遍较差,对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恶劣的影响。本文以阜阳市为例,探究城市城区水污染特点、水环境治理规划、排水设施和治理方面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寻找水环境治理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城区水环境治理的管理和技术建议。
2阜阳市排水防涝基本情况
2.1地理环境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淮北平原,是淮海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阜阳城区现状地形高差较小,整体较平坦,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点。总体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平均坡降1/5000~1/10000,为典型平原地貌。
2.2城市排水防涝
根据《阜阳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30年)》规定:阜阳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a一遇的暴雨;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内河水系排涝设计标准(同内涝防治标准)采用30a一遇。
2.3城市水系
阜阳市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其中阜阳城区外河水系6条,城区内河70条。外河可分为颍河、泉河、茨河、茨淮新河、西淝河、小润河6大水系。阜阳城区处于沙颍河和汾泉河的下游,一旦上游河道破堤决口,洪水将顺势而下,对阜阳城区造成的损失将极为惨重。
2.4城市排水系统
阜阳市城区采取合流制与分流制并存的排水体制。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位于分流制区域的小区绝大部分没有从源头进行雨污分流,导致污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河道。另外,由于棚户区未改造、沿河无法拆迁等问题,还存在部分污水未进行截流的现象。
2.5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阜阳市城区现有颍南污水处理厂、颍州污水处理厂、颍东污水处理厂、泉北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厂,总规模26×104m3/d。2.6城市水环境治理1)治涝方面。新建、扩建排涝泵站,消除易涝点;发生30a一遇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发生超过30a一遇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2)治河方面。通过疏浚、扩挖、水体连通等工程措施,进一步优化水系布局,建立满足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需求的河网水系,形成以主干河道为主、分支河道为辅,连接湖泊、湿地水流畅通的水系格局。根据城区水系功能、景观效果等实际情况,实施生态护坡护岸工程、水生植物和河滨生态湿地构建等生态工程,逐步恢复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3)治污方面。结合阜阳市的地貌特点和排水设施情况,以流域治理为单元,以现状调查为基础,以污染控制为核心,通过对点源、面源、内源的全面治理,实现河湖水质达标,消除黑臭水体。4)管理维护。完善河道整治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河道管理河长制度、各项考核机制,排水河道管理部门和河长的责任明确分工,对城区河道实施全覆盖的管理。
3水环境治理难度较大的原因
3.1城市化快速的发展
城市化快速的发展和人口指数性的增长,以及城市人口的集聚对城市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废水的排放量和工业总生产值成正比的关系,所以对水体的污染愈发严重。
3.2城市的废水治理力度不大
虽然政府近几年对企业环保的管理力度明显增大,但是由于城市传统的工业结构根深蒂固,无法短期内扭转,大中型的企业对废水的治理和排放一般是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但是小型企业由于位置分散、生产时间灵活、废水治理设备落后甚至不足导致其管理难度增加,对其管理力度不够。
3.3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发展速度不一致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都集中在地上建筑的建设,对城区内河道及地下管网的建设往往不重视,大多城市的排水设施建设的整体性较差,无法真正实现“雨污分流”,特别是一些老城区,没有改造的空间,实现雨污分流的难度较大。且排水系统的整体功能性无法保障。
3.4城市初雨径流造成的污染不能有效控制
由于城市路面硬化面积的逐渐增大,导致城市汛期时径流量增加明显。另外,由于路面污染物和汽车污染物的指数性增长,导致流入水体的污染物也较快增长。这样就导致城市水环境日益恶化。
4水环境治理对策
4.1水环境的治理思路和目标
对于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应该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和分阶段地进行截污、治污,建立可行和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创造良好的水环境。将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成为集防洪、供水、景观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体系建设。
4.2水环境治理的原则
1)加强规划研究。统筹规划防洪、环卫、绿化、河道、排污和治污设施的建设,考虑到建设项目对洪涝、河道、交通和污染治理设备的影响。2)加大对占压棚盖河道现象的整改力度。严格落实河长负责制,确保不出现新的违章棚盖,然后对历史遗留的问题积极讨论解决方案和相应的处理措施,逐渐解决河道棚盖的问题。3)加快对河道截污治理的进度。从城市市区排水的主管单位到排水设施直接的维护和保养单位,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计划安排加快河道截污治理的进度。4)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促进社会资金和力量的投入,建立共赢互惠的理念,让社会参与到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中,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
4.3建立健全水环境治理的法规体系
虽然在国家层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是对于阜阳市而言缺少地方性的法律法规,没有能够结合国家的法律制定有当地特色的细则条例,有些规定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差,在水环境的管理和治理方面无法做到有法可依,处罚的依据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大。
4.4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科学的管理机制包括:完善的城市排水许可制度、加强属地管理、严格按照行政审批制度赋予的权限建设、对建设项目跟踪式管理、利用好媒体和舆论。具体来讲就是明确市、区各级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排水设施建设的技术资料、排水户的信息档案库,明确市区内的排水现状和管理难点,提高管理的效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4.5建立城市排水管理考核机制
根据法律法规明确水环境的监管标准、要求和程序,建立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办法,实施定期量化考核制度。将排水行政审批、应急处理和设施设备维护方面的工作都纳入到日常工作的考核中。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排水单位的服务态度、管理水平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对行业的满意度,了解市民的关心点和建议,并纳入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
4.6建立长效的资金拨付机制
市区内排水设施的改造、建设、应急和抢险等经费计划和调度使用应该建立长效资金的拨付机制,按照轻重缓急安排资金的使用。
5结语
城市市区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排水设施的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城市市区的水环境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理。对于市区水环境的治理应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排水现状制定科学、长远的规划,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不断地提升城市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焕庭.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1(8):39-40.
【2】李绪谦,杨珂明,朱丹.城市水环境“红黄绿”分区整治规划的方法研究―――以长春为例[J].世界地质,2000,19(2):167-171.
作者:董宸中 单位: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