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传媒下的农业影视创作创新路径
对农业影视而言,其整体传播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科学知识普及,其次能促进农村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民主意识的培养、文化教育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更新,此外还可以增加信息有效交流、振作农村精神。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农业影视创作与传播对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助力,是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农业影视传播手段、传播机制出现新的变化,农业影视传播者与农业影视受众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翻转性的变化,这意味着农业影视想要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其创作内容、创作方式、创作路径需要与时俱进。由晁亮主编,华夏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的《互联网时代农业影视创新探索》一书,以互联网为切入点,以农业影视传播现状为基础点,农业影视传播效果为关键点,指明了农业影视创作方式、创作内容、创作路径更新的需求,回答了其创新的方式,具有极强的指导性与实践性。读完此书,可发现该书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色。
一、内容为王,指明了农业影视创作创新的基础点
该书以破解“三农”问题、创新“三农”传播、探索“三农”寓言、拓展“三农”视野、关注“三农”大军、凝聚“三农”力量、突破“三农”瓶颈等七大部分为主要内容,分别对当前农业影视传播困境、农业影视传播机制、农业影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农业影视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明当代传媒视野下,农业影视创新创作的基础点仍是内容。作者指明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影视信息的传播手段、传播路径,甚至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但依然不能否认农业影视内容仍是实现其传播效果的基础点,是农业影视创作与传播的本质。通读此书,可发现作者对农业影视创作内容的重视,更多是要求传播主导者、把关者、创作者学会与时俱进,学会贴近事实、贴近群众,让农业影视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让内容更多体现农民受众的需求,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创作出什么农民就要接受什么。例如书中提及,当下已经不是过去,不再是集中于村口观看同一场电影的时代,也不是拥挤于某一户农民门口等待黑白电视播报的时代,而是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农民拥有了更宽泛的选择,他们追求更加系统性的电视专题片,追求更具趣味性的专题文艺晚会,追求开阔视野的分类节目,追求更具特色的农民工春节晚会,追求反映现实的农业普法节目。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不管是农民受众还是城市受众,人们对影视节目内容的追求永远是第一位,而作者对农业影视内容创新的追求与认识是对历史的反思,是对时代的顺应,更是对当今农业影视传播主导者、把关者、创作者的指导。
二、实用性与多元性并存,指明农业影视创作方向与创新方法
《互联网时代农业影视创新探索》一书在开篇就已指出,农业影视节目的多重属性中,实用性是最突出的特征,毕竟农业影视节目传播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对农民受众的价值层面,对农民有用才是其价值的实现、传播效果的达成。但是也不可忽略农业影视节目的多元性,当代传媒视野下,农民作为受众其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有的追求影视节目的娱乐性,有的追求农业影视节目所传播的科学知识,有的追求农业影视节目所传播的时效信息。作者将农业影视节目的实用性属性与多元性属性剖析开来,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刻的认识农业影视节目,更多的是让相关人员认识互联网时代视野下、当代传媒视野下农业影视创作的方向。实用性与多元性并存,让相关人员认识到农业影视创新创作可从其内容入手,一方面农业影视创作可从多个方面着手,如新闻类农业节目、科普类农业节目、普法类农业节目、综艺娱乐性农业节目、乡村题材的电视剧与电影等,避免内容的同质化,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也可以满足农民受众的多样需求,以及扩展农业影视创作人的创作思路;另一方面农业影视创作也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东西,既能够让影视内容打上时代的烙印,更具深思性,也可以满足农民受众的深层需求,不因其整体的文化素养偏低而忽略其需求。综上所述,该书从内容入手,结合农业影视发展现状,指明了农业影视创新的方向与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有助于同类节目的制作者从内容角度和层面审视农业影视传播。
作者:马阗 单位:沈阳大学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