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毕业论文 > 高等强国农业教育创建前景

高等强国农业教育创建前景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9-03 02:57:00人气:327

1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与特征

对于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蔡克勇先生界定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提供的科技成果和社会服务,能够基本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在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其主要有以下5个特征:①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是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很高的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②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有很高的办学质量,有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骨干支撑,能影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③高等教育强国的高等教育必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很高的贡献率,能够成为该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创新源、成果库、智慧库和人才库;④高等教育强国的高等教育必然有很强的国际吸引力,能够为人类进步、世界文明和全球经济发展作出贡献;⑤高等教育强国必然有一个强有力的教育保障体系,形成了教育投入多元化和办学层次与结构的多元化,尤其是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在6%以上[3]。

2高等农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1]。高等农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人才、科技领域的“顶梁柱”,更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保证。因此,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内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高等农业教育有明确的行业针对性和得天独厚的特色与优势,能够统筹教育和农业产业(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效地培养出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新型农民,开发转化率高的农业先进技术,从而发挥高等教育强国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3目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1总体发展规模不大

据有关统计,截至2005年4月,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794所,其中涉农(林)高校252所,占14.41%,独立设置的农林本科院校38所,占2.12%;英国有15所大学设有与农业和食品相关的学系,有81所农学院,每县都有农学院;日本的4年制本科大学有604所,设有农学部的大学有56所(内含农学类学部60个);美国每个州至少有1所设置在综合大学内的农学院,全国与农业有关的大学和学院1188余所,其中与赠地法有关的大学或学院105所,1916年赠地学院招收的学生数量占全国高等学校学生总数的1/3[4-5](表1)。说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3.2整体结构布局不优化

对于中国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而言,高等农业教育目前所处的战略地位优势不明显,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需求不相匹配,一方面表现在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速度相对迟缓、尤其是农林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缓慢;另一方面表现在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三农”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人才和科技方面的强烈要求。对于高等农业教育内部而言,其整体结构布局和内部布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中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东西部教育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的发展明显滞后;②高等农业教育的不同院校间发展不均衡、不同学科专业发展不均衡等。

3.3综合发展水平不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等农业教育也相应得到了空前发展,高等院校招生规模得到了逐步扩大,而生源质量一直偏低,处于高等院校招生中的劣势地位。同时,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致使大量人才从农村涌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农村和农业人才匮乏,由此出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利用率不高的问题。2004年我国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8%,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70%~80%[6]的水平。

3.4资金投入不够

在师资队伍方面,由于农业院校的专业面向相对较窄,且农业研究相对薄弱,导致高等农业教育师资从数量到质量都存在不足问题;在财政投入方面,2006年教育部直属的4所农业高校教育经费总拨款为11707.42万元,不足一个重点理工科大学的教育经费拨款,4所农业院校平均教育经费为一个理工科大学平均教育经费的30%。而众多地方农业院校,由于是地方政府拨款,所能取得的拨款经费则更少[5];在硬件条件方面,因农业院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其教学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明显不足。

4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4.1提高思想认识,统筹高等农业教育的协调发展高等农业教育要面向“三农”发展的需要,以质量提高为主旨,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结构上,要优化类型、层次和布局结构。国家要重点建设好几所世界一流的重点农业大学,省(市、自治区)要重点支持一批地方农业院校;稳步发展本科生教育,逐步加大研究生教育,按需适度增加社会需求较大专业的招生量,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在确保普通学历教育基础上,发展函授、自考、继续教育、干部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满足农村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协调好高等农业教育地域的平衡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农业高校开展实质性帮扶工作,增加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布点。在规模上,高等农业教育要坚持立足“三农”,不断拓宽办学思路,实现科学发展。在质量上,明确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在效益上,农业高校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深化内部改革,理顺校内关系,提高办学效益[7]。

4.2创新发展模式,满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需求[8]

为了能适应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将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概括为“教育发展三要素、服务方式多途径”,简记为“3+X模式”。将政府、学校、社会作为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3个核心要素,将“学校+企业”、“学校+政府”、“学校+企业+政府”、“国外学校+国内学校”等多元合作办学方式作为必要补充。

4.2.1科学协调发展要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政府、学校与社会都应该努力办好教育,以教学为中心,为人才培养服务;以科研为主体,为产业经济发展服务,并将为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作为根本任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学校的办学地位需稳中有升。加强学科建设、保持专业特色,加强科学研究、倡导社会服务,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巩固办学地位。②政府的角色需改变。在举办权方面,政府不再是唯一的举办者;在办学权方面,政府应把权力交给学校,让学校有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自治的权力;在管理权方面,政府可以依靠法规和制度进行管理,尽量减少行政干预。③积极吸纳社会有益力量进行有效办学。④建立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要主动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接受社会的支持和赞助;政府要在发挥对学校的监督管理职能的同时,积极促进社会有益力量参与办学;社会力量更要主动参与到促进学校办学的行列中。

4.2.2积极拓展服务途径。目前,农村所需的高级人才培养及科研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国办高等农业院校进行的,途径相对单一,开放式的、终身化的教育和服务类型相对较少。可以采用以下途径进行巩固与发展:①巩固高等农业院校的主体地位,建立开放教育及服务学院。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局限在以培养高考入学学生为主的方式尚不能满足农村人口比重大的现状。因此,建立开放教育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在培养好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同时,也面向不参加高考进行学习的学生(学员)。②发挥社会办学优势,建立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的建立,更能方便农村基层人员从事学习和接受教育培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③由政府积极引导,建立基层基地和教育转换中心等教育科研服务机构。在农村基层,有成教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训中心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其师资队伍、教学基本设施等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仍有差距。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加强高等农业院校与基层基地间的联系,并吸纳社会办学力量补充资金,在企业建立若干实习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师资队伍优、教学设备强、实践基地好的新格局。

4.2.3合理采用发展模式。为适应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高等农业教育应该在发挥高等农业院校优势的同时,依靠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吸收社会办学力量,走产学研战略合作的道路,创有效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3种模式:“订单”模式、“学校+基地”模式、“政府+学校+社会”模式。

4.2.4完善健全保障机制。要完善并健全农业高等教育的保障机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成立专门的协调组织机构。高等农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协调。应成立由各级政府主管的专门部门即高等农业教育综合服务办公室,负责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高级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以及技术推广工作进行研究、协调、部署和督导等。②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为了保障高等农业教育能有效地服务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应该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对政府、学校和社会在该工作中能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提供制度约束。③采取对高等农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在国家的教育政策中,要对高等农业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在经费投入、人才引进、事务管理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国家要鼓励社会力量在高等农业教育事业中的投入,允许高等农业院校吸收有效的社会力量开办民办学校等。

5结语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重视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事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全局。因此,积极针对目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现状,认真总结和分析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实现高等农业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宏伟建设目标。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