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废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摘要:为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型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河北某矿山开采工程实例,通过分析矿山资源开采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综合研究国内外现有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提出可行性方案,为生态环境保护出一份力,也为同行业工程提供一定的工程参考。
关键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治理措施
1工程概述
某矿区地处太行山北段的中-低山丘陵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的太行山、恒山、燕山三山交汇处。最高海拔约1400m,平均海拔1000m左右,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植被发育一般,缺水,无常年性流水。采矿区凌乱开采,有台阶削石,有直接采坑开采,岩石大多处于裸露状态。经调查,现状主要是开采遗留大量采面、碎石渣堆、倾倒渣坡以及开采裸露平台等,治理区总面积总约3.5km2。
2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和水文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雨量集中,盛行东南风;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少雨。因受地形影响,年平均气温差别较大,分布趋势是自南向北递减,南部年平均气温为11.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为21~2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10~-5℃,南北相差5℃,气温年较差为30~3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3℃(1961年6月20日保定站),最低为-30.6℃(1966年2月22日保定站)。该治理地面平均温度为9.8℃,6-7月最高,平均为26.1℃;1月最低,平均温度为-9.4℃。治理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1mm,多集中在7-8月,占全年降雨量60%~70%。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为暴雨期,最大日降雨量为99.3mm(1978年7月27日)。涞源全年除6-8月为东南风外,其他各月为西北风,年均风速为6.8m/s,年均无霜期为160d左右,最长年份为178d,最短年份为136d。最大冻土深度为1.3m。
2.2地形地貌
治理区地处太行山北段,县内地形一般海拔标高为800~1400m。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东北到西南,分布有东团堡、涞源、走马驿三个盆地,全县半数以上的土地集中在盆地。纵观全县境内山岭、沟谷、盆地相间,地形复杂,植被发育较好。
2.3水文地质背景
治理区地下水除赋存在松散岩层中外,主要存在于基岩裂隙中。该区由元古界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体构成。由于后期构造变动及风化作用的影响,当地形成了厚约30m的风化壳裂隙水区。地下水富集受地形地貌控制,特点是埋藏浅,埋深一般小于5m,富水性均匀,但富水程度弱,单井出水量为5~10m3/h。受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综合影响,全县地下水循环交替迅速,水质普遍较好,绝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钙型水,均属淡水区。矿化度均值为11.9mg/L,最大值为31mg/L,最小值为7.32mg/L;pH值在7~8,为中性弱碱性反应;总硬度一般在12.0(德国度),最高值为38.4(德国度);总碱度一般在4mEq/L,最大值为23.1mEq/L,适合灌溉和工业用水,大部分符合饮用水标准。区内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盆地区还有山区侧向补给。地下水主要从西北向东南径流,拒马河、唐河是区内地下水的排泄通道。涞源盆地有少量人工开采。
2.4不良地质隐患
该治理区地形复杂,山势陡峻,高差悬殊,沟谷纵横,切割剧烈,发育多条冲沟。调查发现,多数冲沟呈“U”型,纵坡比较大,沟内植被覆盖良好,堆积物源较多。泥石流主沟流域为典型的中低山地貌,流域内最高海拔高程分别为1015m、725m,最低海拔高程分别为560m、545m,相对高差分别为455m、180m。沟长分别为2.8km、1.4km,流域面积分别为2.0km2、0.67km2;沟谷深切,地势陡峻,地形坡度大,谷坡为30°~45°。主沟沟床比降为128‰~166‰,平均比降为147‰,下段沟谷呈“U”形,中上段呈“V”形。沟道内矿山开采堆积大量的废渣废石,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固体物源。根据泥石流沟域基本特征和参数,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附录D.5“泥石流发育程度量化评分及评判等级标准”,各个泥石流易发程度评分分别为75分、73分,其易发程度属轻度易发。
3工程治理原则
一是坚持恢复治理与河北地质环境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和植被,本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实施与治理区旅游和保护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及十三五规划相结合,尽可能为当地政府后期发展提供服务。二是坚持整体规划,分期治理,远期治理效果与近期治理效果兼顾的原则。三是坚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兼顾景观的原则。本矿山环境治理方案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距离公路及村庄较近的项目区,适当考虑后期景观效果,以利于收获较好的社会效益。四是坚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2]。本矿山环境治理方案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以便获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4治理工作方案
4.1地形整治工程
平台整治对象主要为项目内的采矿平台、渣堆及残山,基于方便施工和充分恢复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对治理区内不同时期形成的采矿平台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治理区内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石方的开挖,仅对治理区少量残山及渣坡进行清除,主要工程为对原有的采矿平台进行场地平整,并拆除治理区内原有的建(构)筑物[3-4]。
4.2坡面清理及治理工程
项目治理前,首先对裸露的岩面进行清坡,清理岩面上活动的岩块、危岩,临空存在的岩石以及存在较大裂隙的有安全隐患的岩体。除此之外,还要清理虽然稳定但是岩石的棱角等临空在岩面外的岩体,采用机械方式进行消除,以确保现有边坡及岩面的稳定。涉及掌子面的,一般在掌子面前进行整体回填,使其恢复原始地貌,在回填后的坡面上坑穴换土种植紫穗槐进行坡面绿化,对掌子面较高的实施回填形成四级台阶,平台之间由35°边坡进行连接,边坡高度为3m,台阶宽度为2m。涉及边坡局部或整体削坡的工程的掌子面及边坡,对掌子面进行整体削坡,根据现场条件下部灰岩按照1:0.27~1:0.36坡率进行削坡,在灰岩与泥质灰岩衔接处留有5m宽的平台,平台上部泥质灰岩按照1:0.58坡率进行削坡[5]。
4.3挡墙工程
为保证渣堆坡脚的稳定性,在治理区边坡坡脚处布置高为0.6m浆砌石挡墙;浆砌石挡墙直角梯形结构,墙胸直立,墙背坡度(高宽比1:0.1),墙高0.6m,基础埋深0.4m,顶宽0.3m,底宽0.4m;在基底设有0.1m厚C15混凝土垫层,垫层超出挡墙底两侧各0.1m,墙顶采用1:3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墙胸外露面勾凸缝;墙身设置泄水孔,采用直径110mmPVC管,孔身倾向墙外,坡度不小于5%;孔身附近墙后回填滤水砂砾石,含泥量小于3%,回填厚度不小于0.5m、宽度不小于0.3m,滤水层以下回填黏土。挡墙每隔15m设置一条变形缝,缝宽20mm,自墙顶做到基底,缝内塞填沥青防渗棉麻材料。
4.4绿化工程
4.4.1平台绿化
基岩平台覆土厚度1.0m,栽植臭椿和荆条混交林,平台撒播草籽面积44713.41m2。臭椿选取树高1.0~1.2m,胸径3~5cm,种植株行距为4m×2m,共5589株;荆条选取树高0.8~1.0m,种植株行距为4m×2m,共5589株。治理区平台绿化共需客土44713.41m3。
4.4.2边坡坡面绿化
本次边坡坡面绿化主要采取坡面覆土0.5m厚,撒播草籽(含灌木荆条)绿化的方案。选用高羊茅、苔草、荆条等混合草籽播种,按150kg/hm2播种,草籽撒播面积为80381.31m2。
4.4.3喷播绿化
清除作业面杂物及松动岩块,对坡面转角处及坡顶的棱角进行修整,使之呈弧形,尽可能将作业面平整,以利于客土喷播施工,同时增加作业面绿化效果。其目的是保证施工前作业面的凹凸度平均为±10cm,最大不超过±15cm。采用φ6mm的线材进行编网,网孔规格为10cm×10cm。岩石处用风钻或电钻按1m×1m间距梅花形布置锚杆。锚杆长100cm。网与作业面保持一定间隙,并均匀一致。挂网可以使客土基质在岩石表面形成一个持久的整体板块。喷播基质材料采用泥土、腐熟的有机肥、保水剂、黏合剂、草纤维、缓释营养肥料等混合材料经过专用机械的搅拌后喷播在铁丝网上,厚度为15cm。将处理好的种子与纤维、黏合剂、保水剂、复合肥、缓释肥、微生物菌肥等经过喷播机搅拌混匀成喷播泥浆,在喷播泵的作用下,均匀喷洒在工作作业面上。在完成喷播之后,为减少水分蒸发,需要对喷播的区域利用无纺布或者草帘进行覆盖。
5结论
该治理区是在详细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确保裸露岩质边坡稳定,复绿后达到区域生态环境相融合的效果。在废弃矿山裸露岩面和边坡的治理中,该工程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功能化要求。通过废弃矿山修复与治理,废弃矿山带来的地质灾害、土壤、水及空气等环境污染显著降低,基本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风华,梁振杰,张梁.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2):25-27.
2申书楷,杨溢,徐世光.某废弃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J].安全与环保,2015,(9):77-79.
3周进生,石森.矿区生态恢复理论综述[J].中国矿业,2004,13(3):10-12.
4张元军,牟式林.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实践[J].河南科学,2009,(7):7-9.
5李蕃仁.浅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报,2010,(7):134.
作者:姚世厅 农冬灵 单位: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