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休闲农业论文 > 发展复愈性休闲农业优势与策略浅析

发展复愈性休闲农业优势与策略浅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21 23:30:00人气:370

摘要:文章以复愈性环境理念为切入点,论述了其对城市居民缓解身心压力的机理及休闲农业对公众健康的促进作用,剖析了陕南地区发展复愈性休闲农业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利用地方优势,将复愈性理念和休闲农业有机融合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复愈性环境;休闲农业;陕南地区;乡村景观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亚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威胁,关注国民生理与心理健康成为当前建设健康中国的主要议题[1]。因此,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影响下,关注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我国的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功能农业转型,以生态健康为核心的新型农业建设成为新的发展目标[2]。在此影响下,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康养型休闲农业,孕育了康养小镇、疗养度假、森林医学等新业态,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建设复愈性休闲农业成为乡村旅游与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1复愈性环境的研究效益与发展现状

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Olmsted提出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压力具有调节作用,并将其应用于景观设计中[3]。对受到损耗的身心资源和能力起正向调节作用的环境称为复愈性环境,在复愈的过程中,接受者会发生心理状态和思想行为上的改变。20世纪80年代,以Kaplan.S&Herzog.T.R为代表的环境心理学家对复愈性环境展开研究,分别提出压力削减理论[4]与定向注意恢复理论[5],并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探索不同自然环境复愈能力的差异。20世纪90年代,Ulrich等学者通过试验提出,具备良好复愈效益的环境首先应包含完整的自然元素,如植物、水体等,且没有潜在的生存威胁,其次应包括适当的结构性和复杂性[6]。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益处逐渐被各个领域的研究证实,在生理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在降血压、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7]。目前,对复愈性环境的研究获得了各领域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的发文量不断增加,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8]。但此类研究集中于城市绿地、荒野景观、校园景观等,涉及乡村景观的文献较少。在我国新型乡村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下,有必要探索乡村景观对人体身心的复愈作用。

2休闲农业的复愈性作用

乡村环境作为自然环境的子类别,具备复愈性作用。JennyRoe&PeterAspinall(2010)[9]认为,相对于城市环境,在乡村环境中散步更有利于舒缓情绪、发散思维。LeckChis等(2015)[10]认为,相对于城市商业景观,农业景观能显著降低生理压力,降低唾液皮质醇、脉搏、舒张压;精神创伤患者在农田中劳作可以感到更快乐、更健康、更有社会价值。在农业环境中,自然因素占比高,植物、水体等因素按一定规律组合,且没有潜在的威胁因子,有助于人类身心复愈。同时,休闲农业与园艺疗法和护理农场具备相通之处,可以在原有观光农业的基础上融入健康理念,形成新业态。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与不断累积的生活压力中趋于回归自然,追求恬静的田园风光,品尝健康的绿色农产品和体验休闲的田间活动。由此,复愈性休闲农业成为促进人体健康的新契机。

3陕南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可行性

3.1陕南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战略背景及发展现状

陕南地区是指商洛、安康、汉中3市所在的陕西省南部地区,内部差异大、贫困地区集中、贫困因素复杂、经济基础相对落后,有多个国家和陕西省重点扶贫县,是国家脱贫攻坚的主要地区。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乡村特色农业的要求。2011―2020年,国务院颁发《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结合陕南地区的区位优势,探索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的共赢机制,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及农产品产业,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11]。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探索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2陕南地区发展复愈性休闲农业的优势基础

3.2.1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优势。陕南地区北依秦岭,南连巴山,中为汉江流域平川地带,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陕南3市在地理位置上连接南北、贯通东西,是接通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的交通要道,铁路、公路、航天等交通便利。高铁连通周边各个地市,向北穿过秦岭山脉,连通陕北与陕南,高速与国道四通八方。汉中市有“十天高速”的美称,机场有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航班,使得远距离出行更加便利。可见,交通运输优势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3.2.2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优势。陕南地区休闲农业具有良好的风景资源基础。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贯陕南地区,自然风景优美,以云雾山、天荡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风光秀丽。同时,陕南地区分布着多种国家保护动物,物兽类多达百余种,鸟类多达300余种,有著名的秦岭四宝,即朱q、羚牛、金丝猴、大熊猫;水生动物有珍贵名产丙穴嘉鱼,鳖、虾、蟹、田螺、河蚌、黄鳝等也分布广、数量多。安康地区有丰富的林水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空气湿润、富氧,林特产品有600余种,生漆和蚕茧均在西北地区有极大的开发潜力[12]。位于安康城区的瀛湖拥有“陕西千岛湖”的美称,其水域近80km2,湖内岛屿百座[13]。汉中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拥有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个国家森林公园。另外,汉中地区空气质量优良,一年内有300d以上可达优秀[14]。商洛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秦岭最美是商洛”的美称,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国内著名的“天然药库”,连翘、桔梗等药材的年产量均占陕西省首位[15]。可见,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复愈性环境。

3.3陕南地区现有休闲农业的发展矛盾

3.3.1休闲农业趋于雷同。目前,陕南地区大多数休闲农业商户为农村居民零散开设,主题趋于雷同,形式趋于单一。大多商户选择以农家乐为主题,以农耕、餐饮为形式进行“套路性”营销,缺乏创新意识,文化特色和旅游景点的结合较少,重复性的乡村民居景观无法真正展现陕南地区的文化内涵。3.3.2基础设施亟须完善由于初期发展热潮强,休闲农业的开发规划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商户的营销秩序杂乱无章,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差,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卫生环境无法得到保障。此外,监管力度不足,极大地阻碍了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3.3.3其他旅游地区竞争力强。近年来,休闲农业在全国各地均有发展,近处的陕北地区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远处的江南地域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均与陕南地区的休闲农业形成竞争关系。在竞争中,陕南地区应着眼于发挥自身休闲农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系统的产业体系,以此吸引更多城市居民。

4陕南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应用策略

4.1细化构建方案,增强政策的可执行性

落实政府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体系建设和行业指导方面的责任。在具体指导意见中,除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复愈性休闲农业总体规划外,还需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进一步细化建设策略,明确空间规划、主题定位、重点项目、营销策略、投融资方式、生态保护等,引导企业和商户构建完整的复愈性休闲农业产业链。在政策实施方面,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设置评比奖励机制与专项资金,对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较高、顾客反馈良好的农村商户进行奖励,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4.2充分挖掘陕南地区的特色健康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商户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主体之一,在建设伊始应充分调研当地的特色康养资源、历史文化、市场条件,着眼于打造有陕南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地方性品牌。结合时间节点举办养生节、艺术节、风采展示等活动,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性。利用具有陕南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如柞水县木耳、安康市茶叶、秦岭中药材等[16],与休闲康养建立联系,为休闲农业附加宣传热点,同时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促进经济协同发展。利用森林、梯田、花海、温泉等陕南独有的景观资源,营造出有别于城市的乡村田野景观和娱乐项目,优化城市居民在休闲农业园区的复愈性体验,推动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4.3应用复愈性环境理念,完善景观设计策略

设计者是休闲农业建设的灵魂和掌舵者。将复愈性环境理念的四大特征,即远离性、物种丰富性、迷人性、兼容性运用于休闲农业建设,提高城市居民在体验田园风光及进行田间劳作时的复愈性感受,作为设计者的设计目标要求[17]。应在完善乡村旅游相关配套设施、保持乡村景观独特性的基础上,加强景观与人的联系,打造具有自然属性的开放空间,并配置相应的私人冥想空间,创造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声景和嗅景,形成优美、平静、丰富、有秩序的农业环境。此外,设计步行区、慢行道、骑行道等,开设规模合理的园艺基地、艺术疗养场所,为游客进行体育活动提供场所。

5结束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拥有充足的农业资源和需求群体,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国外优秀的成功案例,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文化特色及居民需求相结合,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特殊文化内涵的休闲农业,从而满足农村居民的就业需求与发展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复愈性环境作为缓解压力、改善不良情绪的重要元素,在休闲农业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将复愈性环境理念与休闲农业有机结合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应合理规划设计并实地应用复愈性休闲农业,利用复愈性环境的相关理论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健康休闲农业园区,在设计规划休闲农业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居民的心理需求和健康状态,利用乡村田野的健康属性,促进农业生产和健康休闲有效融合。

赵程亚菲 刘晓涵 李燕 刘佳雨 陈健雄 邱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