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休闲农业研究
1制约因素
通过发展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6要素的要求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可以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餐饮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文化娱乐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保定市的休闲农业与北京、天津、省内其他环京津的城市相比发展较缓,与建设旅游大市的要求差距很大,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起步晚、规模小、硬件不足
与周边城市相比,休闲农业从业企业的数量、规模和接待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没有充分发挥我市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在283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中,以家庭为主的农家乐就有246家,占总数的86.9%,其它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也普遍经营面积小、游乐项目少、设施不完备,来客而留不住客。在经营项目上基本多为观光、采摘、垂钓、餐饮等,同质化严重,而农事教育、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传统农业发展史等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方面的内容很少。
1.2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软件有待提高
目前,全市仅满城县青山绿源荒山开发有限公司的龙门山庄生态园、易县狼牙山中凯大酒店集团有限公司被评定为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园区),管理、服务比较规范;而多数企业的管理、服务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低,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以餐饮、住宿为主业,以家庭、夫妻为主要管理服务人员的农家乐,各种管理制度很难规范,随意性较大,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改善和提高。
1.3宣传不够,客源不足
保定市旅游资源丰富,一些新开发的休闲农业景区或乡村自然风光其实更适合短线度假,既不会出现游客“人满为患”的情况,又避免了知名景区交通的拥堵,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出现了城市游客不知到哪儿游,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又争取不到足够客源的现象。
2对策与建议
根据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实际,统筹考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布局,为服务城市需求、富裕一方农民、提升保定形象,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2.1加强行业指导
一手抓宣传推介,一手抓政策扶持。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快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休闲农业开发项目。筹备组建我市的休闲农业协会,指导其与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的对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期刊杂志、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搞好休闲农业的策划、组织、包装,创新营销方式,广泛利用门户网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和区域性、专业性会展,有计划、有重点、多渠道的宣传推介保定。要因地制宜,精心筹划和举办农事节庆、节会活动,如白洋淀荷花节、狼牙山山花节、顺平桃花节、满城草莓节、神星镇柿子节和阜平红枣节等,扩大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群众参与度。结合不同休闲农业企业(园区)的特点,分类指导、强化管理、合力打造,使休闲农业企业(园区)的硬件和软件明显提高,接待能力上一档次。休闲农业涉及多领域、多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以我为主,主动作为,加强与财政、发改、国土、旅游、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制定推动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财税、融资信贷和土地流转等支持政策,协调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部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休闲农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建设就服务到哪里,多部门互动协作,形成发展休闲农业工作的合力。
2.2注重提升内涵
既要鼓励创意设计,又要注重文化传承。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统筹规划设计,强化特色创意,抓好示范基地创建、知名品牌培育、服务体系建设、乡土文化挖掘,着力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和集聚村,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商品,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建立特色精品农业区,发挥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功能;建立参与体验农业区,发挥休闲观光功能;建立生态景观型农业区,发挥生态平衡功能;建立现代农业区,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特色作物和高标准现代农业设施,发挥农业的文化科普功能。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发掘,把其作为休闲农业的重要资源来传承利用,推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2.3优化产业布局
丰富类型和形成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布局上,要立足当地特色和现有旅游资源,以农业功能的拓展、农耕文化的传承为思路,提供农事体验、度假休闲服务,让游客摘点新鲜菜(果),钓点鲜活鱼,吃吃农家饭,睡睡农家炕,参照保定市编制的《环首都休闲度假旅游总体规划》和《古北岳大茂山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总体规划》,逐步形成环京津和沿京港澳、荣乌、保阜、张石、张涿高速公路等几条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在产业类型上,要进一步创新发展形式,促进休闲农业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特别要重视支持农民以自家庭院为载体发展农家乐,鼓励发展农家乐聚集村。支持经营主体协作联合,打造精品线路,推动休闲农业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园区)参加全国和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示范创建以及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参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推介活动。
2.4提升休闲农业软硬件水平
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改善服务设施。要着力培养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人才,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技术、接待礼仪、游客服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引导休闲农业经营管理者更新发展观念,分层次、分类别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注重规则、规范制定,强化监督管理,完善退出机制。引导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结合正在开展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基层建设年)、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推动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标指示牌、停车场等辅助设施。
3结语
休闲农业是新形势下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保定休闲农业要主动“走出去”,一方面学习借鉴京津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要吸引京津投资,大力开发京津客源市场,将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产业化建设融为一体,带动保定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作者:冯浩 周彦忠 沈铭伟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原种场 河北省保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