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保技术推广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粮食质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市场中存在一定的污染食物,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粮食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应该加强重视。首先分析进行农业植保和病虫害防治的原因和意义,其次探究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加强技术创新。最后总结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即打造病虫害防治系统、加强管控力度、改善生物防治效果。
关键词:植保技术;推广方法;病虫害防治
引言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加大对农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但是在实际的种植和生产中,出现了农产品质量不达标、产量过低、食品污染等情况,严重影响农业的顺利发展,对人们的正常饮食生活造成干扰。农业技术人员应该提升对农业植保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执行效果,提高农业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为农作物们打造健康适宜的生长环境,从根本上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农业植保和病虫害防治的原因和意义
1.1原因
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态势都有着长足的进步,农业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革新与优化,大部分农作物的产值都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例如农民在种植和生产中没有节制地使用化学肥料,对周围的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发生严重的污染问题。如果不能保障农作物的质量,被污染的食物进入到市场中就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农业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优化病虫防治工作,这样能加快农业发展的速度,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1.2意义
科学技术的优化升级,为我国的农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攀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与日俱增。我国应该顺应时展的需要积极研究农业植保技术,科学安排病虫防治工作,对农业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为人们提供健康、绿色、美味的食物。此外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的稳定性。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
2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
2.1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政府应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提升农民群众对农业植保技术的认识上。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扩大宣传工作的辐射范围,让农民群众深切地意识到植保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目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优化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全方位的农业植保技术宣传工作。第一,构建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打造农业植保技术分享平台,建立专属的公众号,为每一村建立微信群。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在微信群和公众号内有关植保技术的知识,农民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查阅。设立意见反馈版块,及时采集建议和疑惑,并大家提供切实地解答。第二,政府与各个村委会通力合作,向农民群众介绍最新研发的农业植保技术,并在田地间进行正式的演练。确保理论知识技术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大家对技术的认可。第三,采取线上授课的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1]。政府安排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直播讲解,这样能使更多的农民群众学习到先进的知识。此外老师与大家进行直观的交流,能够快速明确大家心中的困惑,从而进行有针对低宣传讲解。
2.2组建专业的植保技术团队
为了增强植保技术辐射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地走入到每一个农民群众家中,政府应该打造专业的植保技术团队。在构建专业系统的团队时,应该对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技术人员能够与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关系、进行充分地交流沟通。2020年9月25日上午,山东农业科院举行新闻会,宣布在9月份末将开展“到生产主战场上去”的科学技术服务活动,敞开大门把科学技术面向人民群众。向大家全面推广植保技术,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基础,提升节本降耗的执行效果、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当农业植保技术人员达到农村后,应该与区域内具有种植经验的农民群众进行汇总,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有机整合,组建成真正的植保技术团队。当队伍正式搭建完毕后,应该制定系统的走访计划,按照次序到农民群众家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指导,确保每一户都能从根本上理解这项科学技术。如果区域内的农户人数过多,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宣讲的模式,把就近的几户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技术人员向选取出来的代表进行讲解,然后代表再把植保技术教授给组内的其他成员。在区域内完成植保技术讲解后,还应该进行专项的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检查农户们对植保技术的掌握效果。
2.3加强技术创新,与农民群众构建联系
2019年11月22―24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植保技术信息交流大会暨农药械交易大会”在福州市举行。本次会议有近20万技术代表和商家参与,推出众多植保技术的新产品。例如,山东的泉林嘉肥料有限公司在展会中向大家介绍了企业最新研发的“菌钙宝”,它能够把土壤中的中量元素集合起来,加强作物的吸收效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无人机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阶段研发的无人机采用智能化的播撒系统,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能把种子、肥料精准地投放到需要的环境中,并且不会对幼苗和种子造成影响。同时还推出农田仿地飞行航线、高清地图+AI识别三维航线,能够轻松实现田地精准、高效植保,开启田地作物植保无人化操作模式[2]。农业植保技术已经获得高效的发展,当技术人员在进行推广时,应该注重与实际问题进行结合,不但优化创新现有的农业种植技术,必须通过全方位地检验考察才能进行推广。此外技术人员应该注重与农民们的交流模式,要认真倾听农民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表达。例如,在区域内设立宣传板、建立广播站,定期推送农业植保技术知识和最近的科技成果。还可以开通专家咨询热线,及时为农民群众答疑解惑,提升农业植保技术的应用效果。
3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1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打造病虫害防治系统
为了进一步加强山东农业病虫害预警和防治工作,提高全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2020年4月20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召开了重大病虫害紧急预警与防控技术培训会议,着重强调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根据统计可知,山东省农作物每年发生0.33亿hm2次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达到0.35hm2/次左右,每年能够挽回500多万t的损失,但是仍旧会有100多万t的损失。所以应该聚焦山东农业生产的需求,以农产品的产量为导向,进行系统化的基层实践工作,为植保技术人员进行助力,为赢得全年粮食和农作物丰收奠定坚实的保障。所以应该贯彻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的防治工作,打造科学的病虫防治系统。就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而言,病虫害是影响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为了确保病虫防治工作有的放矢,农业植保技术人员应该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态势,推出一套系统化的病虫防治体系。应该对区域内的病虫害的种类和分布区域进行登记,并且每一季度进行一次优化,制定系统的预警机制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农作物进行24h的监管,系统实时采集农作物的生长数据[3]。一旦作物们存在病虫害的症状,系统就会第一时间把信息传达给农户,以便他们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病菌的进一步蔓延,把种植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
3.2加强管控力度,降低发病率
我国育苗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农作物自身拥有较强的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此外一直优质饱满的种植和茁壮的幼苗等够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所以植保技术人员应该协助农户们选取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种子和幼苗,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的几率。应选取信誉好,口碑好,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商家进行购买。购买时应签订购买合同,保障种子的质量。例如,小麦就应该选择生长周期较长,生产潜力大、耐密紧凑、大穗型的中晚熟品种,这样的种子防病虫害的能力较强。并且在正式种植之前应该进行晾晒和浸泡工作,这样能够去除附着于表面的灰尘和细菌。技术人员还应该协助农户进行田间管理,清除田间的杂草,疏松土壤,剔除其中的石块和土块,尽量规避病虫害高发的时间进行播种工作;结合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对它们的枝叶进行适当修剪。一旦发现病枝应该立即剪除,避免波及到其他的农作物;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加强田地的卫生管理;如果发生病虫害的问题,应该首先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3.3改善生物防治效果
如果农作物长期使用农药,就会出现过于依赖的问题,导致它们逐渐产生抗药性,农药将无法发挥防治病虫害的功能。所以,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该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生物防治技术能够对病虫害进行全面把控,同时还不会存在农药过度残留的问题,把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奠定基础。例如,山东农大植物保护学院的刘玉升教授推出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应用紫藤上面的紫藤蚜来培育异色瓢虫,它们能吃各种有害的蚜虫,病虫防治率高达80%。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的种植和生产的过程中,应该提升农业植保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力度,拓宽宣传的路径、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加强技术创新的效果,与农民们构建良好的关系。此外应该结合实际的农田情况,构建科学的病虫害防治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管控,把发病率降到最低、运用科学技术加强科学防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瑞娟.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江西农业,2020,(16):27.
[2]张梅生.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8):101,131.
[3]陈永生,胡发龙.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21):90-91.
作者:祝颂 单位:曹县农业农村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