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园区开发建设探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6-08 19:38:00人气:431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重庆市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在开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为农业生态园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重庆南川;生态农业园;开发建设
重庆市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按照重庆市确定的“1年启动、3年成型、5年示范”的发展目标,坚持“生态立园、产业强园、旅游兴园”理念,采取“市里支持、区里负责、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园区开发建设,打造现代农业样板,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区、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区、重庆市统筹城乡集中示范区、国家AAA旅游景区、重庆市特色产业建设基地、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初步实现了“重庆效益农业看大观园”的愿景,开创了现代农业引领、科技创新探索、“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局面。1开发建设取得的成效
1.1规划布局逐步完善
按照时空变化和市区两级新的战略要求,不断调整完善园区功能布局、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按照大中小结合,编制实施了园区总体规划、5个乡(镇)“两规”、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等50多个规划,基本形成主体功能明确、板块之间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1.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每年投入近3亿元,统筹园区道路、管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两高(渝湘高速和南两高速)、四射(以大观为核心、其他4个乡镇为射线)、两循环(示范区大循环和核心区小循环)”的示范区主要骨干路网,整治河道15公里,实施农综3万亩,改造危房20万平方米,建成农民康居工程30万平方米,土地集中整治1万亩,现代农业设施10万平方米。
1.3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立足于园区产业定位,统筹组织开展产业招商,先后引进落户园区64个项目,协议引资400亿元,到位资金27亿元,形成实际税收5亿多元,与10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搭建科研试验平台,建成重庆市农科院现代粮油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片、重庆药物研究所金佛山珍稀植物研究试验基地、重庆农科院试验基地、重庆药研所中药材良繁种植基地。
1.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以打造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为重点,以构建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融合的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模式为核心,努力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产,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南川标本”,建成优质粮油、茶叶等2个万亩示范片,形成绿色蔬菜、精品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等20个千亩产业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3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9家,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66个,“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认证达130余个;二产,加速推进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3年可形成100亿产值、5亿税收;三产,实现乡村旅游带动文化、商贸服务业持续增长,增速达10%以上,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1.5乡村旅游品牌凸显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型农业,不断培育农旅融合新业态。建成生态农庄、星级农家乐100余家,打造“十二金钗”大观园乡村旅游景点12个,推出精品旅游线路4条。连续举办多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暨全年主题文化活动,形成“赏花、采摘、垂钓”等全年常态性特色农事活动10余个,创建“重庆生态大观园”品牌,成为重庆乡村旅游和生态农特产品的名片。
1.6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快速推进
按照区委培育“医药南川”战略决策,将中医药科技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保健品、中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打造百亿级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2015年启动建设,引进了化医集团、天圣制药、金木集团等医药行业龙头企业。
1.7改革试点持续深化
着力开展城乡统筹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六大模式”,在破解“三农”转型问题上先行先试。采取“园中园”和“产业+农户+农家乐”形式,探索山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改革“三权”,发展“小农庄”经济,向租金、薪金、票金、股金、经营金、保障金要增长,探索农民“六金”增收致富模式;采取“大项目带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自建、农业产业带动”探索五种农民康居点建设模式;采取“市扶贫办+市扶贫开发协会+南川区”三位一体,探索整乡脱贫扶贫开发模式;采取“组建政府平台融资+专项资金‘拨改投’打捆使用+引进城市资本”多管齐下,探索农业多元化投入模式;采取园区统筹共建,构筑示范区建设开发大平台,探索区域设施一体化建设模式。通过创新驱动,探索发展,不断推动示范区农业增效、农村增靓、农民增收,取得飞跃性变化。2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上下一盘棋意识和园区统筹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布局不优、产业不大、品牌不响、龙头不多、内力不活、统筹不好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农业现代化整体处于初级水平;三是在招商引资上,政策针对性不强、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较为明显。四是在开发建设上,园区大项目推进还不够快,增光添彩的亮点还不够多,改革示范还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3开发建设的建议
当前,全区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时代要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园区也进入了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园区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实施创新驱动策略,推动园区顺利转型升级,为全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培育新兴产业探索试验、加力助跑。
3.1在统筹城乡发展上作示范
以“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生态健康、高端宜居”的规划理念,注重保留乡村风味,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中医药+健康服务、特色商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形成园区3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框架和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发展格局,实现城镇人口10万人,城镇化率超过60%,建设组团布局、超低容量、高效交通、田园相伴、景城相融的生态健康城,成为重庆市民“第二居所”首选地。
3.2在效益农业发展上作示范
坚持打造重庆主城周边富有特色的果园菜园花园,建成重庆市生态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标准化提升和新建一批千亩产业园,大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龙头企业、土地股份公司、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突破20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第一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真正实现“重庆效益农业看大观园”。
3.3在中医药科技新兴产业培育上作示范
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基础建设,到2021年,园区建成区达到5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大举开展招商引资,力争5年引进规模以上企业3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引进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集研发检测、成果转化、科技孵化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致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中医药研发和精深加工基地。
3.4在乡村旅游发展上作示范
坚持“吃住行游购娱”统筹打造,提升园区乡村旅游基础建设、接待服务、文化活动、经营管理水平,做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整体创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新发展星级农家乐100家以上,建设高星级休闲农庄、乡村酒店30家,开发常年旅游景点15个,打造精品旅游线路10条,形成“月月有主题”的常年化乡村旅游活动,实现年接待游客500万以上,将“十二金钗”大观园打造成为重庆近郊休闲度假旅游的首选地。参考文献
[1]王甫园,王开泳,陈田.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分布、类型与优化布局[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06).
尹鹏 重庆市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