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生态农业论文 >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3-14 16:56:00人气:361

[摘要]生态农业是新常态下开展农业现代化、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我国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不同的地形入手,提出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在山地利用独特的地形结构发展立体农业模式;丘陵、沿海地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开展种、养、渔、沼四位一体农业模式;在平原、沿海等交通便利、距城市较近的地区开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现代化;有效途径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党和政府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生产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背后,我国的资源、环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生态污染加剧,极大地威胁农产品安全,进而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4]。

1.2研究现状

有关学者进行了关于生态农业方面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也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现今社会,关于生态农业方面的研究出现一系列问题,面临着种种困难,有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的挑战[5-6]。

1.3研究目的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具有生态、文化等多样化的功能,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多重功能作用的发挥,只是关注农业生产。同时,农产品的品质堪忧,生态环境损害。本文通过对生态农业综合分析,在资源与环境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实现山东省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7-8]。

1.4研究意义

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农业现代化步伐,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9]。因而,本文在说明我国山东省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生态农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提出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建议。

2国内外农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2.1相关理论基础

生态经济理论是生态农业的基础。生态经济理论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态与经济结合的基础上对农业进行研究和管理。农业生产领域,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就是农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变换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变换,农业的经济再生产才得以实现。农业经济系统的经济平衡与生态系统的平衡予以综合,确保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来建立这种平衡[10-12]。

2.2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实践

日本是较早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其农业运动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公害问题频频发生,市民环保运动出现,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形成;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半期,生态农业不断发展,产销合作社迅速壮大;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生态农业的运营模式不断发展,产品流通渠道多样化,生态农业渐趋成熟[13-15]。

2.3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模式

日本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农作物的栽培用落叶枯草等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肥力;病虫害防治通过生物方法,减轻对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生态农业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日本政府推动生态农业的策略对我国有借鉴意义:一要提高财政支持,改善生态环境;二是积极做好生态农业的推广,提供完善的咨询和服务;三是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法律体系,健全生态农产品认证制度;四是协助推广生态农产品,促进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16-18]。

3山东省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3.1基本概况

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目前山东省已经形成了比较发达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研究山东省生态农业的整体情况、空间布局等问题,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3.1.1历史回顾自1985年,山东省的生态农业发展经历了研究实验、试点建设和生态农业县建设3个阶段,先后进行了大量生态县、生态乡镇和生态示范户试点建设,并总结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20]。3.1.2区位交通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靠海,紧邻韩国和日本,有利于发展对外经济,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北部与河北相连,南部连着江苏,有利于发展对内经济,先进的农业技术也易于扩散。因而山东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生态农业十分有益[21]。3.1.3自然条件山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土资源丰富,滩涂、近海海洋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就发展生态农业来说,山东的自然环境占据很大的优势。3.1.4社会概况山东一直以来是个农产输出大省,是京、津、唐地区蔬菜、水果的主要产地,山东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开发、推广体系相对健全,此外,山东省政府也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因此,山东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生态农业能够迅速发展[22-24]。

3.2生态农业的现状及特征

3.2.1生态农业的现状山东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独特的地形因素,建立了立体型生态农业、林粮立体生态农业、林养结合生态农业等。山东省的立体型生态农业根据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结构和食物链设计,建造小型的农业生态系统。“林粮立体生态农业”的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和粮食作物种植业,将苹果、核桃等果树与冬小麦、大豆等间作套种,实现对该地区的光热和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林养结合生态农业就是在用材林和生态林内放养牛羊,在果园内放养鸡鸭,啃食杂草,这样,减少农药使用量,也减轻环境污染[25]。3.2.2生态农业的发展特征山东省根据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差异,大致规划为三区、两线、一洲。具体说来,就是分为山东半岛及沿海生态农业区,该区生产体系较完善,生产力水平较高,农业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鲁中南山区生态农业区,该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人均耕地少但工业污染轻,产业结构复杂;济青高速公路沿线和京九铁路沿线,济青公路沿线是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京九铁路沿线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区;一洲则指的是黄河三角洲,该区气候适宜、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较好[26]。

3.3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

3.3.1市场需求不明确当前,农产品消费者不能意识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农民的思维比较僵化保守,看不到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景;就农产品消费者来说,城乡居民能够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够,需求尚不明确。3.3.2缺少规模生产条件山东省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能进行规模种植的土地不多,而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大规模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分散的土地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3.3.3劳动力数量、质量不高近年来,山东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剩余劳动力涌入发达地区,土地多由农村老年人和妇女管理,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3.3.4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伤害,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违背。重金属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家畜粪便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随意丢弃,都对生态农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4山东省生态农业综合分析

4.1生态农业取得的成就

山东省的生态农业在发展之初就是在有远见的专家引导下进行,并由政府部门支持。在政府投入大批经费的情况下,生态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在山东省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机农业、持续农业、低碳农业、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部分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白色农业和蓝色农业。其中,蓝色农业是沿海地区利用海域种植或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4.2生态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我国党政府密切关注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利农的政策和补贴,对于发展生态农业十分有利。但是,山东省生态意识普遍不强;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较少。另外,山东省生态农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农村地区和小农户贷款困难,目前生态农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5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对策

5.1山地地区发展立体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有针对性的发展,因而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山东省的山地地区如山东半岛的低山丘陵地区,农林牧渔各业发展全面,农业经济发基础较好,但在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利用低山丘陵发展林粮立体生态农业,将林果树和地瓜O低矮农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山地的光热资源;二是开展林养结合生态农业,在山地树林内放养牛羊等家畜,在地势较低的果园内,放养鸡鸭,以此达到牲畜生态除草、粪便绿色施肥的效果。

5.2平原地区多样化发展

立足山东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促进平原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划,为加快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保证。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发展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可以利用动植物间的产出关系,开展食物链型的生态农业;在鲁西平原地区,可以开展蔬、沼、养3位一体和种、养、渔、沼4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水果,将多余的蔬菜苗、水果叶等作为饲料,同时将养殖的动物粪便制取沼气,将剩余的沼液用于喂鱼、施肥等,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减轻农业污染。

5.3沿海地区开发观光农业

农业生产面临着很多风险,生态农业的经营波动影响着人们对其发展的信心,从而开发农业的观光模式,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对减轻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在沿海交通便利、距离城市或著名景点较近的地区,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建设一批生态观光园、农业休闲区,以林果采摘、绿色垂钓等模式,吸引城市游客参观。

6结论

山东省发展生态农业的需求较大,因而能带动一批生态产业的发展,但是也不能因此忽视生态农业发展较慢的事实。山东省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差异较大,因地制宜发展不同模式的生态农业十分必要。当前山东省生态农业的发展源于传统文化和长期实践经验,融合了传统精华和现代科技,产生很多生态农业新模式,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领导力、人民的凝聚力。正如主席所倡导的那样“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张梦仙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