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生态农业论文 > 生态农产业发展战略

生态农产业发展战略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5-23 06:13:00人气:413

1系统辨识

资源考察和环境分析是生态农业系统优化设计的基础工作,系统辨识不仅包括对系统内自然生态、社会经济资源和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而且还包括对系统外的环境进行分析,这是因为我们所设计的系统是更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它的运行直接受系统外因素或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

1.1松桃县生态农业发展资源概况

本区域地处武陵山坳陷褶皱束中,梵净山东麓,向东缓慢过渡到湘西丘陵斜坡地带;全境平均海拔650m,地势整体东西部高、南北略低,中部呈现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国土面积3400km2,其中耕地面积5.06万hm2,天然草场9.87万hm2,森林面积19.73hm2,退耕还林还草1.33万hm2;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县年平均气温12~16.8℃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1220.2h,历年平均降水量1378mm;县境属长江流域的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松江、河界银河、甘龙河等,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够均衡,田高水低,开发利用困难;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2.63kWh,地下水可开采量1.18亿m3,储量丰富;土壤分布区域特征差异显著,垂直带谱明显,依次有黄棕壤、黄壤、黄红壤、冲积潮土和水稻土;本县属亚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带,由于地形起伏,气候分异,生物环境复杂,所以生物种类繁多。已经形成传统东部低山丘陵粮、经济林、茶、桑、牛、羊、鱼区,北部低山沟谷用材林、经济林、粮、牛、羊区,中部丘陵河谷粮、油、果、蔬、茶、桑、猪、禽、鱼区,南部低山沟谷经济林、粮、油、牛、羊区,西部中山、中低山峡谷用材林、粮、油、烟、药、牛羊区的农业综合规划格局。

1.2松桃县生态农业社会经济条件

地处黔、湘、渝三省交界,素有“黔东北门户”和“一脚踏三省”的美誉。它是武陵山文化沉降区至今保持苗族传统文化突出而显著的一个自治县。总人口69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93.7%,全县围绕一带两线”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以下核心示范带:以蓼皋镇为中心,沿“松桃一大兴”“松桃―迓驾”、“松桃―孟溪”三条公路为轴心展开,总面积0.4万hm2,核心示范带内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提高到75%以上。“大兴―正大―盘信”要围绕现代观光农业园区依托茶叶加工企业、油茶加工企业、百合加工企业重点以茶叶、油茶、蔬菜、百合等经济作物为主;辐射示范线:以县际公路为重点,沿“干串一寨英”、“孟溪一乌罗”、“长兴―木树”“蓼皋―世昌―黄莲―长坪―盘信”“黄莲―巴茅”四条主轴公路展开,总面积0.33万hm2,辐射示范线内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提高到65%以上。重点以蔬菜、茶叶、油茶、百合、中药材、经果林、楠竹等经济作物为主;拓展示范线:以通乡公路为重点,沿“瓦溪―永安―石梁”、“田坝―大路”、“和平洞―天心坡”、“普觉―沙坝”“世昌―花溪”“新民―石梁”“大坪―平头”展开,总面积0.33万hm2。拓展示范线内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提高到60%以上,重点以蔬菜、茶叶、油茶、楠竹、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区域构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茶叶产业体系科技示范县”、“全国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100个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等。全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和睦,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3松桃县生态农业体系外围态势

产业体系处于铜仁地区整体发展“两圈两带”大格局的核心区域,毗邻“成渝经济圈”,在“黔中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内,地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腹地,其外围经济圈对本县农业发展或形成“虹吸效应”,将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技术、资金、人才、资源吸纳形成锅底,或融入其间纵横摆阖,博弈取胜,获得支撑与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2系统诊断

在系统诊断阶段,必须对系统的增值潜力和限制因子做出正确的估价,并考虑环境允许度的变化范围以及系统的承受力,为下一步系统设计和提出开发方案打下基础。

2.1松桃县发展生态农业的限制因子

2.1.1自然环境限制因子。本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立体农业发展条件好,人、地关系矛盾不凸显,相对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分散,且地块小,坡度大,岩溶地区基石裸露,土层厚薄不均,沙页岩地区土壤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山地森林破坏严重,耕地日趋恶化,土地荒芜,土质衰退,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农作物和禽产品品种退化,野生生物大都濒于灭绝,气温稳定性差,年际变化大,春播常受“倒春寒”影响,秋季抽穗扬花受“秋风”影响,整体传统农业受自然水旱灾害影响较大。

2.1.2社会经济条件不利因素。劳动力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滞后,农业技术装备不到位,工业化、城镇化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农业投资较少,农业信息化水平低,农业文化意识落后,农耕传统文化封闭性与市场经济开放性矛盾、保守性与农业经济开拓创新的矛盾、自私狭隘性与社会经济兼容性和市场双赢的矛盾、闲散性和激烈市场竞争的矛盾、小农经济与大市场观矛盾。

2.2农业优势和潜力

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光、热、水可利用潜力较大,农业科技兴农前景广阔,无论是农作物生产潜力,畜牧业发展潜力,生物资源开发潜力,还是发展生态农业长期远景市场潜力,生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发展态势潜力,均具有时空重组配置、产业系统整合、农产品品牌锻造等优势发展潜质。

3系统设计

其一,目标分析与确定。在系统诊断阶段已提出初始目标,经进一步分析、预测及总体设计的协调,应再次明确系统的发展目标,这里还要对外部环境或母系统作进一步分析,明确其要求和具体的约束条件。其二,生态经济农业分区。生态经济农业系统内在的地域分异规律,决定了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地区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发展方向的差异。

3.1松桃县生态农业目标体系确立

3.1.1生态有机优质茶叶产业基地。依托梵净山麓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茶园,松桃有机茶“翠芽”、“春毫”,以“色绿、香高、味醇、形美、天然无污染”的独特品质,闻名全国。十二五规划将从现在0.66万hm2基础上,加快提速发展到2万hm2,把松桃打造成“中国绿茶出口基地”。

3.1.2特色养殖产业体系。进行农业产业体系整合,实现“规模增效”,十二五规划时期,全县兴建“大鲵”(俗称娃娃鱼)养殖场20个,养殖量10万尾以上,兴建野猪养殖场20个,养殖量10万头,兴建养殖英国贵妃鸡、美国七彩山鸡、珍珠鸡、德国绿头野鸭养殖场,养殖量100万头,兴建良种猪场20个,年提供良种猪仔50万头,兴建种羊场20个,年提供良种羊100万只。

3.1.3特色农业生态园区体系。十二五期间,围绕“一区三园”和20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正大乡建农业经济园,在大坪场镇建经济园,在黄板乡建农业观光园,在盘石镇建农业生态园,在普觉、寨英、大兴等20多个乡镇建20个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把生态农业精品工程与现代农业技术和富农工程紧密结合,整体提高松桃县现代农业科学发展水平。

3.1.4生态果园产业基地。松桃经果林栽培面积已达1.4万hm2,十二五期间,实行“政府推,公司引,部门带,农户种”措施,加快提速发展以脐橙、金秋梨、巨峰葡萄、冬桃、空心李、核桃等为主体的经济果林3.33万hm2,同时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深加工延伸,把松桃打造成贵州省重要经果林生产基地。

3.1.5县域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整合、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期间,全面实现“生态茶叶品牌化,特色农业园区化,马铃薯种植规范化,水稻、玉米、油菜种植杂交化、经果林种植产业化、特种养殖生态化、种草养殖标准化、整体农业产业体系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使松桃县域农业产业经济体系全面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3.2生态体系的分区

“一个中心,三条主线,全面推进”和“东茶、西药、南果、北烟”。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区域,围绕东、西、北三条公路主干线,布局生态茶产业带、生态油茶产业带、生态中药材产业带、生态经果林产业带、优质粮油产业带、立体观光农业园、乡村旅游经济带。以各乡镇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结点,衔接产业带,覆盖全县各个点,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网络体系,构筑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4配套技术设计及发展方略

一方面是控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结构、功能和效益的优化过程,同时也是整个系统优化设计的技术可行性论证过程;最后对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及实现系统设计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审查,从而选择适当的可能实现的方案,确定发展方略政策措施保障。

4.1配套技术设计

以草地生态畜牧业为例,采用五种模式。“草+果+畜配套模式”,形成草、果、畜配套立体发展;“常规畜禽+特种畜禽配套模式”,促进草地生态畜牧业良性健康立体发展;“集中连片开垦+分散连线发展模式”,形成畜禽配套、整体发展;“围栏放牧+林下放养+舍饲圈养模式”,根据草食动物不同生活、生理特性实行科学养殖发展;“养殖+旅游+餐饮+休闲配套模式”,利用松桃高山峡谷坡典型喀斯特岩溶绿毯和生态绿色农场,打造养殖休闲混融发展模式。设计生态配套技术模式必须遵循生物与环境适应性原理、结构稳定性和功能协调性原理、生物互利共生及相互制约原理、能量分级利用和物质再生原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性原理。

4.2发展方略和政策

保障措施县域生态农业产业系统,是一个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价值流动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不连续、离散的耗散结构系统,是一个双向调控净生产力高的智能系统,是一个体现生态规律与经济、社会要素发展相协调、相统一的复合系统,是一项涉及到多种因素、多重过程、错综复杂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体系,所以不能“以农论农”。

4.2.1首先必须树立大农业观,以创新理念、开拓精神,构建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建成生态农业高值转化的产业体系。形成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景观优美、功能多样、城乡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先进育种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和抗逆性,研发推广节约资源、减少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提高松桃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

4.2.2以生态畜牧业,农田经果林生态工程,生态家园、生态观光农业工程,生态能源为建设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形成物质、能量闭合“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循环”生产体系。

4.2.3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必须从政府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投入保障体系中获得支撑。农、林、水、环保、计划、科技、财政等相关部门在政府协调下,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共同完善县域生态农业产业工作体系。制定实施详细工作规则,设立目标管理工作体制,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在实践中,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网络化、融资体系化紧密结合,最终实现农民勤劳致富、科技致富。“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国务院在关于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中规划了整个贵州发展的空间布局,明确了推进武陵山地区经济协作和扶贫攻坚政策保障,做为黔东北武陵山腹地重镇的松桃苗族自治县应该抓住历史发展的契机,以生态高值农业奠定其产业发展之基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