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生态农业论文 > 生态农产业问题及优化

生态农产业问题及优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03 13:03:00人气:361

一、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转化推广体系尚未建立。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缺乏有效的服务体系,无法向农民提供优质品种、技术、信贷、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实用的农业技术引入速度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业新技术的转化率还不足20%。用现代科技装备、支撑农业的格局仍未形成。农户使用较多的仍是传统农业技术和一些简单的生态农业技术(如间作套种技术、沼气技术等),很少应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如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精确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等。

2.农民综合素质较低。长久以来,贫困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民。因此,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一直是如何解决温饱,如何改善生活。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往往是从短期经济效益出发看看能否即时为他们增加收入。但是,单一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片面追求农业产量,往往会导致农户采用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去代替多层次和复杂结构的农业系统,盲目提高复种指数,积极推广高产品种及栽培技术,滥用农药和化肥。短期内,经济收入可能会增长。但这种对农业的掠夺性的经营,极容易导致土壤、特别是表土的养分快速消失、肥力退化、土质变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忽略环境,当环境和生态条件恶化后,经济效益亦不可避免地大大倒退。不可否认,经济效益是一切社会建设的原动力。但是,如果广大的经营者们能够多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虽然短期内经济效益可能较低;从长期来看,随着环境和生态条件的改善,总体经济效益不仅会大大提高,也能长久维持下去,并获得持续发展。这一点,我们农民是无法自觉意识到的。

3.主导产业不明显。主导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不突出,形不成产业优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有的地区对市场、自然条件、生产、加工能力等方面重视不够,竞相仿效的问题比较突出,盲目培植主导产业,盲目建立肉牛基地、生猪饲养基地、屠宰加工生产线,地区问生产结构雷同,从而造成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而同步调整又造成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

4.资金短缺。生态农业的发展往往具有一个特点,在建设的初期,需要一定规模的投入。但这个时候,项目的经济效益不能体现或不能完全体现,项目无法独立运作。资金短缺正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大困难。许多生态农业的建设只有依赖国家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补贴来支持。但是,我国现时状况是,在农业税费改革以后,地方财政非常紧张,财力有限。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缺乏资金,无法完成,无法实现独立运作,经济效益就无法实现,生态农业建设因此陷入恶性循环,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也严重受挫。  

二、完善生态农业产业化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深化发展,促进生态技术的应用于推广,从而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为此,我们应加大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借助于高校和农业研究机构的力量,建立健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组建融科研、试制、生产为一体的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技术的创新突破。2.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生态农业发展一定要走市场化的道路,离开了市场,生态农业的经济高效性就体现不出来,生态农业也就没有生命力,这也是我国20多年生态农业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而农业产业化本身就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因此,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主导产业,大力扶持生态农业龙头企业,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科农工贸一体化、种产销一条龙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生态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建立一套有效机制,使市场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农民,促进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使农民树立起现代市场经营观,形成市场为农民服务、农民依赖市场的密切关系,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

2.科学选择主导产业,优化生态农业模式。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各地盲目“跟风”仿效,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优势体现不出来。事实上,许多地方特色农产品还是比较突出的,但是由于精加工、深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形态进入市场,又缺乏像样的龙头企业,农业加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机构的带动和推动,农产品的规模、质量、档次、品种上不去,其特色和优势也无法显现。农业经营只能维持一种粗放式的经营。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结合区域优势和生产、气候条件,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并做好相关产业的精深加工,让我们的产品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差异明显、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产品附加值较高。国外很多国家在这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在美国,在工业聚集的五大湖沿岸和东北部沿海地区,考虑到这些地方人口较多,对乳品和肉类需求量比较大,重点发展乳畜业;在西南部,由于是地中海气候,则发展与地中海气候相适应的农作物;在东南部根据气候特点种植亚热带气候所对应的农作物;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分布是根据纬度决定的。作为一世界三大农业强国之一的荷兰,发展农业的天然条件并不是很好。因为土地资源少,光照不足,荷兰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时,避开需要大量光照的禾谷类作物。荷兰的地理、资源优势在于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于是他们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附加值高的园艺作物。由于我国广大地区自然环境和资源差别很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各地区的生活习惯、社会发展、经济条件等等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因而对生态模式与技术的需求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结合地方自然条件,资源优势,认真研究生态农业模式具体结构,坚持科学理论作指导,在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产业链建设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属于一种社会公益性产业,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性。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也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且对社会安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农业建设项目涉及环境净化、生态建设,外部经济性更是明显。然而大多数项目短期内直接利润不高,无法通过市场实现有效调控。因此,我们国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支持和鼓励。从世界各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也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资金支持是主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府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推广能力,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专业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拨出专项资金以发展生态农业,对实施生态发展的企业、农户予以生产补贴、价格补贴、收入补贴、灾害补贴等等资金支持;通过减税、免税、延期纳税、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持,刺激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