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设施农业发展思路与措施
摘要:高品质设施农业具有设计建造科学合理、运行管理经济便捷、单位产出高质高效和农业物联网应用程度高、便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本文以临泽县高品质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为例,分析发展高品质设施农业的重要性与难点,提出发展高品质设施农业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发展高品质设施农业,有利于提振传统产业发展质量、培育新型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年来,临泽县委、县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打造全省高品质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为目标,以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为主攻方向,连续多年出台县委“1号文件”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推动全县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占地3500亩的食用菌循环农业产业园已建成,入园经营企业4家,投产2栋50间双孢菇菇房、10座工厂化姬菇生产车间、发酵隧道9条,新发展高端食用菌生产面积452亩,累计达2134亩,年产鲜菇3900t;扩建丝路寒旱农业示范点10个,新发展戈壁设施农业5620亩;建成高品质设施高原夏菜千亩村示范点6个,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3.12万亩。结合高品质设施农业的发展,全县在“设施农业+乡村旅游”方面,成功打造了德源农庄田园综合体、河西走廊葡萄风情小镇、红桥酒庄等集高效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绿色有机果蔬生产、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业态,培育形成陈军西瓜、银先葡萄、百惠鲜蔬等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高品质设施农业已成为助力临泽县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最为活跃的一个因子。
一、发展高品质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承接中部农业特色产业梯度转移发展高品质设施农业,利用设施及钢架拱棚的温室温湿度变化规律、作物生长习性、产品上市期价格,合理安排作物种植茬口,充分利用生产季节和作物生产周期,错开中部特色农业产业上市时间,承接中部产业梯度向西转移,实现农产品全国范围内全季节生产。
(二)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品质设施农业,加快推广精准水肥管理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蔬菜标准化生产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和合理安排茬口等高品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由低技术、低附加值、低成长状态的传统农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状态转变步伐,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有利于产业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以打造高品质设施农业示范园为切入点,创建“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等产业扶贫形式,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参与基地建设管理、生态休闲服务、环卫保洁等工作内容,鼓励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扶贫贷款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产业发展,以获取土地流转金或股金分红等收入,增加经营性收入,助力农业脱贫。
(四)有利于加快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高品质设施农业,能够有效降低农民在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生产成本,最大限度的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复种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在加快品牌建设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的效果明显。通过示范推广,可使生产基地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规模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特征更加明显,进而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二、制约因素
(一)总量规模小,效益不突出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突出群体效应,有效解决种植品种单一、茬口集中、难以保证周年供应的突出问题。大力推广高效、轻简化的设施农业管理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高品质设施农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
(二)带动功能弱,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千变万化,新型经营主体应着力培育牵市场、联基地、带农户的共享发展理念,树立渗透大城市、开拓大市场、参与大流通的创新意识,组团发展、抱团经营,健全应对市场变化的机制和体制,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多元化发展。
(三)产业链条短,特色品牌培育慢增强卖品牌、卖产品的市场经济意识,推动商标注册,引导贴牌销售,改善优质产品多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的局面,促进产品生产趋向特色化、系列化、标准化,优化产品布局结构,创特色、创品牌,推动品牌化农业建设。
三、思路和对策
发展高品质设施农业,应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按照“园区引领、龙头带动、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培植设施农业园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着力在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一)统筹规划,增加投入建设高品质设施农业,需要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来装备。要在严格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的同时,抢抓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脱贫攻坚、农业农村改革等方面不断增加投入的有利时机,争取在扶贫产业开发、特色产业建设、农业高效节水、专业合作组织培育等方面增加投入,注入活力。要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秉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理念,做好设施农业用地的调整与规划利用,编制长远发展规划,以点带面、连片成带,确保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实现生态发展、长远发展。
(二)夯实基础,完善服务合理建设地下管网、绿化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设施农业生产要素,提升土地承载能力,增强对产业、资金、项目等发展构件的吸引力。强化招商引资规模和实效,积极对接大企业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建设,积极带动设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创业的积极性,既要提高扶持政策的含金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还要增强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并适时改进和完善扶持政策不合时宜的地方,多方联动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广大农民、项目业主切实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为投资新建设施农业创造较好条件,开辟新的途径。
(三)注重质量,加强监管建立完善与市场对接相适应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储存包装等标准体系,确保产品从品种选择、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等各生产环节,以及到市场、到餐桌都有标准可依,引导生产者自觉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产品标准、生产规范的系列化。落实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投入品监督管理规定,严格管控农业投入品的经营和使用,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切实让经营者放心经营、消费者放心消费。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将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纳入阶段工作目标,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逐步实现蔬菜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溯、储运信息可追踪,确保产品质量。
(四)强化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积极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将农业物联网与农村电商平台对接,搭建生产者和消费者点对点的沟通渠道,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培育现代农业新模式。加大农机补贴实施力度,鼓励支持新型农机具的引进和开发,强化农机服务,减少劳力投入,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加强就业者技术培训和素质养成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助推高附加值设施农业发展,全面增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五)拓展市场,增强发展实力依托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基石。着力从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构建“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以龙头经销企业为突破口,合理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场体系和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精心布局销售网络体系,建立产销对接新模式,加快农产品走出去,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优势农产品的营销打造良好的商贸环境。
(六)培育产业体系,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要注重抓好产业链扩展。一方面要从符合消费者追求产品品质、营养、卫生的需求和为生产者方便储存运输、创造更高附加值、获得更多收入的角度出发,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与开发,引导发展蔬菜脱水、冻干、蔬菜粉、酱菜生产等新型业态,完善蔬菜产业链。另一方面要注重现代设施农业本身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实际,探索建立完善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展土、肥、水、药托管服务,催生专业化服务体系,扩展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资本和人力、物力投入现代设施农业,形成良性循环,增加行业整体营收水平。
作者:杨桂玲 丁明元 梁顺有 单位:临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