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特点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1气温变化及其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1.1吐鲁番市气温变化
吐鲁番市的气温从1953年至2009年呈现上升的趋势,且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吐鲁番市2009年气温较1953年上升约4℃,年平均气温已达到14.49℃。20世纪80年代之前,吐鲁番市气温总体为14℃左右,但自80年代之后加快了气温的上升速度。这可以说明20世纪80年代是吐鲁番气温变化的转折点。除此之外,吐鲁番市在夏季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而在冬季则会出现极端低温天气,其日温差和年温差均大。
1.2吐鲁番气温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而有些作物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不同的作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不同,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将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因此吐鲁番市年平均温度的上升可能会导致某些作物生育期缩短与早熟,从而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西瓜、甜瓜等作物在吐鲁番市种植面积很大,西瓜生长所需温度为10~40℃,当地气温的上升,会造成西瓜根系发育不良、发芽困难、抽蔓期推后,给当地西瓜的收益造成损失。
2降水变化及其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2.1吐鲁番市降水变化
吐鲁番市是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为我国降水量最低、最干燥的地区之一。从1953~2009年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6毫米,并且降水量57年来在波动中呈现下降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前吐鲁番市平均降水量最高曾达21.75毫米,60年代之后平均降水量骤降至12.58毫米,之后降水量又呈现增加趋势,而到90年代后又稍微下降,一直到20世纪初的16毫米的平均降水量。吐鲁番不仅降水量低,而且蒸发量则高达3000毫米以上,这就造成了当地缺水严重。
2.2吐鲁番市降水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吐鲁番市由于气候的特点导致其降雨量极少,而蒸发量又巨大,因此其水分供给可能不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作物一旦缺水,就会出现干旱症状,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3日照变化及其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3.1吐鲁番市日照变化日照变化的两个重要指标
为日照时数和总辐射量。吐鲁番市是我国日照最为充足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日照时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现降低的趋势。此外,吐鲁番市总的辐射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吐鲁番市近30年的总云量、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均下降,而有低云量却增加,因此推测低云量的增加是造成日照时数和总辐射量减少的原因。
3.2吐鲁番市日照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日照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随着光照强度降低而减弱,一旦光照低于光补偿点,植物的呼吸消耗将大于光合积累,因此会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
作者:阿米娜•帕塔尔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林业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