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设施农业论文 > 农村电子商务下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农村电子商务下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3-11 14:00:00人气:359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的业态也发生了变化,互联网技术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作为“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途径,智慧农业能够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本文从农村电子商务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电子商务对智慧农业的推动作用,并结合当下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其未来发展的思路与路径。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智慧农业;农产品;三农问题;一体化

农业体系相关概念

(一)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顾名思义,就是农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农产品的数字化交易运作形式所衍生的农业产业链新生态,也是集产供销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的综合型商务模式,使农业与市场的连接更加紧密。目前,农产品除了在主流的B2B和B2C电商平台交易外,一些专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也相继成立。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并非只是改变了农产品的交易形式,而是相关主体根据国家的政策形势和经济形势进行精准预测而进行的差异化生产与经营,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流通、服务等各方面,使得传统农业的管理、经营和贸易的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深远变化,并为农业业态增加了物流、信息、金融等新要素,使得农业向精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综上所述,农村电子商务对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和提升其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与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和智能软件设备对农业生产和加工等环节进行精准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监测和决策,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生产环境智能分析、精准种植、危险预警、远程诊断和指导等功能。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产品安全,使得农业生产和交易等过程更为健康可持续。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智慧农业是国家智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是关乎民生的根本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三农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金融扶持。2018年全年,国家为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成立4个国家级示范区和24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图1可以看出自2010年起,我国农业财政支出逐年递增,推动农业发展科技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也呈持续提升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得益于财政支出的支持,也得益于智慧农业的进步。仅2018年来说,我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初步形成,“天地空”一体化农业遥感应用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总体来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导向明晰。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指明了农业发展方向,即通过互联网推动对农业精细化生产模式和操作模式的应用,加快智慧农业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提升其智能感知、监测、分析、诊断、预警、作业和控制等功能的完善和成熟,培育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可复制模式。二是大数据平台日益完善。农业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与地理、气候、土壤、虫害以及人类活动等客观因素密不可分,加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作物种植模式和经验不能完全复制,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有限、稳定性和可控性较差。2015年底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大数据分析,可对不同地区的作物、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进行分析、指导和监测,帮助农业生产进行科学决策,有效提升了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和产量。三是现代化农业科技企业的崛起。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科技和技术要素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一大批科技型农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推动农业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物联网的发展为农业科技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农业科技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软件开发企业,中游为设备制造企业,下游为设备维护和运营企业,共同推动农业向智能化不断迈进,实现农业种植的智能化管理,极大提高了农业种植的规模和效率。

(二)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者受教育水平较低。当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科学技术与人才。农业作为我国最为传统和古老的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不仅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十分严重,目前专业务农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十分有限,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淡薄,导致大部分务农人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对农业智能化趋势的认知程度和对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使用意愿更是有限,智慧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极度匮乏。二是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较低。由于我国当前土地政策是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大多沿袭数千年的传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规模小、效率低、盈利十分有限。而农村经济活力较低,农业设备价格昂贵,农民既不愿意也无力承受智能化生产设备的购置成本,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此外,我国农耕地规模较小,无法通过智能设备投入生产带来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实现盈利,也极大限制了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偏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限,体现在农业领域就表现为农业科研体系仍然未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硬件制造和软件开发能力都较为欠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政府部门对第一产业的培育力度十分有限;农业科研机构规模较小,且分布分散,全国没有统一的组织部门对农业科研项目进行系统化指导和协调;农业科研大多是缺乏农业实践经验的学者进行,由于理论与实践脱离,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

从农村电子商务角度探析智慧农业发展之路

(一)农村电子商务对智慧农业的重要作用农村电子商务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电子商务加快了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规模效益,不仅让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互联网+农业”,原本的农业经营主体也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获得更大的增长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和技术涌入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使得智慧农业需要的软硬件系统得以不断完善。同时,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加快了三大产业的融合,带动体验农业、旅游农业、绿色农业等新业态企业的成长。二是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农业生产及经营方式转型。依托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改变了农业的产销结构,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销售规模都成倍扩大,带来的规模效益更是显著增加,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显然无法与之匹配。相关主体必须通过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以提升管理效率,减少经营成本,引领绿色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培育智慧生态农业。三是农村电子商务加快了农业产业链的高效链合。农村电子商务得益于信息技术,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农业管理、经营、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更加快捷,同时降低边际成本;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元素的加入使得行业上下游成为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大趋势驱使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四是农村电子商务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保障。农村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交易模式,以销定产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资源损耗,同时电商平台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对农产品的供需情况以及消费者消费倾向进行分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农业生产、销售、服务更为高效和精准,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为智慧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保障。

(二)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智慧农业发展途径从农村电子商务对智慧农业的作用可以看出,农村电子商务对于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作用巨大。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进步,是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扫清智慧农业发展障碍,优化智慧农业发展环境。一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吸引高素质人才。智慧农业对于民众来说,是较为陌生和抽象的名词。为吸引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加入农业产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按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以农村电子商务为切入点,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对智慧农业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并通过对智慧农业的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剖析介绍智慧农业的价值和创业机遇,鼓励更多的营销人才、金融人才、物流人才、管理人才加入到智慧农业的建设中;其次农业电商可以作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展示窗口,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高的优势,向社会各界实时展示和分享智慧农业的运作和管理信息,让更多的创业者愿意加入其中;最后通过农业电商对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作用,加快农业学科的精细化发展,建立适合培训我国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长效教育机制,为我国的智慧农业建设输送大批人才。二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设备优化升级。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通过扶持政策、专项资金等手段不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现代化农田水利建设、牲畜禽类养殖设施建设等,并通过资金补贴等形式降低设备购置成本,鼓励农民积极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企业也应加速成长,不断提升资本运作水平,通过加快引进现代化农机设备提升自身的设备智能化水平,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远程控制,管理农业生产。三是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农业科研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重视,相关部门应高瞻远瞩,加大对农业科研体系的资源投入,加强农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奠定国民经济的强大基石;同时,智慧农业实践性较强,在实际操作中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农业科研机构应以农业电商为重要议题加强交流合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电商作为智慧农业的重要驱动力,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同时农业电商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平台能够促进农业从业者的交流,使科研人员与农业生产者沟通渠道更加顺畅,及时对科研成果进行检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力。

提升农业管理和经营意识,推动智慧农业长足发展。一是以农业电商为根基,建立一体化农业体系。通过农业电商进行线上和线下双布局,使渠道之间相互融合以建成网络化的“农户+生产园区+科技农业企业”的农业生产和服务体系,通过农业电商提供的以销定产模式和大数据分析功能,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和相关配套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在一体化农业体系中,科技农业企业作为主导,负责整体园区及渠道的规划、技术的引入与应用、生产资料和其他资源的供应等;生产园区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承接着生产、展示、交易、体验等重要功能,因此必须通过现代化的硬件设备和经营理念进行管理;农户作为生产主体,负责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而农村电子商务则将各个业务单元有机组合,形成一个相互协作、各司其职的产业链条。农业电商平台加快了对产业链各环节的展示、传播和推广,并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信息共享,同时大数据的使用能够对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提供分析、检测和决策,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根基。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管控。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全过程管控,摆脱了传统农业中对人的依赖,也使得生产过程管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高。消费终端也可以利用农业电商实现对农产品进行溯源,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了解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同时,农业电商作为销售和服务的平台,能够收集完整的经营大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经营主体可以获得有效的市场调研信息,对细分市场、市场预测、精准生产和加工都能有的放矢,使得资源得以最优配置,提高农业生产产销率。三是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树立品牌化经营意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产品的差异化生产提供了可能。以往,由于农产品的流通范围有限,且同一地区的农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很难进行差异化生产。但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物流的进步,农产品的销售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消费者的规模递增。而不同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运营链在平台上能够扩大营销范围、提供整体外包服务、精准寻找营销对象,运营主体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并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并通过品牌化提升消费者的感知和产业链的价值,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农业市场脱颖而出,实现品牌溢价,为智慧农业的软硬件投入提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晓敏,邓春景.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策略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7(16)

2.曹丹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10)

3.黄之珏.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动智慧农业、智慧农村建设[J].经济论坛,2016(1)

4.侯秀芳,王栋.新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17(12)

5.周斌.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战略对策[J].农业经济,2018(1)

作者:李娟 单位: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