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产业论文 > 农产业功能区视野下农业发展研究

农产业功能区视野下农业发展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16 03:53:00人气:315

摘要:党中央提出要加大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而农村发展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发展活力。从内外两个维度分析了发展活力不足的成因。最后,笔者认为激活农业产业功能区发展活力需要内外结合,提出重点围绕人才保障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和协同融合发展来系统增强农业产业功能区发展活力。

关键词:发展活力;农业;产业功能区

1问题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1]。目前有学者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发展活力问题[2],提出通过深化农村改革[3-5],创新经营体制[6]等路径来激活农村发展活力,采取SWOT分析法研究增强发展活力战略选择[7]。笔者认为农村发展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发展活力。成都市为有效提升农业发展活力,从制度层面推动成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创新提出打造66个产业功能区的重大部署,提出构建“16+1(军民融合)”产业生态圈战略布局,助推产业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共同构筑城市生态圈。农业产业功能区作为城市产业生态圈的重要组成,是助推全市精准扶贫及定点帮扶的重要载体,是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为此,在调研全市6个农业产业功能区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高效推动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助推农业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夯实产业基础。从实地调查情况来看,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建设,全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明显。但对照“人城产”融合发展要求,依然存在要素保障不强、产业体系不优、发展质量不高、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活力不足。具体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从内部来看,主要表现为人才保障能力不强和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是人才支撑不足。一方面,当前农业产业功能区人才总体供给不足,特别是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对现有人才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人才引进渠道和手段还比较单一,人才“就业、兴业、创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人才“追梦、筑梦、圆梦”的舞台还未完全形成。二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还有待完善。一方面,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机制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功能区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还有待创新,全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协同发展的促进机制还未建立,功能区辐射能力偏弱。从外部来看,主要体现在与二、三产业门类产业功能区协同融合发展不足。当前产业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相对封闭,产业功能区联动机制缺乏,融合发展的推动机制尚未建立。

2对策建议

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激活农业产业功能区发展活力需要内外结合,因此,要聚焦制约发展活力的内外两方面的主要因素,重点围绕人才保障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和协同融合发展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

2.1 强化人才保障能力

产业是产业功能区发展的基础,而科技、品牌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翼,人才又是推动科技和品牌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为此,从“需要什么人才、人才从哪来、如何留住人才”出发,建议实施人才“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开展人才资源“两图一表”研制工作。一是分产业环节梳理人才需求清单,形成产业链人才需求全景图。二是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以国际视野,全面梳理国际国内人才资源,编制人才资源需求名录表。三是以引才聚才、培养使用、人才管理、评价激励、人才服务为目标,绘制形成人才引育路径图。第二步,发挥现有人才资源的引导作用。用好现有涉农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人才资源,重点激发川农大、市农林科学院、市农职学院等本地人才资源活力,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尽快提升农业产业功能区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功能区吸引力。第三步,大力构建人才生态圈。在引进和培育人才的基础上,集聚研发、生产、配送、品牌营销、管理等产业各环节所需人才。同步健全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此外,广泛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人尽其才,努力构建形成产业功能区人才生态圈。

2.2 健全高质量发展机制

按照“人促产、产聚人、人兴城”建设理念,以建设成为“人城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为发展目标,围绕破除农业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内外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机制。即在内部,重点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优化管理运行机制;在外部,重点探索建立全市农业功能区错位、协同发展的机制。一是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坚持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理念贯穿到每个项目的全周期,从源头上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全产业链招商,围绕主导产业,重点引进一批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功能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建立功能区主导产业与配套设施同步推进建设机制,在加速重大产业项目投产运营的同时,大力推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产业功能区配套短板。二是完善功能区管理运行机制。成立农业产业功能区专家委员会,构建科学全面的农业产业功能区评定、考核标准体系。优化功能区管理机制,明确功能区管委会职能职责。继续推广“员额制”改革试点,推动功能区由人员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优化人员配置。三是构建功能区协同发展机制。搭建农业产业功能区联盟,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功能区协调会商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大融合互通、资源共享推进力度。如蒲江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与龙泉山“梦里桃乡”水蜜桃产业园,可协同开展信息共享、品牌推广、市场开发等,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另外,围绕“七大共享平台”提升建设,支持功能区在川内其他市州建设生产基地或协同产业园区,抱团引入国内外资本、技术等资源,共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从而推动资源共用、成果共享,辐射带动全川乡村振兴。

2.3 推动全市产业功能区协同融合发展

都市现代农业作为城市生态圈的最重要一环,不仅提供农产品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还承担环境保护、提供旅游观光场所、人居环境等功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公园城市、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是二、三产业功能区发展的基础,而二、三产业又是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的重要环节。为此,要大力推动不同产业门类产业功能区协同、融合发展。首先,市发改委会同农业、经信、商务等全市产业功能区建设主管业务部门,重点考量不同产业门类之间的产业链条融合发展,强化各类产业功能区功能定位互补、错位协同,基于产业“三图一表”编制思路,探索开展全市产业功能区融合发展“三图一表”工作。其次,在同一行政区域内的不同产业门类产业功能区间开展融合发展试点,统筹推动不同产业门类产业功能区协同发展。比如,温江内有温江成都医学城、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三个不同产业门类产业功能区,作为城市生态圈建设的重要抓手,重新梳理三个产业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主导产业,绘制三个产业功能区融合发展路径图。最后,在县域产业功能区融合发展的同时,推动全市产业功能区融合发展。

3结论

农业产业功能区作为“人城产”融合发展的载体,不只是简单的资源整合和聚集,就目前而言,增强产业功能区发展活力是关键,激活农业产业功能区发展活力需要内外结合,而人才和机制是内部因素最具活力的要素,融合、协同是最有影响力的外部因素,为此,建议通过聚集人才、创新机制、协同融合来带动产业发展、要素集聚、配套齐全、场景多样,把农业产业功能区建成“人城境业”相统一的城市社区、产业新城,最终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生态圈。

参考文献:

[1]http://www.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2]刘加吉.关于农村发展的活力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8):27-28.

[3]赵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J].农村经营管理,2019(3):6-7.

[4]魏国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J].江苏农村经济,2014(7):14-16.

[5]赵鲲,罗鹏,谭智心.精准确权激发农业发展活力[N].农民日报,2015-11-06.

[6]左忠辉.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J].河南农业,2018(22):11.

[7]叶亚南,杨茂.基于SWOT分析的增强河南农村发展活力战略选择[J].创新科技,2016(4):37-41.

作者:杨坤 聂有亮 罗永 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