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产业论文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3-25 11:58:00人气:539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是全国脱贫攻坚战最关键的节点,在较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农村经济及农业发展的问题,并将“三农”问题作为新时期城乡发展规划的重点解决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眼下农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坚持以农村农业产业为主要发展内容,对产业结构做出合理调整及科学规划,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农村发展的和谐局面。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意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乡村发展成为任务最艰巨繁重的工作,乡村兴衰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衰。乡村是辅助城镇共同构成兼具生产生活、文化生态综合功能的居民生存发展空间,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态势及水平。乡村也是社会总体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矛盾的主要根源地,只有解决乡村发展的社会矛盾,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对物质文化的全新需求,也推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但我国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农村经济仍较为落后,城乡之间存在严重不平衡。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旨在完成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补短板”,协调乡村积极发展。此项战略由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再次把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提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励全国各地认真落实,大力推进各地区乡村的振兴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中国曾经是一个农业大国,社会文化的底蕴来自于乡土文化,带有浓郁的乡土社会气息。但是现今我国乡村面临着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居民生活贫困等凋敝衰落的客观现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为了把乡村和城市放在平等发展的地位上,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产业、文化、生态等资源,激发乡村发展的主动性,形成乡村发展的全新活力,从而建立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乡村农业从产量向质量转变,有利于构建乡村发展的新格局,更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均衡矛盾,最终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

二、德宏州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德宏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独有的自然气候,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发展农业产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条件。近年来,德宏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产值连年攀升。然而,在农业产业开发过程中仍出现了产业效应与生态效益相排斥、产业规模与科技创新不适应等诸多矛盾。从而导致了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产业规模不明显;区域产业格局发展零散,产品特色不突出;产业科技创新力度不足,产业链接不完整;缺乏科学持续发展理念,农业生态不理想等问题。

(一)农业发展落后,产业规模不明显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许多地方一样,德宏州大部分县市仍处于传统农业的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设施老化、生产方式单一、机械化水平普遍低下,这些先天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重重阻碍。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山区乡镇还因地理环境的限制,难以有效运用现代化设备及生产要素,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薄弱。德宏州境内大概有20%以上的水田就分布在这些“靠天吃饭”的山区乡镇。德宏州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导致粮食、蔗糖、茶叶、咖啡等特色优势产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发展步伐十分缓慢。

(二)区域发展零散,产品特色不突出德宏州具有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自然资源,但受区位条件和资金政策限制的影响较大,大部分地区农业均以零散发展格局存在,呈现以单个农户家庭粗放经营为主导的发展方式,难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农产品类型品种多样但规模不大,乡寨之间农业合作不明显,产品经济效益良莠不齐。存在一些发展缓慢且经济价值不高的产业,而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又因缺乏规模化合作社经营,无法发挥较大的经济带动作用。

(三)产业创新不足,产业链接不完整完整的产业链应当包括农产品的技术研究、品种培育、实验种植、连片收获、初次加工、精深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但从整体来看,德宏州绝大部分的农业产业链并不完整,产业链接不紧密。尤其在技术研发及精深加工环节,由于缺乏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创新的科技研究运用,产业资源利用率并不高,农业产业总体仍处于粗放型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四)缺乏科学发展,农业生态不理想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对协同发展的矛盾体,如果没有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建设利益,往往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恶劣后果。德宏州因地处西南边疆,世代多民族混合聚居,各民族之间思想意识差距较大,农业生态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加之政府并未形成科技政策、资金扶持、劳动力培养等元素构成的一体化生态服务综合体系,导致农民绿色发展理念认识不到位,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性不高,州内农业生态发展不太理想。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德宏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德宏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州内农业人口和农业资源占全州总量的7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边疆农业州。近年来,德宏州各级部门认真分析新时期下农业产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坚持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农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强化乡村振兴措施的落实,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实现规模化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依旧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经营,农业土地基本处于分裂状态,这样大大影响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整合各项农业资源,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例如对闲置或者荒废的农村土地合理实行流转承包,鼓励企业参与承包,培育以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合作社等大型农业经营方式,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发展体系,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约化程度。通过农业经济经营方式的优化升级,发挥新型经营方式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

(二)抓住区域独有元素,形成特色化发展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域农业资源千差万别,农产品也各具特色。为加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色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德宏州因其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农业产品极为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高原蔬菜、热带瓜果、有机坚果、珍贵药材等等。但因地理交通和信息交流不便利,许多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并不高。为开拓销售市场,扩大产品影响力,德宏州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区域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并借助魅力中国城、天天向上、第二经济视角等多家综合媒体宣传本地产品特色,以特色产品影响力助推市场销售,实现农业产品特色化发展。

(三)拓宽产销结合空间,推进产业化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农业振兴是根本,而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一直是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种植和产品销售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农业+农副业”、“农业+旅游”、“农业+养老”等新型发展方式,完成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例如德宏州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利用新的生产技术,开发出后谷咖啡、傣味干巴、热带果饮、中药制剂等农业产业的第二梯队。并结合区域农业特色,探索出乡村生态旅游、田园观光旅游、养老休闲旅游等绿色发展模式。因此,以产业融合为契机的乡村振兴发展可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以此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确保生态化发展德宏州历来是云南省的重点生态保护区,在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德宏州始终坚持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农业资源的适宜性和自然选择。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兼顾农业经济与生态保护双重发展目标,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农业机械化、农业标准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切实提高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的发展必须牢牢守住生态的红线,才能确保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总之,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创收、农村致富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总体规划,更是补齐城乡经济短板,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立足整体国情,突出区域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科学领导,优化发展,确保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耀彬.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分析[J].经营者,2018(20).

[2]陈春华.农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分析[J].经营者,2018(19).

[3]吕恒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2018(26).

[4]曹冉,母赛花,朱彩霞,杨慧梓,王之凡.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云南热区乡村产业发展实现路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3).

[5]李璞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7).

[6]阴映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8(04).

作者:梅春燕 单位:德宏职业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